首页期刊导航|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谢仕芳

双月刊

1673-4971

rcljsyzb@126.com rcljsyzbgg@126.com

0791-88177687

330029

江西省南昌市上坊路382号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Journal Heat 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会刊,是综合介绍国内外材料及热处理新技术、新动向的窗口和媒介。坚持先进性、科学性、新颖性和实用性为办刊方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热处理工艺对QAl10-3-1.5铝青铜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应俊龙巢昺轩赵兴德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使进一步提高QAl10-3-1.5铝青铜的耐磨、耐腐蚀性能成为必然趋势.通过研究固溶、时效、深冷处理工艺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对QAl10-3-1.5铝青铜热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固溶温度890℃,保温时间2 h;时效温度300℃,保温时间4 h;深冷处理温度-196℃,保温时间0.5 h.固溶时效处理后合金组织以β'相为主,κ相弥散分布,抗拉强度可达到751 MPa;深冷处理后晶粒内部形成较多的位错,提高了材料的致密度,硬度可达到182 HBW.

    QAl10-3-1.5铝青铜耐磨性固溶处理时效处理深冷处理显微组织

    热处理工艺对φ120mm耐磨锻球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王彬段东张红霞戴欢...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正火+淬火+回火工艺对耐磨锻球进行热处理,研究了不同正火结束温度对耐磨锻球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耐磨锻球的正火空冷结束温度为 200℃时,组织为细小的回火马氏体和均匀分布的残余奥氏体,其表面、1/4R处和心部硬度分别为 58.6、58.4、58.4 HRC,冲击功为134 J,力学性能最优.

    正火工艺耐磨锻球组织性能

    焊后热处理温度对15-5PH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杨延丽李园园李利霞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焊后热处理温度对 15-5PH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检测了焊接接头的强度、冲击吸收能量和残余奥氏体含量.结果表明,焊后热处理温度为 480~580℃时,随着焊后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焊接接头的强度逐渐下降,冲击吸收能量逐渐升高,残余奥氏体含量逐渐增多,金相组织晶粒大小逐渐均匀,性能逐渐稳定,晶界耐腐蚀性逐渐提高.

    焊后热处理温度15-5PH焊接残余奥氏体

    40CrNiMo钢调质工艺与性能的研究

    文华王霞李新荣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拉伸、冲击等试验研究了不同调质工艺对风电紧固件用40CrNiMo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过低、保温时间过短会导致材料加热不充分,从而降低材料强度;淬火温度过高、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材料奥氏体晶粒长大,从而降低材料韧塑性.当淬火温度为 860℃、保温时间为 80 min时,φ56 mm的 40CrNiMo钢具有较高强度和良好的韧塑性;当回火温度为540~580℃、保温时间为 150 min时,φ56 mm的 40CrNiMo钢调质处理后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能有效满足风电紧固件的性能要求.

    40CrNiMo钢风电紧固件调质工艺力学性能

    退火温度对铁酸铋薄膜光学性质的影响

    朱德明
    17-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在硅衬底和石英衬底上使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铁酸铋(BiFeO3)薄膜,主要研究退火温度对BiFeO3 薄膜的形貌、成分及光学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退火处理后,BiFeO3 薄膜的晶粒尺寸明显变大,且成分发生了较大变化;通过测试BiFeO3 薄膜的透射谱和反射谱,发现退火温度为450℃时,其禁带宽度最窄.

    铁酸铋薄膜磁控溅射退火温度光学性质

    回火温度对16MnCrNiMoV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李潜靳新平陈晓亮刘崇鲁...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Gleeble 3500 热模拟试验机测定 16MnCrNiMoV钢的CCT曲线,结合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分析了 16MnCrNiMoV钢在不同回火温度下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6MnCrNiMoV钢在 900℃保温后水淬,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显微组织逐渐转变为回火索氏体,冲击断口形貌中准解理断裂面比重变小,韧窝数量变多且深,断裂机制向韧性断裂转变,材料的塑性增强,0℃冲击吸收能量先升高后小幅下降,同时材料的强度指标逐渐下降;回火温度为 600℃时,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抗拉强度可达 908 MPa,0℃冲击吸收能量达到最高为 224.7 J.

    16MnCrNiMoV钢回火温度力学性能显微组织

    薄规格正火管线容器板冲击韧性分析与控制

    雷钧皓李媛媛
    26-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终端用户对压力容器用板(16MnDR、Q245R、L245NS、SA516Gr60/65/70、09MnNiDR等)的性能要求越来越苛刻,在要求冲击韧性的同时增加了对剪切断面率的要求,使得低温冲击韧性指标不断提高.薄规格板材受生产线设备参数、规格等因素影响,存在成分偏析、带状组织、轧制压缩比小及在轧制成形的同时无法实现有效控轧控冷等问题,导致薄规格钢板正火后的冲击韧性指标偏低.通过优化轧制工艺减少甚至消除部分带状组织,使轧态基体组织均匀和细化;在正火后加速冷却,得到以铁素体和珠光体为主并具有一定含量的过冷贝氏体、马氏体的组织;针对性改善薄规格正火容器板的组织形貌、均匀细化组织,可以提高其冲击韧性.

    薄规格正火容器板加速冷却冲击韧性

    铸态QT550-7球铁生产工艺与加工性能研究

    夏翔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冲天炉-电炉双联熔炼方法,研究铜、锰添加量对QT550-7 球铁的影响.QT550-7 铸态球铁的化学成分为(ω%):3.7~3.8C,2.4~2.6Si,≤0.03P,≤0.02S,0.5~0.6Mn,0.25~0.35Cu.Cu、Mn配比对QT550-7 球铁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当Mn高、Cu低时,球铁塑性较差,硬度较高,且随着管壁厚度减薄和冷却速度加快,Mn提升硬度的趋势增大,可用于汽车底盘、轮毂类铸态球墨铸铁件的生产,并可使成本降低.Cu高、Mn低的配比,其硬度较低,塑性更好,生产稳定性高.

    铸态球铁QT550-7生产工艺加工性能

    稀土Y对无氧铜加工材性能的影响

    曾延琦吴语郭玉松余辉辉...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显微维氏硬度计、涡流电导率仪和电化学工作站等,研究了稀土Y对无氧铜加工材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和耐蚀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稀土Y含量的增加,轧制加工态试验样品的维氏硬度先降低后逐渐升高,成品退火态试验样品的维氏硬度逐渐升高,样品退火前后维氏硬度的降低率逐渐减小.随着稀土Y含量的增加,轧制加工态和成品退火态试验样品的电导率先升高后逐渐降低,成品退火态试验样品的腐蚀电位Ecorr和腐蚀电流密度icorr均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电化学阻抗则先上升后下降.添加 0.006%稀土Y的无氧加工材可同时提高抗高温软化性能、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但在硬度方面略为不足.

    稀土Y无氧铜材热管性能

    铝合金在辊底式淬火炉淬火有效性研究

    冼满峰陈愿情韦勇敏何立才...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淬火敏感性较强的7075铝合金板材(厚20 mm)为研究对象,经辊底炉固溶淬火、拉伸矫直后进行整板电导率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淬火后电导率为 26~31%IACS,当淬火速度减小至 20 m/min时,其电导率的差异值增大,淬火均匀性较差,不满足淬火有效性要求.当淬火速度在 20~40 m/min范围内时,其电导率差异值小于 2.5%IACS,符合标准AMS 2772 要求.板材时效处理后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其抗拉强度为 570~600 MPa,屈服强度为 520~550 MPa,延伸率为9%~13.5%,均能满足标准ASTM B209 和EN 485 要求.根据淬火后的电导率和成品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可优化淬火工艺,保证辊底炉的淬火有效性.

    辊底炉铝合金淬火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