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医学研究
河南医学研究

关方霞

双月刊

1004-437X

yxyj2006@yahoo.com.cn

0371-65952931,65952914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河南医学研究/Journal Henan Med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疗法、新经验等)的原始论文和学术论著,科研法规、科学管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论述,科研成果传播和转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医学科研动态和学术进展等。主编由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暨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广兴教授担任,十几位省内外医学界知名学者任编委。1992年创刊以来,在政治、学术、编辑、出版等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赢得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本刊已被多家权威期刊检索文摘、数据库收录,并被国内各医学图书馆、医学院校、科研部门和医学情报单位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河南省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现状调查

    秦思钰秦畅申丽君杨永光...
    4352-4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6家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开展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和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医务人员1 770名,工作满意度平均得分(3.54±0.57)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工作本身(3.96±0.68)分、人际关系(3.85±0.68)分、家庭支持(3.52±0.62)分、组织管理(3.51±0.80)分、工作条件(3.41±0.83)分、执业环境(3.36±0.83)分、工作回报(3.19±0.85)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在不同年龄、工龄、编制、婚姻状况、职称、年收入、周锻炼次数、健康状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称、年收入、健康状况影响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P<0.05).工作满意度与职业认同之间呈正相关(r=0.724,P<0.05),与离职倾向之间呈负相关(r=-0.364,P<0.05).结论 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要创造有利条件,减少社会不良风气,改善其执业环境并重视工作回报,增加职业认同感.

    医务人员县级医院工作满意度调查

    层次化激励管理模式对小儿内科护理人员工作倦怠感、护理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张慧慧王玲玲王静朱颖华...
    4356-4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层次化激励管理模式对小儿内科护理人员工作倦怠感、护理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郑州儿童医院西区普通内科的1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于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于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采用层次化激励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工作倦怠感、护理质量、自我效能、职业积极性、职业压力、护理管理模式认可度.结果 观察组个人成就感评分高于对照组,情感枯竭、去人格化倾向、职业压力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职业积极性评分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文书、职业技能、护理安全、沟通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管理模式认可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层次化激励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减轻小儿内科护理人员职业压力,缓解工作倦怠感,调动职业积极性,增强自我效能,提高护理质量,护理管理模式认可度较高.

    小儿内科层次化激励管理模式护理人员职业积极性护理质量

    FMEA联合集束化干预策略在PIVAS抗肿瘤药物混合调配风险管理中的实践

    职晶晶李坤刘克锋张丁丁...
    4360-4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识别抗肿瘤药物混合调配流程中的风险,制定有效策略降低抗肿瘤药物混合调配的操作风险.方法 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识别抗肿瘤药物混合调配过程中的风险因素,针对中高风险等级的失效模式制定集束化干预措施.通过比较干预前后的风险优先值、职业防护措施和调配操作不规范事件发生例数评价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降低抗肿瘤药物混合调配过程中相关风险的作用.结果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抗肿瘤药物调配全流程包括:静态环境管理、人员管理、物品管理、调配前准备、混合调配环节、成品输液核查环节、清场清洁共7大环节及62项潜在失效模式,其中24项中高风险等级的失效模式纳入集束化干预策略管理中.经过干预,24项中高风险因素下降至3项.风险优先指数(RPN)值下降480个,下降幅度达55%.职业防护操作不规范事件每月发生例数由每月(63.5±9.01)例下降至每月(35.17±5.60)例,调配操作不规范事件由每月(50.5±7.56)例下降至每月(29.67±3.8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有助于发现PIVAS抗肿瘤药物混合调配过程中的潜在失效模式,集束化干预策略可明显降低风险优先指数以及调配操作和防护措施中不规范事件的发生,两种方法相结合可有效降低抗肿瘤药物混合调配流程中的不规范操作风险.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集束化干预策略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抗肿瘤药物

    麻醉科护士对术后急性疼痛自控镇痛护理管理的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惠怡姜茹鑫王洋洋李鑫...
    4367-4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麻醉科护士对术后急性疼痛患者自控镇痛(PCA)护理管理的知信行(KAP)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2年9-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15所二级医院、14所三级医院的麻醉科护士,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麻醉科护士术后急性疼痛PCA护理管理KAP问卷进行调查,分析麻醉科护士术后急性疼痛PCA护理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河南省308名麻醉科护士,术后急性疼痛PCA护理管理KAP总分、知识维度、态度维度和行为维度的得分分别为 175.00(160.25,190.11)、40.00(36.00,48.00)、68.00(67.00,79.09)、67.00(55.64,69.0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AP总分的影响因素为培训频率、受教育程度、是否为专科护士以及医院是否有术后急性疼痛小组(P<0.05).结论 河南省麻醉科护士对术后急性疼痛PCA护理管理的信念较强,但知识与行为水平有待提高.

    麻醉护理自控镇痛护士知识信念行为问卷调查横断面研究

    基于网络智能的任务驱动式小组工作坊学习在专科护士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李玉英赵爱华赵志伟
    4372-4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网络智能的任务驱动式小组工作坊学习在专科护士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专科护生107人,按照抽签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3人)采取传统带教,观察组(54人)接受基于网络智能的任务驱动式小组工作坊学习模式.观察两组理论和操作技能成绩及干预前后学习兴趣、学业自我效能感、护患沟通能力.结果 观察组理论与操作技能成绩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学业自我效能感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学习兴趣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患沟通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专科护士临床带教中,基于网络智能的任务驱动式小组工作坊学习模式可激发护生学习兴趣,增强自我效能,提升教学效果.

    网络智能工作坊临床带教专科护士学习兴趣护患沟通能力

    万古霉素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效果

    张颖孙玉鹤韩露张慧芝...
    4376-4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万古霉素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月到2023年9月收入眼科的90例(90眼)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接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静脉滴注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仅接受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致病原因、入院视力及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患者性别、年龄、致病因素和入院视力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万古霉素治疗后,患者出院时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万古霉素治疗感染性眼内炎有效.两种治疗方案效果相当,提示临床可采用仅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治疗感染性眼内炎,减少医疗操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节约医疗费用.

    感染性眼内炎万古霉素玻璃体腔注射

    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脓毒症休克的效果及对炎症通路的影响

    兰浩云王亚敏王世俊
    4379-4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脓毒症休克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安阳市人民医院就诊且诊断为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的14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抗感染治疗、辅助通气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比较两组住院治疗情况及28 d死亡率、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血清乳酸(L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排血指数(CI)]、白细胞介素1(IL-1β)、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两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28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LA、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LVEF、LVESD、LVEDD、CI 高于对照组(P<0.05),巨噬细胞中 儿-1β、TLR4、NF-κB mRNA 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必净辅助治疗可缓解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情,改善心肺功能,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反应.

    感染性休克血必净注射液肾脏替代疗法心功能乳酸

    复肾降浊胶囊结合肠内营养治疗慢性肾衰竭伴营养不良的效果

    李智全张靖芳郭海霞扈晓靖...
    4383-4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复肾降浊胶囊结合肠内营养治疗慢性肾衰竭伴营养不良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1年12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伴营养不良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6例)与观察组(7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复肾降浊胶囊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和外周血中营养指标参数、主观营养状态评分以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主观整体评估表(SGA)评分、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分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肾降浊胶囊结合肠内营养治疗慢性肾衰竭伴营养不良效果确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慢性肾衰竭伴营养不良肠内营养复肾降浊胶囊免疫功能不良反应

    益肾除痹汤加味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未智慧
    4387-4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益肾除痹汤加味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前瞻性纳入郑州中医骨伤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90例OVCF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术后接受骨化三醇和碳酸钙D3咀嚼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除痹汤加味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骨折恢复情况[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DI)]、骨代谢[骨钙素(OCN)、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肱(CTX Ⅰ)、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和骨密度(BMD)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伤椎前缘高度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Cobb角、ODI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OCN、BALP、BMD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CTX Ⅰ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肾除痹汤加味可促进OVCF患者术后骨折恢复,且可改善骨代谢,提高骨密度.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益肾除痹汤骨密度骨代谢

    基于行为转变阶段模式的健康管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

    郭慧霞张春晖王婷婷
    4390-4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转变阶段模式的健康管理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3年1-12月收治的116例UC患者,按护理方法分为转变组(58例)、对照组(5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转变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行为转变阶段模式下的健康管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炎症性肠病自我效能量表(IBD-SES)]、生活质量[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量表(IBDQ)].结果 转变组并发症发生率(1.72%)低于对照组(13.79%)(P<0.05),遵医用药、健康饮食、适当运动等健康行为完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IBD-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IBD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UC患者实施行为转变阶段模式下的健康管理,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健康行为,提高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

    溃疡性结肠炎行为转变健康管理健康行为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