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药论坛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药论坛杂志
医药论坛杂志

乔国祥

月刊

1672-3422

yylt@371.net

0371-65937776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医药论坛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edical Forum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具有“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周期短、发表快”特点,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捉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脑深部电刺激联合美多芭治疗对帕金森患者疗效以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赵婧常克亮赵鹏
    2630-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对帕金森患者使用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联合美多芭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帕金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使用DBS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联合美多芭治疗,对比疗效、症状、运动功能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评分。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抗抑郁及抗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分别是(42。31±3。63)分、(18。36±4。01)分及(10。54±2。94)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肢、下肢以及总评分分别是(25。08±7。14)分、(46。61±11。38)分及(72。15±20。30)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之后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分(20。14±3。19)分,低于对照组(22。98±4。72)分,MoCA评分(27。76±2。1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5。29±3。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帕金森患者使用DBS联合美多芭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帕金森美多芭脑深部电刺激

    可视化鼻肠管置管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王水雨李蕊司爱冰马丹...
    2635-2639,2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可视化鼻肠管置管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1日—2月28日河南省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区住院且需留置鼻肠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序列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可视化鼻肠管置管,对照组采用床旁盲插鼻肠管置管。比较两组首次置管成功率、首次置管耗时、置管过程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总费用。结果 试验组首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首次置管耗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置管过程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置管总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盲插法置入鼻肠管,可视化鼻肠管置管总费用虽然比盲插法高,但是它可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缩短首次置管耗时。

    可视化技术鼻肠管置管术神经重症患者

    数字化3D打印导航模板在髌骨成形术中的应用研究

    殷保仓许文静陈岩张春梅...
    2640-2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数字化3D打印导航模板在髌骨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89例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的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OA)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传统髌骨成形术,观察组(45例)采用数字化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下的髌骨成形术,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膝前疼痛程度(视觉VAS疼痛评分表)、术前及术后6个月影像学指标(髌骨倾斜角、髌骨移位距离、髌韧带比值、胫骨角)、髌骨功能(Feller髌骨评分)、膝关节功能[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评分)]。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组间、时间×组间作用下膝前疼痛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膝前疼痛程度均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VAS 评分(3。59±1。14)分、(1。94±0。63)分、(0。63±0。11)分均低于对照组(4。67±1。23)分、(2。57±0。85)分、(0。82±0。23)分(P<0。05);两组术后6个月髌骨倾斜角、髌骨移位距离、髌韧带比值、胫骨角均较术前减小(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髌骨功能、膝关节功能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 Feller 髌骨评分、KSS 评分(20。37±1。29)分、(79。65±8。04)分较对照组(18。53±1。46)分、(74。12±9。31)分高,观察组OKS评分(19。30±1。14)分较对照组(21。67±1。85)分低,两组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数字化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下的髌骨成形术治疗膝关节OA患者,能有效减轻膝前疼痛程度,改善髌骨及膝关节功能。

    3D打印髌骨成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功能膝关节骨关节炎

    金双歧联合rhGH治疗特发性矮小症儿童的疗效及对骨代谢的影响

    张彦芳张少华廖立夏王贝贝...
    2645-2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金双歧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治疗特发性矮小症(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儿童的疗效及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3年5月入住河南大学附属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的94例青春期前ISS儿童为对象实施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7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接受rhGH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金双歧治疗,比较两组生长发育指标、骨代谢指标、血清IGF-1、IGFBP-3水平、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个月后两组Ht、BA、Wt、GV、HtSDS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Ht、BA、Wt、GV、HtSDS均优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显示,两组PINP、BAP的时点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β-CTX的时点效应/组间效应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两组PINP、BAP均升高,β-CTX均降低(P<0。05),但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PINP、BAP、β-CTX均更优(P<0。05)。重复测量显示,两组IGF-1、IGFBP-3的时点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两组IGF-1、IGFBP-3均升高(P<0。05),但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IGF-1、IGFBP-3均更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相较无差异(P>0。05)。结论 金双歧联合rhGH治疗ISS儿童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生长发育,改善骨代谢指标,且安全性较好。

    特发性矮身材儿童金双歧重组人生长激素疗效骨代谢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焦建慈王敬博陈霞陈素英...
    2650-2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视力、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78例NPD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西药组(n=90)和中西药联合组(n=88)。西药组采取羟苯磺酸钙治疗,中西药联合组采取银杏叶提取物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视力、眼压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及中央静脉的回流速度(CRV)、舒张末期的流速(EDV)]、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生成素-2(Ang-2)]、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中西药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73%,高于西药组的88。89%(P<0。05);中西药联合组视力升高幅度及眼压降低幅度均大于西药组(P<0。05);中西药联合组PSV、EDV高于西药组,CRV、RI、血清VEGF、ICAM-1、Ang-2水平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期间,中西药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77%,略高于西药组的12。22%,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NPDR患者可有效调节NPDR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眼压,改善视力,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且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银杏叶提取物羟苯磺酸钙视力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

    司美格鲁肽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疗效分析

    解文卿王丽培王宁
    2655-2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司美格鲁肽(smegglutide)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pioglitazone hydrochloride/metformin hydro-chloride,PH/MH)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MS)疗效分析。方法 2021年10月—2023年10月80例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T2DM合并MS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n=40)、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PH/MH治疗,联合用药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Smegglutide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检测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BMI)、腰臀比(WHR)、胰岛素功能[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IR)指数(HOMA-IR)]、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肪细胞因子水平[血浆脂联素(APN)、瘦素(LP)]、凝血因子[纤溶酶激活抑制物(PAI-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内分泌相关蛋白[β抑制蛋白2(β-arrestin2)、Toll样受体4(TLR4)、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水平并进行比较;治疗3个月期间,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 FBG、2 h PBG、HbA1c、BMI、WHR、HOMA-IR、TG、TC、LDL-C、LP、PAI-1 低于治疗前;联合用药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OMA-β、HDL-C、APN、β-arrestin2高于治疗前;联合用药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Smegglutide联合PH/MH对T2DM合并MS的治疗疗效显著,调理糖脂代谢,消除肥胖,有助于调节β-arrestin2、PAI-1水平以抑制IR、改善胰岛素功能。

    司美格鲁肽吡格列酮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β抑制蛋白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血清miR-155和miR-197及miR-183在肺癌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祁娟
    2661-2665,2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中miRNA-155(miR-155)、miR-197及miR-183在肺癌辅助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将新乡市中心医院2019年3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肺癌患者92例纳入观察组,同时将同期50例体检健康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联式反应测定血清miR-155、miR-197及miR-183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指标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血清指标对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对照组血清miR-155、miR-197及miR-183含量分别为(15。92±2。54)、(182。33±35。71)及(2。81±0。93);观察组患者血清 miR-155、miR-197 及 miR-183 含量分别为(20。59±3。82)、(386。37±50。46)及(4。88±1。3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miR-155、miR-197及miR-183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肺癌患者血清miR-155、miR-197及miR-183水平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miR-155、miR-197及miR-183联合诊断肺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976(P<0。001),灵敏度为96。74%,特异性为92。00%,95%置信区间为0。9526~0。9996,优于任何一个单独指标的诊断效能。血清miR-155、miR-197及miR-183含量均随着分期的进展逐级递增。结论 血清miR-155、miR-197及miR-183对肺癌的辅助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肺癌miR-155miR-197miR-183诊断病情评估

    血清PIVKA-Ⅱ和miR-200a及sTim-3水平对肝癌患者化疗后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

    朱亮杰陈敬华陈世超
    2666-2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PIVKA-Ⅱ、miR-200a、sTim-3水平对肝癌患者化疗后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3年2月在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化疗的60例肝癌患者,按照患者疾病转归将其分为生存组43例、死亡组17例。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的血清PIVKA-Ⅱ、miR-200a、sTim-3水平,使用多因素分析、ROC曲线分析血清指标对肝癌患者化疗后疾病转归预测的价值。结果 经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病程、肿瘤家族史对比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生存组患者的吸烟史、饮酒史、肿瘤直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级、TNM分期Ⅲ期、病理学分类中混合性肝癌以及淋巴结转移例数均明显比死亡组要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患者中的血清水平PIVKA-Ⅱ、sTim-3水平明显比死亡组低,miR-200a水平明显比死亡组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IVKA-Ⅱ、sTim-3水平偏高、miR-200a水平偏低是影响肝癌患者化疗后疾病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表明,PIVKA-Ⅱ、miR-200a以及sTim-3单独诊断肝癌患者化疗后疾病转归的AUC为0。760、0。693和0。806,灵敏度分别为75。56%、90。74%、64。82%,特异度分别为87。04%、86。30%、87。04%,联合诊断AUC提升至0。85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63%、81。48%。结论 血清PIVKA-Ⅱ、miR-200a、sTim-3指标可以作为对对肝癌患者化疗后疾病转归的预测指标,联合诊断的价值较高。

    肝癌化疗血清指标疾病转归

    温肺化痰饮加减方治疗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临床研究

    郭彦荣张岩赵坤李刚...
    2672-2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温肺化痰饮加减方治疗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20年1月—2023年6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河南省儿童医院的轻中型阳虚证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共64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予温肺化痰饮加减方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疗程3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评分,以及各症状评分包括咳嗽、喘息、痰量等、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肺功能检查(FEV1、FEV1/FVC、MMEF)、经皮血氧饱和度。结果 两组最终纳入合格病例共6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6%(26/30),对照组为总有效率76。66%(23/3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可改善患儿的咳嗽、喘息、痰量、乏力气短等,肺部啰音消失,提高经皮血氧饱和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安全性指标监测肝肾功、心肌酶、心电图、大便常规、小便常规等无明显异常。结论 采用温肺化痰饮加减方治疗轻中型阳虚证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可明显改善患儿的咳嗽、喘息、痰量等症状,肺部啰音消失,改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提高经皮血氧饱和度,从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改善疾病预后,且安全可靠,切实可以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温肺化痰饮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阳虚证

    针刺健侧下肢治疗中风后上肢软瘫的临床研究

    王凡李朝阳蒋腾王山...
    2677-2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针刺健侧下肢治疗中风后上肢软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就诊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中医康复治疗的中风后上肢软瘫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健侧组与患侧组各100例,健侧组针刺健侧下肢穴位联合康复训练,患侧组针刺患侧上肢穴位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前与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lovett分级评分、简易Fugl-Meyer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肌力、患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健侧组、患侧组lovett评分分别为(3。28±0。74)、(3。07±0。79),高于治疗前的(1。02±0。67)、(1。21±0。78)(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健侧组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近端肢体、腕、手、整体协调能力评分分别为(29。58±4。22)、(7。45±1。24)、(11。47±2。34)、(5。13±0。88),均高于治疗前的(15。28±2。42)、(5。38±1。12)、(7。38±1。22)、(3。24±0。63);治疗后患侧组上肢近端肢体、腕、手、整体协调能力评分分别为(27。74±3。94)、(6。88±1。39)、(10。35±2。45)、(4。81±0。64),均高于治疗前的(15。53±2。35)、(5。63±1。25)、(7。73±1。42)、(3。44±0。87);治疗后健侧组FMA-Meyer量表评分优于患侧组(P<0。05);治疗后健侧组、患侧组Barthel 指数分别为(78。74±8。73)、(76。16±10。31),高于治疗前的(68。74±8。32)、(67。46±9。63)(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健侧下肢及针刺患侧上肢联合康复训练均可改善中风后上肢软瘫患者的上肢肌力和运动功能,针刺健侧下肢在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方面优于针刺患侧上肢。

    针刺中风瘫痪运动障碍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