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蔡金亭

双月刊

1002-722X

jfjw@chinajournal.net.cn

0379-69843520

471003

河南省洛阳市036信箱120号学报编辑部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是由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主办的外国语言文学学术性刊物。学报主要面向外语教学与研究工作者,为中文常用外国语类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刊物。《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的主要特色是:一、综述性研究和专题研究并重,前者反映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的前沿动态,后者报告国内外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或信息。二、兼顾纯理论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不仅有文论型的论文而且有可直接用于指导外语教学实践的文章。容纳各家之言,如有关语言学研究,对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学派兼收并蓄。四、涵盖外语语种多,除英、日、俄的文章以外,还刊登有关德、法、西、朝、越、蒙、泰、缅、印尼、印度、尼泊尔、土耳其、阿拉伯等语言及其相关的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此外,学报每年分4次刊载《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该索引收集了全国所有最新发表的有关英、日、俄三语种的论文的信息,是做相关研究的大学师生和研究人员必备的参考资料,为全国独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大""小"尺寸域多维拓展下的反义复合词词汇空间——基于构式搭配分析方法

    张媛刘宇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和"小"作为尺寸域词汇,体现出人类的空间感知,"高大""微小"等双音节复合词,说明感知可多维拓展.通过反义复合词共现研究,可反观复合词在词汇空间中的分布情况:可共现反义词越多,复合词概念范围越大;彼此关联强度越高,反义词概念距离越近.反义复合词共现是概念语义细化的方式,也是概念侧面此隐彼显的表现.

    尺寸域反义复合词共现词汇空间构式搭配分析

    句式交替的界定、分类与表征

    杨旭吕佩
    10-1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式语法内部针对表层概括假说有不少异议,来自心理学实验、语言类型学和历史语言学的证据都支持句式交替的独立地位.文章界定了句式交替、句式位、句式体和同义句式等术语,基于论元数目增减、性质升降和顺序调换3个参数归纳了交替类型.句式交替存在不对称性,要区分历时的不对称与共时的不对称.相对派生式假设,构式网络表征法能更方便地捕捉到句式交替的相关特征.

    句式交替同义句式构式语法构式网络论元

    俄语贬抑性重叠构式Nnom-Nins的形义特征及构式化机制

    谢昆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俄语贬抑性重叠构式Nnom-Nin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构式的形义特征、主观化表现和构式化机制.首先,通过分析重叠构式的构体和构件,揭示了该构式形式层面的语序固化、形态凝定和功能单一特征;意义层面的表意性质化、称代无指化和情感贬抑化倾向.然后,基于构式对比,分析了重叠构式的主观性特质及主观化表现,展现出其评价功能.最后,通过呈现重叠构式的构式化进路,阐明其衍生的认知、调节和识解机制.

    俄语重叠构式Nnom-Nins贬抑性构式化主观化

    基于构式搭配分析法的日语"から被动句"研究

    郑若曦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聚焦日语中的"から被动句"何时使用、为何使用的问题.具体来说,利用构式搭配分析法,通过谓语动词与构式的互动关系,并兼与常规的"に被动句"对比,提取出了"から被动句"的整体语义特征:从接收者的视角描述一个"发送→接收"事件.研究发现,这个构式语义特征导致"から被动句"一般具备两个使用条件:1)接收者关注位移物的来源;2)发送者对接收者施加作用力的方式较为间接.

    构式搭配分析法から被动句日语被动句发送→接收事件

    从胡适的诗歌翻译反思西方诗歌与白话新诗的关系

    王东风
    3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白话新诗被认为受西方诗歌影响而萌发,因此先有西方诗歌翻译,后有白话新诗创作.本文以白话新诗的发起人胡适的早期诗歌翻译为研究对象,结合知识考古和诗学分析的方法,重审胡适在新诗萌芽期译诗的非诗化和散文化特质和成因,认为白话新诗的诞生并非全然受到西方诗歌的影响,其脱胎成形也与西方文学没有直接的谱系关联.白话新诗的真正来源与胡适在译诗过程中所选择的语言形式有关.这种语言形式不仅影响了其后白话新诗运动的文体特征,而且奠定了新诗散文化的表达方式及与此相应的诗学追求.

    胡适白话新诗西方诗歌诗歌翻译

    基于历时语料库的英诗汉译词汇特征研究

    王梦瑶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创建了百年英诗汉译历时复合语料库(1918-2018),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客观揭示了汉语译诗区别于汉语新诗的宏观层面词汇特征及历时演变规律.研究结果如下:1)在共时层面上,相较于新诗的原创作品,译诗的词汇丰富性更高,代词、介词、连词的使用更多,但助词和语气词的使用更少.2)从历时维度看,不同时期的译诗和新诗在词汇丰富性上均呈增长趋势,但译诗的增长幅度大于新诗;前两个时期(1918-1949、1950-1977),译诗的实词使用少于新诗,虚词多于新诗,但第三时期(1978-2018)则与前两时期相反.总体而言,与非诗歌类体裁相比,诗歌翻译的词汇特征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既是诗歌体裁使然,也是特定的翻译方法使然.

    诗歌翻译英诗汉译诗学诗歌语料库词汇特征翻译汉语历时语料库

    论郭沫若的"风韵译"

    章慜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将郭沫若提出的"风韵译"置于对其诗歌创作论与诗歌翻译论的综合考量下,得出"风韵"即诗歌节奏的结论,进而考察郭沫若的具体译诗,总结出郭沫若翻译原诗节奏的3种手段,即以形近古体对应、以单字对音节和改写原诗节奏,并分析了每种手段的得失.郭沫若对诗歌节奏概念和翻译方法的探索可以为诗歌翻译提供新的视角.

    郭沫若风韵译诗歌翻译诗歌节奏

    翻译与诗学重构:辜鸿铭汉诗英译研究

    张鼎程张旭
    6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文学对民族诗学和文化重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辜鸿铭受制于传统汉语诗学观,文章考察的重点在于其翻译选材,译者是如何协调源语和目的语的诗学规范,采取了何种重写策略;进而品评其译诗的美学特质,并体察他如何借助译诗来传递中国文化的"春秋大义".

    辜鸿铭诗学重构译诗重写策略诗学规范

    双语优势研究的争议与展望

    谢枝龙
    75-8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语经验是否增强认知控制能力是学界激烈讨论的问题.20世纪中后期以来,许多研究报告了双语优势,但近期研究对双语优势提出了质疑.在终身使用多语的背景下,双语经验是否带来认知优势值得深入研究.本综述基于双语经验对认知控制影响的行为和脑神经研究成果,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争议,从理论建构、双语经验多样性、个体差异及实验设计等角度对双语优势研究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双语现象双语优势认知控制双语经验脑神经

    工作记忆的加工与存储对英语阅读不同层次理解的影响

    王月旻崔刚
    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探讨了我国大学生工作记忆容量与英语阅读理解之间的多重关系.研究发现:1)工作记忆容量及其分项(加工和存储成分)与阅读理解及其不同层次(词汇、微观结构与宏观结构理解)之间均呈显著相关;2)工作记忆中的加工成分能够预测阅读理解成绩,存储成分则未显示预测力;3)相比语篇其他层次,工作记忆加工成分与宏观结构理解成绩的相关性及对后者的预测力均最强.研究结果反映了工作记忆容量,尤其是其中的加工成分,在英语语篇阅读较高层级的宏观结构理解中的重要作用.

    工作记忆容量英语阅读理解宏观结构微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