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夏考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夏考古
华夏考古

孙新民

季刊

1001-9928

hxkg@chinajournal.net.cn

0371-66319695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陇海北三街9号

华夏考古/Journal Huaxia Archaeolog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文物考古大省河南惟一的考古学专业期刊,集考古学资料性和学术性为一体,是河南乃至全国发表文物考古研究成果的重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2016年Ⅸ 1区发掘简报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喇家遗址博物馆
    3-1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6年,为配合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3号保护棚后期建设,相关考古单位对喇家遗址Ⅸ 1区进行抢救性发掘工作,清理马家窑文化晚期灰坑2座,齐家文化时期灰坑2座、灰沟1条,出土物较为丰富,尤其是马家窑文化陶鼓和齐家文化灰坑中具有西城驿文化风格彩陶片的发现较为重要.

    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

    河南许昌塘坊李遗址夏商遗存发掘简报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许昌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1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配合许昌塘坊李新家园二期工程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塘坊李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丰富的夏商时期和东周时期遗存.其中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的发现为研究颍河中下游地区夏代聚落形态和夏商更替提供了新材料.

    塘坊李遗址夏商遗存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

    河南淅川县何岗墓葬区M3发掘简报

    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调办公室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淅川县文物研究所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1年5~6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建设,相关单位对何岗墓葬区进行了考古发掘.何岗墓葬区M3保存相对较好,出土了丰富的随葬品,年代为西汉早期至中期,为研究丹江口库区汉代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淅川县青铜器墓西汉发掘

    河南宁陵邵庄遗址发掘简报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3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配合商登高速公路工程建设,2014年5~6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宁陵邵庄遗址进行了发掘.此次发掘清理出房址、灰坑等遗迹,发现了陶器、瓷器及铁器等遗物,为研究明清时期豫东地区的黄河泛滥、社会生活及日用瓷器等提供了新资料.

    宁陵邵庄遗址明清时期黄河泛滥瓷器

    刘庄墓地年代、性质的再认识

    常怀颖
    5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邻近地区同类器的排比,刘庄墓地的年代上限当不会早于相当于二里头文化二期,文化属性也不属于下七垣文化.刘庄墓地反映了夏商之际,太行山东、西麓间存在人群的往来互动,太行山以西地区经由豫北与二里头文化的核心区发生交流.

    刘庄墓地下七垣文化太行山西麓

    试论后李文化类型

    杨聪磊袁广阔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李文化可分为"后李"和"前埠下"两个类型,它们分别代表了定居取向和流动取向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群体."后李类型"人群能够充分利用区域内各种动植物资源,缩小了活动范围;"前埠下类型"人群在肉食来源上更多选择中型哺乳动物,持续追逐流动的猎物,缩短了在同一地点的停留时间.从目前发现来看,"后李类型"的来源可追溯至张马屯遗址,"前埠下类型"的产生可能与扁扁洞遗址有关.

    后李类型前埠下类型流动定居生计活动

    湖南桂阳千家坪遗址出土白陶初论

    曲新楠王良智
    6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桂阳千家坪遗址出土了大量白陶器,器形以高领罐、圈足盘和簋为主.所有白陶器上都装饰有繁缛精美纹饰,内涵丰富.白陶是在祭祀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重要器物.陶土成分分析表明,白陶器中Fe2O3的含量一般低于6%,远低于白衣陶器.当时人们可以分辨陶泥,从而制作不同的器类,并在不同礼仪活动中使用.Aa型、B型白陶高领罐用在燔柴祭仪中,白陶盘、簋用来盛放不同的珍贵祭品,圈足盘可能在仪式中被高高举起.先民们相信模拟巫术,并将飞鸟载日、獠牙等纹饰装饰在白陶器物上,以此来控制天气.

    千家坪遗址白陶成分功能纹饰

    多维度分析与社会复杂化研究——以柳湾墓地为例

    宋海超
    8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柳湾墓地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和齐家文化三个时期单人墓葬的多维度分析,确定了死者生前社会地位差异的指示性变量,并将其与性别、年龄等社会属性进行对照分析,探讨柳湾墓地各时期社会地位分化的体现,并历时性观察社会复杂化过程.

    多维度分析柳湾墓地社会复杂化

    西周鸭首形器功用研究

    王祁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周早中期贵族墓葬中常见鸭首形器,鸭首接木秘,秘后有铜鐏.关于这种鸭首形器的功能,学术界过去多认为是"旄"或"权杖器",但相关研究没有考虑到鸭首形器的出土背景.从器物组合角度来看,鸭首形器基本都是与酒器群组合使用,这在一些有漆禁的墓葬中表现得最为明显,鸭首形器与酒器一起被放在漆禁之上.据此可推测鸭首形器是一种与饮酒礼或裸礼有关的器物.至于鸭首形器在相关礼仪活动中的具体用途,尚需要进一步探讨.

    鸭首形器酒器裸礼

    新郑汉墓考古学文化研究

    崔瑞阳樊温泉常宏杰
    95-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郑地区近年来出土的大量汉墓,对于揭示考古学文化面貌、管窥两汉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化因素分析法发现,新郑汉墓的文化因子包括汉墓共性因素、本地文化因素和外来文化因素三类.从汉代新生共性因素的消长情况看,新郑地区的汉文化初步成形于西汉晚期后段至王莽时期,并于东汉中期发展成熟.新郑与关中、楚地、江淮、山东等地的文化交流主要受政治、经济、交通等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

    新郑地区汉墓考古学文化文化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