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科技
河南科技

宋先锋

月刊

1003-5168

nhkjzzs@126.com

0371-65528536

450003

郑州市金水区政六街3号

河南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权威性科技期刊。系统、全面、深入地宣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思想与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的科技方针政策,报道科技动态,传递科技信息,荟萃科技精华,促进成果转化,追踪科技热点,讴歌科技英才,为深入实施“科教兴豫”战略发挥舆论宣传和导向作用,已成为河南科技界一个重要的科技宣传阵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视觉识别的智能网球捡入装置设计

    张登王玉勤孙含冰韩信...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针对打网球过程中捡球不便的问题,设计出一种基于视觉识别技术的智能网球捡入设备.[方法]该设备集成了高清摄像头、太阳能充电模块及视觉识别算法、路径规划系统、多传感器避障技术,实现对网球的快速识别、精确定位、高效捡取及智能避障等功能.[结果]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了关键部件(前叉)的结构强度和安全性,确保该设备应用的可靠性.[结论]该智能网球捡入设备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捡球效率,还减少了运动员体力消耗,为网球运动设备的智能化做出有益尝试.

    智能网球捡入设备视觉识别技术路径规划多传感器避障

    基于混合现实的工艺辅助装配系统研究

    赵莺慧覃羡烘冯丹艳朱伟枝...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针对传统装配作业模式存在的信息冗余、复杂抽象等问题,提出一种装配工艺模型驱动的混合现实(MR)辅助装配技术,以提高机械产品的装配效率与质量.[方法]首先,介绍一种增强装配工艺信息模型,该模型整合了装配前的工艺规程、装配测量及装配引导等过程.其次,为实现工艺设计系统与MR辅助装配系统的有效连接,提出一种针对MR辅助装配的高效工艺创编方法,实现MR设备与现场测量设备的互联互通.[结果]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成功打通装配过程各环节的数据流,降低装配的错误率,并减少返工时间,装配效率提升35%.[结论]应用所提出的装配工艺模型驱动的混合现实辅助装配技术,能有效缩短装配与调试所需的时间,提高机械产品的装配效率与质量,为机械产品定制化、短周期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混合现实装配工艺模型辅助装配

    网状分布老巷对煤柱工作面的影响及过巷技术研究

    朱荣彬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网状分布的老巷容易聚集有害气体或导通老空裂隙水源,对回采工作面安全生产构成了极大威胁,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此类工作面生产期间有害气体聚集或发生突水事故,以提高安全生产效率.[方法]以新登煤矿21煤柱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诊断分析网状分布的不同特征老巷的危险致灾因素,提出超前探测、强化支护、有害气体监测、应急处置等综合防控技术,并将此综合防控技术在21煤柱工作面进行了实践.[结果]结果表明,21煤柱工作面采用过巷综合防控技术后,未发生有害气聚集、突水以及各类顶板事故,工作面实现了安全、高效生产.[结论]研究成果可在类似工作面生产中进行推广应用.

    煤柱工作面网状分布老巷过巷技术

    新型淤地坝固化土表面动水冲刷试验研究

    张广禹杜卫长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解决淤地坝坝身过流难题,需要通过试验研究判定固化土表面的抗冲蚀特性.[方法]现阶段,固化土表面动水冲刷试验还没有相应的设备和方法标准.因此,通过研发固化土表面动水冲刷试验设备,制定固化土表面动水冲刷试验方法,对新型淤地坝固化土进行试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新型固化剂含量为10%的固化黄土,其表面可承受30 m/s的水流冲刷,证明新型淤地坝坝体具有较好的抗冲蚀能力.[结论]试验研究表明,固化土表面的抗冲蚀特性可以通过冲蚀起动流速、某流速下的冲蚀率及表面冲蚀强度进行判断,研究成果可以作为固化土抗冲蚀特性的评价标准.

    淤地坝固化土表面抗冲蚀试验设备新型固化剂

    浙江景宁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地质调查及评价

    李德周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浙江景宁抽水蓄能电站进行工程地质调查及评价,以查明是否存在工程地质问题.[方法]基于地质测绘、钻探、物探、室内试验测试等工程手段对水库区、坝址区开展了详细的工程地质调查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景宁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不存在较为严重的工程地质问题.[结论]研究结果对景宁抽水蓄能电站下一步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确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浙江景宁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地质

    移动雷达波在线测流系统在落令河(二)水文站的应用

    黄淼许刘胜刘会林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和测站特性变化,造成落令河(二)水文站中高水测验条件艰难,应用移动雷达波测流系统来解决此问题较为适用可靠.[方法]在测流系统中按不同水位变幅布置测次流量,摘录测流系统施测流量与同期转子式流速仪人工实测流量进行比测,建立3种流量相关关系,率定测流系统流量系数,并进行误差分析评判,以此来验证移动雷达波测流系统的测流精度.[结果]比测率定结果表明,移动雷达波测流系统测得的水面流速经率定后,推算的断面流量精度较高,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定线精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结论]分析结果表明,根据雷达波流量系数Kc的值修正流量,可以建立较好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求流量,有效解决山溪性河流流量测验条件差的问题.关于洪水冲淤测流断面的影响,可以通过及时校测流断面并同步更新网页内测流断面数据,来保证移动雷达波测流系统水位—流量关系稳定.

    雷达波在线测流系统比测率定落令河(二)水文站

    基于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的复合路基填料研究与应用

    马艺虎张晓果任亚博杨子扬...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解决道路建设填料紧张的问题,以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为研究对象,将炉渣与土配制成复合路基填料,用于各等级公路路基填筑.[方法]根据施工情况,设计复合填料配合比,通过研究复合填料及其水泥改良后的击实特性与CBR值等路用性能,检测炉渣的浸出重金属含量及复合填料的环保性质,并开展工程试验段应用.[结果]结果表明,相较于其单一组分,复合路基填料的CBR值提高了2~5倍,确定二者的复合比例为1∶1(体积比);炉渣浸出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且炉渣有益于植物生长;复合路基具有较好的压实性,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及验收要求.[结论]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作为复合路基填料成分,环保安全,无污染,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复合路基填料路用性能资源化利用

    内置钢索盘扣式脚手架抗倒塌性能研究

    彭竟锋潘子煜曹文斌陈润浩...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传统盘扣式脚手架倒塌事故频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内置钢索的盘扣式脚手架,通过增设带有初始预拉力的钢索来提高结构的抗倒塌能力.[方法]采用ANSYS软件对4组盘扣式脚手架模型进行抗连续倒塌性能分析,研究设置3种荷载工况,并对比分析4组模型在这些工况下的表现.[结果]研究发现,仅用带预拉力钢索代替斜杆的模型(MJ-2)并不能有效提高结构的抗倒塌能力,而在结构内部增设带预拉力钢索的模型(MJ-3)和在此基础上再将斜杆替换成带预拉力钢索的模型(MJ-4)能显著改善构件破坏后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然而,在1.6 kN荷载下,MJ-3和MJ-4模型由于钢索初始拉力过大,导致结构产生较大的向上位移,对结构的安全性不利.[结论]增设带初始预拉力的钢索可以显著提高盘扣式脚手架的抗倒塌能力,后续研究将进一步优化钢索初始拉力参数,并对中柱破坏和角柱破坏的影响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盘扣式脚手架抗倒塌拆除构件法有限元分析

    装配式多腔钢管混凝土异形柱耐火性能分析

    阚玉婷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我国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推进,多腔钢管混凝土柱在新型钢框架建筑结构体系中得到应用和发展,有必要对多腔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耐火性能进行研究.[方法]采用ABAQUS软件建立组合柱受火的有限元模型,验证其准确性,并分析T形和L形组合柱在两种受火工况下的耐火性能,包括温度发展、耐火极限、内力发展及破坏模式.[结果]组合柱的截面形状和受火条件对其截面温度分布影响显著,当受火面减少一半时,T形和L形柱的耐火极限分别提升240.5%和95.8%.[结论]均匀受火条件下T形和L形组合柱的耐火极限相近,而非均匀受火条件下截面形状对柱的耐火性能影响明显,T形柱的耐火极限较L形柱高44.2%.

    多腔钢管混凝土非均匀受火有限元分析耐火性能

    基于地铁隧道的整体道床沉降监测及病害分析

    方观周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地铁地下线隧道工程由于地质条件不良或其他因素影响,会引起隧道及轨道整体道床发生不均匀沉降变形,为防止地铁运营期间隧道及附属结构因沉降变形而产生不良病害,对地铁行车安全造成影响,有必要对隧道整体道床结构变形及隧道病害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应用监测技术对地铁隧道整体道床进行沉降监测数据分析,并运用无损检测技术对隧道整体道床产生的病害进行分析,进而掌握地铁隧道的健康状况.[结果]监测结果显示,地铁隧道道床病害区段出现轻微下沉,道床基底混凝土存在脱空及松散现象.这为后期病害整治工程提供技术支持,并据此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治措施.[结论]研究成果为保障地铁正常安全运营提供参考.

    地铁整体道床沉降监测病害分析雷达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