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交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交通科技
黑龙江交通科技

王银涛

月刊

1008-3383

hljjtkj1978@163.com

0451-86683434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92号

黑龙江交通科技/Journal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ilongjia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速公路养护大中修沥青路面病害处治方法

    王宏涛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郧十高速公路重载交通导致的横纵向裂缝等严重沥青路面病害,采用加铺罩面技术进行优化处治。在清理原始病害面层后,优化路面结构层材料选择:下面层采用AC-25C型沥青混凝土,中面层选用AC-20C型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则使用SMA-13 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这一改进有效提升了沥青路面的承载力和耐久性。摊铺完成后,通过严格的初压与复压工艺,确保路面平整度和密实度。处治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指标PQI显著提升至90 以上。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处治加铺罩面

    基于GA-SVM模型的软土路基沉降预测

    管平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软土地质条件下公路路基的沉降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路基沉降预测模型。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构建了软土路基沉降预测的基本模型,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超参数进行了调优,以公路沉降观测点的监测数据为样本建立了GA-SVM的路基沉降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可以有效提高支持向量机对沉降数据的拟合精度;GA-SVM沉降预测模型对10 个验证集样本的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01 5 mm、0。015 5 mm;未来10 期观测点位的路基结构趋于稳定,稳定后的平均预测沉降量约为0。03 mm/d。

    路基沉降软土沉降预测支持向量机遗传算法

    采空区地基注浆施工工艺分析

    杨涛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空区地基失稳会带来安全隐患,所以研究采空区地基施工中注浆处理工艺是一项重要课题。在地基注浆处理之前,根据工程需要布设多个注浆孔位,使注浆区域更加适应施工条件;在注浆孔位处下设注浆管,注浆管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注浆管下设完成后拌制注浆浆液,并进行地基注浆施工,此过程的注浆压力不超过0。50 MPa;注浆处理完毕后,对地面窜浆现象进行处理,保证地基施工整体平稳。最终的施工结果表明,使用该注浆处理工艺之后,注浆深度达到 8 000 mm时,注浆压力为0。50 MPa,边坡沉降量仅为16。65 mm,随着注浆深度的增加,注浆压力和边坡沉降量只有小幅度提升,且边坡沉降量控制在10~17 mm的范围内,由此认为地基较为稳固。

    采空区地基施工注浆处理工艺

    京台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路线线形拟合方法

    宋亚伟张洪涛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常规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路线线形拟合方法对路线纵断面线形进行拟合处理时,路线线形拟合偏差较大,精度较低,因此引入最小二乘法与一元线性回归理念,以京台高速公路为例,对常规路线线形拟合方法作出了优化设计。采用曲率-弧长判别方法,根据线段曲率与弧长之间存在的关系,识别改扩建工程道路线形。利用车载激光雷达测量系统,扫描原道路路面、路基与线形,采集原道路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计算施工区域车道的最大服务交通量,依据最小二乘法与一元线性回归原理,对改扩建工程路线纵断面线形进行拟合处理。试验分析可知,通过优化方法进行路线线形拟合,其各个路段中桩采样点在步长逐渐增大的情况下,线形拟合偏差较小,精度均较高。

    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线形拟合路线

    高速公路路基压实施工工艺及工程应用分析

    王旭娇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速公路工程路基压实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路基压实度低、冲压效果差的问题,对高速公路路基压实施工工艺及工程应用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首先,确定路基的土质情况,并将填土层安置于砂垫层上方,确定最大压实密度的松铺厚度。其次,对路面进行三次夯击,测量施工中的下沉程度并用填土的方式整平路面。最后,针对不同强度的石料,进行三次压实作业,及时调整压实机械的工作强度,以此控制填料最大粒径范围,从而实现路基压实和质量控制。测试结果表明,不同规格的压路机进行碾压后,静压数据值始终在0。5 MPa以内,土层沉降量稳定在90 mm以内,碾压程度符合标准;在测试深度相同时,强振的最大应力值均大于1。5 倍静压下的数据值,结果符合预期。

    高速公路路基压实沉降

    公路施工中锚杆支护技术的应用分析

    赵斌
    21-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升公路施工中锚杆支护的稳定性,以德郓高速高唐段工程为案例,详细研究了锚杆支护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研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不同设计与建造阶段支撑结构内外部负载的变化,通过精确测量边坡的定位和斜率,采用递增方法挖掘打孔,制作、安装锚杆,并注入浆液,完成了公路锚杆支护的施工。经过应力变化测试,发现在极限值范围内,锚杆长度增加对边坡周围应力分布具有积极影响,三组试验的变形量控制在0~80 mm内,监测15d后变形量减少,支护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升。边坡表面收敛结果测试显示,该方法有效抑制了边坡的初始变形,减少了边坡表面变形与破坏的风险,展现出良好的支护效果。

    公路施工锚杆支护

    农村公路白改黑工程中微裂均质化技术应用研究

    钱厚军王骥鑫仇小东顾祺...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江苏省南通市立田线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工程为依托,根据原有道路建设状况,采用芯样检测,弯沉检测以及雷达检测的方式,分析道路典型病害及成果。同时结合数值模拟分析,提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破碎和加铺方案。随后对均质化加固技术进行研究,选择合适的补强措施,微裂均质化施工结束后,通过实地观察和雷达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微裂效果,同时与其他"白改黑"技术对比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验证微裂均质化技术在农村公路的适用性。

    微裂均质化农村公路数值模拟

    高速公路的路线设计方案

    张招苑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在路线设计过程中提高高速公路的稳定性与承载度,研究全新的高速公路路线设计方案。以山东省任德高速公路为例,通过构建路线设计方案评估指标体系,如实反馈方案中每个环节的优劣;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形成路线设计方案评价模式,便于工程管理者选取合适的设计方案;依靠局部螺旋线集中升坡,避开隧道轴线与断裂带,完成高速公路路线的设计。测试结果表明:使用所设计的路线,地基累积的沉降量仅有50 mm,整体结构发生的水平位移平均为2。47 mm,说明所设计高速公路路线方案能够有效改善地基累积沉降的情况,同时也能够降低地基位移发生量。

    高速公路路线设计评估指标模糊综合评判

    掺碱激发再生集料的水泥稳定碎石力学性能分析

    张尔明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的再生利用附加价值,研究了不同碱激发剂对再生集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强化效果,基于性能最佳原则比选了最佳碱激发剂类型和掺量,并研究了掺碱激发再生集料的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结果显示:碱激发剂通过改善破碎的砂浆层及填充孔隙和微裂纹的方式,对再生集料的各项物理力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有机硅树脂在降低再生集料压碎值、吸水率和提高黏附性性能方面远远优于硅烷偶联剂和水玻璃溶液;掺加碱激发再生集料的水泥稳定碎石强度不低于纯天然集料的水泥稳定碎石,可以满足规范中半刚性基层的最低强度要求。

    半刚性基层再生集料碱激发剂水泥稳定碎石力学性能

    掺钢渣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李建新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钢渣、再生沥青混合料(RAP)和普通玄武岩碎石为研究对象,基于体积指标评价了钢渣和RAP掺量对沥青路面设计标准的影响,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和摆值试验,定量研究钢渣和RAP在沥青混合料中高掺量应用的可行性,并与纯天然集料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钢渣和RAP的掺加基本不会影响混合料的设计标准;三种类型的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和抗滑性均能满足规范要求;与纯天然集料沥青混合料相比,随着RAP和钢渣掺量的增加残留马歇尔稳定度(RMS)在逐渐下降,当RAP和钢渣含量为60%时,RMS分别为 78。7%和 84。3%;当钢渣掺量为 60%时,其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是普通玄武岩混合料的1。21 倍;当钢渣含量达到60%时,摆值(BPN)为 95。4,比普通玄武岩混合料的抗滑性能增加8%。

    钢渣多孔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水稳定性抗滑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