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叶金云

双月刊

1009-1734

xuebao@hutc.zj.cn

0572-2321073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学士路1号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zhou Teachers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报道校内外科研新成果,推动学术交流,促进教育、科研的发展,为繁荣科学文化事业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教育博士培养制度的建立动因、发展阶段与价值取向

    高鸾朱旭东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博士培养制度作为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9年建立以来不仅满足了教育事业发展对不同类型教育高端人才的需求,而且促进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结构的优化.为深化对我国教育博士培养制度的认识与理解,本文选取我国部分教育博士培养院校进行深入调研,揭示了该制度建立的内外动因及其发展阶段.我国教育博士培养制度建立的外部动因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优秀教师的需求,并受到西方主要国家教育博士培养经验的启发;内部动因则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及民众对优质教育的增长需求紧密相关.该制度的发展分三个阶段:以学习和借鉴美国模式为主的孕育探索期(1999-2008年);国家统筹与院校探索相结合的试点培养期(2009-2015年);以适应需求和质量提升为重点的持续发展期(2016年至今).在我国教育博士培养制度建立与发展过程中,政治与学术精英组成的政策支持联盟对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教育博士培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体现出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视和对知识实践性的强调,是一种对社会发展需求的回应.

    教育博士培养制度建立动因发展阶段价值取向

    算法推荐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耦合逻辑、问题透视与实践路径

    沈强罗先奎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算法推荐作为信息传播的前沿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在教育主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方面存在着主体互融共通、要素延异互构和供求精准契合的深度耦合.然而,算法推荐在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在要素泛在、数字鸿沟和结构失衡等方面存在数字主客体关系失调、数字能力迭代延迟、数字内容固化圈层等问题.高校要充分利用算法推荐带来的智能化、虚拟化和信息化实践范式,以数字素养统合价值理性,以算法能力融合数字生态,以内容供给优化算法推荐,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人本共识、技术重构和协同优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高质量发展.

    算法推荐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路径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

    朱洪斌吴凡明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仅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还能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积累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形成协同联动的育人机制.然而,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面临体制机制不健全、教学目标连贯不够、教学内容衔接不畅、教学方法针对性不强等现实困境.为纾解这些困境,本文提出健全一体协同的体制机制、建立一体化的教学目标体系、优化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等路径.这些措施旨在通过构建更加科学、系统的思政课教学体系,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扎实学识的优秀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立德树人路径

    共同富裕背景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内涵意蕴、价值取向、实现路径

    蔡馨宇王汉灵林一钢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重要资源.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衡化和推动城乡教育共富的关键.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背景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呈现出追求整体高质量发展、促进教师物质精神双富、遵循共建共享原则、循序渐进推进的内涵意蕴.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以道德性为基本价值取向,以文化性为根本价值取向,以专业性为核心价值取向,以现代性为目标价值取向.改革评价制度,唤醒乡村教师主体性意识;拓宽反馈渠道,探索乡村教师队伍多元协同治理体系;立足本土化培育,加强乡村教师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教育数字化,确保乡村教师发展管理精准化,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现路径.

    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内涵意蕴价值取向

    乡村教师角色的公共性危机:表征、根源及纾解

    范微微宋晟宇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教师是专业性与公共性统一的存在.乡村教师角色的公共性主要包含三重意蕴:乡土情怀的精神品性、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和公共领域的社会生活.乡村教师角色面临严重的公共性危机,呈现出乡土认同式微、精英地位旁落和公共生活隐没的表征.究其原因是城乡格局变迁加剧乡村教师与乡土疏离、乡村教师文化资本弱化及乡村教师公共参与受阻所致.因此,应当以重塑乡村教师的乡土认同、提升乡村教师的文化资本和引导乡村教师参与公共活动为路径,重塑乡村教师角色的公共性.

    乡村教师角色知识分子公共性危机表征纾解

    导师支持何以影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基于2022年Nature全球研究生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翟睿轩甘少杰韩思雯
    4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科研能力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任务与核心目标,已经引起了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基于2022年Nature全球研究生调查数据,以学术热情和学业满意度为中介变量,探索导师支持对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导师支持、学术热情、学业满意度和科研能力之间呈现两两显著相关;导师支持显著正向影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学业满意度在导师支持与科研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学术热情与学业满意度在导师支持与科研能力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建议从强化导师支持力度,完善支持结构体系;强化学生主体意识,营造良好学术风气;优化学校管理模式,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三个方面提升导师支持、学术热情和学业满意度对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促进效果.

    导师支持科研能力学术热情学业满意度链式中介

    优秀乡村教师的群像研究——基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的文本分析

    马姝漫易静李攀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2010-2023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进行文本分析,采用扎根理论进行编码和概念提取,力图描摹优秀乡村教师群像.发现优秀乡村教师对乡土的热爱、对教书育人的热忱和对终身学习的追寻,促使他们长期扎根乡村.并据此提出根植教师的乡土情怀、坚守教师的育人初心、践行终身学习理念的优秀乡村教师养成路径,为建设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提供具象的示范,助力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优秀乡村教师群像研究队伍建设

    强师计划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内生性发展路径探析

    吴蒙蒙乔磊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师范院校的内生性发展是学校改变以往依附式、输血式、脱域式的思路和做法,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和特色化发展、合理调整教育资源再配置的有效途径.地方师范院校的内生性发展还存在主体缺位、资源失位、定位偏位、发展错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地方师范院校应该以主体参与作为基础保障,以资源整合作为基本前提,以明晰师范性和在地性定位作为关键因素,以内涵发展作为根本路径,探索地方师范院校从"输血"式的外源式发展向"造血"式的内生性发展的转化路径.

    强师计划地方师范院校内生性发展

    小学生数字阅读智能化的现实隐忧与破解之策

    胡晨杨周亚东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媒的发展促使小学生数字阅读方式逐步走向智能化.智能技术通过生成感知情境带动"具身式阅读"、以智能测评实现"个性化阅读"、以内容统整达成"群文阅读",重塑了小学生的阅读环境.智能技术在阅读应用过程中容易导致小学生身心知觉受"侵越"、"主体性"被弱化、产生"认知负荷"三类潜在问题.对此,可以通过优化现实阅读场域、提供多元阅读材料和科学设计阅读进程来破解相应难题.

    数字阅读人工智能分级阅读虚拟现实交互式阅读

    高职院校在线课程的学习成效提升对策研究——自我调整学习理论的视角

    詹会华彭磊义
    75-8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课程的学习成效是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本研究围绕高职生在线课程学习成效,依据自我调整学习理论,整合学习环境、教师教学和学习策略等要素构建了影响学习成效的研究模型,并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学习环境对学习策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学习成效不存在正向显著影响;教师教学对学习策略、学习成效都有正向显著影响;学习策略对学习成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影响效果最大,并且学习策略在教师教学与学习成效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学习策略的调整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完善教学规范发挥教师在学生自主调整学习中的协助作用来提升高职学生在线课程的学习成效.

    在线课程学习成效学习环境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