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医学研究
河南医学研究

关方霞

双月刊

1004-437X

yxyj2006@yahoo.com.cn

0371-65952931,65952914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河南医学研究/Journal Henan Med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疗法、新经验等)的原始论文和学术论著,科研法规、科学管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论述,科研成果传播和转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医学科研动态和学术进展等。主编由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暨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广兴教授担任,十几位省内外医学界知名学者任编委。1992年创刊以来,在政治、学术、编辑、出版等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赢得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本刊已被多家权威期刊检索文摘、数据库收录,并被国内各医学图书馆、医学院校、科研部门和医学情报单位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共轭亚油酸对高脂饮食肥胖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孙趁意赵建波李贵刘霞...
    961-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共轭亚油酸(CLA)对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24只LDLR-/-雄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选择普通饲料喂养正常组小鼠,喂养生理盐水;选择高脂饲料喂养高脂组小鼠,应用生理盐水灌胃;选择高脂饲料喂养干预组小鼠,应用CLA灌胃.所有小鼠均正常喂养16周,每2周记录小鼠体重,第15周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取小鼠眼球血进行血清中脂质和胰岛素指标检测;采用RT-PCR分析回肠中炎症因子和肠道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锁蛋白(Ocln)在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法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 相对于正常组,高脂组小鼠的体重明显增加、糖脂代谢紊乱、回肠炎症水平增加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紊乱.CLA干预后,干预组小鼠体重下降(P=0.025),糖脂代谢紊乱改善,回肠炎症因子Toll样受体4(TLR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01),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P=0.006)和Ocln(P=0.004)相对表达量增加,厚壁菌门和双歧杆菌丰度增加.结论 CLA可能通过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提高肠道双歧杆菌和厚壁菌门的丰度,减轻高脂组小鼠的体重、平衡紊乱的糖脂代谢、降低肠内炎症因子的表达及恢复受损的肠黏膜屏障.

    肥胖共轭亚油酸肠道微生物菌群

    阿司匹林对脓毒症患者疗效的影响:一项系统性评价和荟萃分析

    石朝阳丁显飞罗永刚韩冰...
    96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综合分析阿司匹林对脓毒症疗效的影响.方法 系统性检索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 3个数据库,检索有关阿司匹林对脓毒症患者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根据预先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章.主要研究结局为病死率,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以优势比(OR)和加权均数差(WMD)为效应量,各效应量以95%可信区间(CI)表示.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估纳入研究的质量.使用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稳健性,使用漏斗图和Egger线性回归评估各纳入研究潜在的发表偏倚.使用Stata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4篇文章(148 002例脓毒症患者),其中包括9篇队列研究,3篇随机对照研究和2篇前瞻性研究.阿司匹林能够降低脓毒症患者的30 d病死率、ICU病死率和院内病死率(P<0.05),但不能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器官衰竭的发生率(P=0.308)和90 d病死率(P=0.267).结论 阿司匹林可降低脓毒症患者30 d病死率、ICU病死率和院内病死率,但不能改善脓毒症患者器官衰竭的发生率和90 d病死率.

    脓毒症阿司匹林病死率meta分析

    基于Web of Science的国内外护士灾害准备度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

    肖锋单丹丹杨立杰顾晓雪...
    972-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描述护士灾害准备度研究热点及动态,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2002-2023年有关护士灾害准备度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发文量、发文国家、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并通过突现词识别前沿领域和研究热点.结果 共纳入2 398篇文献,发文量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美国在护士灾害准备度研究领域处于领军地位,研究热点为灾害教育和培训、灾后重建、护士对自然灾害、生物恐怖主义、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准备.结论 护士灾害准备度日益受到护理研究人员的关注,今后需加强不同国家、机构之间合作,针对不同灾害类型,采取多种培训方式,提高护士灾害准备度.

    可视化分析CiteSpace护士灾害准备度研究热点

    工作沉浸感在手术室护士工效学负荷与职业召唤间的中介作用

    王恒
    979-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工作沉浸感在手术室护士工效学负荷与职业召唤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手术室护士职业召唤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18名手术室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工作沉浸感量表、手术室护士人体工效学评价问卷和职业召唤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218名手术室护士工效学负荷总分(50.47±9.84)分,职业召唤(38.78±5.59)分,工作沉浸感(129.37±11.19)分.手术室护士人体工效学负荷与职业召唤及工作沉浸感呈负相关(r1=-0.645,r2=-0.477,P<0.01),工作沉浸感与职业召唤呈正相关(r3=0.517,P<0.01).工作沉浸感在手术室护士工效学负荷与职业召唤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0.2%.结论 手术室护士职业召唤处于中等水平,护士工效学负荷既可以直接负向预测职业召唤,也可以通过降低护士的工作沉浸感间接影响职业召唤.提示医院管理者应关注手术室护士工效学负荷,采取相关措施降低其工效学负荷,提高护士工作沉浸感来提高职业召唤水平.

    手术室护士工作沉浸感工效学负荷职业召唤中介作用

    儿童颅内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的临床分析

    周刚孙剑瑞杜伟麻来峰...
    983-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RT)的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AT/RT的诊断及治疗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AT/RT患儿的临床资料,检索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0例AT/RT中<2岁的患儿6例(60%),>2岁的患儿4例(40%);镜下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6例.其中2例>3岁的患者接受放化疗处理.所有患者随访2~12个月,所有患者在随访期内复查头颅MRI均不同程度原位复发,其中1例发生脑膜转移及椎管内转移,1例伴发肺部转移,2例因原位复发和脑内转移而再次手术.结论 AT/RT临床发病率低,临床多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治疗方法为手术联合放化疗,诊断仍依赖病理诊断,目前仍无标准放化疗方案,该肿瘤恶性程度高,易复发,预后差,病死率高.

    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儿童临床特征

    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

    杨欣欣陈长英
    987-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于2023年5-10月收治的210例接受PCI术治疗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由6个调查表构成: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资料调查表、出院准备度量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自我效能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结果 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得分为(92.07±11.85)分.出院准备度总分与出院指导质量总分呈正相关(r=0.901,P<0.05);出院准备度总分与自我效能总分呈正相关(r=0.632,P<0.05);出院准备度总分与社会支持评定总分呈正相关(r=0.686,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收入、疾病发病情况、出院指导质量、自我效能、社会支持,能解释回归方程82.5%的变异.结论 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受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疾病发病情况、出院指导质量、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影响,患者出院准备度影响患者康复及健康结局,医护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青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出院准备度影响因素

    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插管取石后并发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孟冬冬梁占强沈曦温朱丙帅...
    993-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插管取石后并发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接受ERCP治疗的140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ERCP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40例接受ERCP的老年患者,138例成功插管,插管成功率为98.57%.129例患者一次性取石成功,一次取净率为93.47%.术后7例患者发生胆道感染,14例发生急性胰腺炎.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位胆道梗阻、合并糖尿病是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既往慢性胰腺炎史、导丝多次进入胰管、插管困难是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主要为高位胆道梗阻、合并糖尿病、既往慢性胰腺炎史、导丝多次进入胰管、困难插管.

    胆总管结石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

    CTD-IL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肺部微生物菌群特点及对肺纤维化的影响

    王小丽张旭静李英
    997-10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TD-IL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肺部微生物菌群特点及对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在医院治疗的45例CTD-IL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5例CTD-ILD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肺功能、高分辨CT(HRCT)肺纤维化评分,同时分析观察组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 观察组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MEF)和残气容积(RV)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RCT影像学斑片状、支气管扩张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CT纤维化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原菌分布:细菌分布中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24.44%和15.56%,病毒检出巨细胞病毒、人类疱疹病毒,分别占11.11%和6.67%,真菌检出白念珠菌,占11.11%.观察组年龄≥60岁患者CT纤维化评分高于年龄<60岁患者(P<0.05).结论 CTD-IL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以细菌感染为主;相比较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肺纤维化较重.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病原菌肺纤维化肺部感染

    入院时血清TGF-β1、Smad2、Smad3、HA、LN、PCⅢ、CⅣ水平与CHB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疾病预后的预测价值

    张艳敏李登州陈秋芳王海颖...
    1002-10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入院时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同源蛋白2(Smad2)、Smad同源蛋白3(Smad3)及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疾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河南省中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78例CHB肝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7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及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不同炎症活动分级CHB肝纤维化患者入院时血清TGF-β1、Smad2、Smad3、HA、PCⅢ、LN、CⅣ水平;分析入院时血清TGF-β1、Smad2、Smad3、HA、PCⅢ、LN、CⅣ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炎症活动分级的相关性.CHB肝纤维化患者治疗3个月后,根据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亚组,比较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患者入院时血清TGF-β1、Smad2、Smad3、HA、PCⅢ、LN、CⅣ水平;分析入院时血清TGF-β1、Smad2、Smad3、HA、PCⅢ、LN、CⅣ水平联合检测对CHB肝纤维化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入院时血清TGF-β1、Smad2、Smad3、HA、LN、PC Ⅲ、C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炎症活动分级CHB肝纤维化患者入院时血清TGF-β1、Smad2、Smad3、HA、LN、PC Ⅲ、CⅣ比较:S1<S2<S3<S4、G1<G2<G3<G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血清 TGF-β1、Smad2、Smad3、HA、LN、PC Ⅲ、CⅣ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炎症活动分级均呈正相关(P<0.05).预后良好患者入院时血清TGF-β1、Smad2、Smad3、HA、LN、PCⅢ、CⅣ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患者(P<0.05);入院时血清TGF-β1、Smad2、Smad3、HA、LN、PCⅢ、CⅣ水平联合预测肝纤维化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优于各指标单一检测(P<0.05).结论 CHB肝纤维化患者入院时血清TGF-β1、Smad2、Smad3、HA、PC Ⅲ、LN、CⅣ水平均呈现高表达,且与肝纤维化分期、炎症活动分级密切相关,其联合检测对CHB肝纤维化患者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用于评估CHB肝纤维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为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提供参考.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同源蛋白2Smad同源蛋白3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严重程度预后

    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放射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么志军郭振江巴楠郑力豪...
    1007-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发生放射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放射治疗后发生放射性脑损伤的4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发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放射治疗后未发生放射性脑损伤的61例鼻咽癌患者作为未发生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检验影响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并发放射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同时依据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风险预测模型对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双侧颞叶最高照射剂量、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血清环氧化酶-2(COX-2)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高水平双侧颞叶最高照射剂量、血清GFAP、血清COX-2及血浆Fib是影响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风险预测模型,ROC内部验证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911,AUC的95%CI为0.851~0.972,特异度0.967,敏感度0.775,约登指数0.742,(P<0.001).结论 双侧颞叶最高照射剂量、血清GFAP、血清COX-2及血浆Fib是影响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

    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放射治疗影响因素风险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