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动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动物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
经济动物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

刘忠军

季刊

1007-7448

jjdwxb@163.com

0431-84533130

130118

吉林省长春市新城大街2888号

经济动物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Economic Anim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吉林农业大学主办的经济动物学科综合性学术刊物,以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研究简报和综合评述等栏目集中报道毛皮动物、药用动物、野生动物和具有特殊经济价值动物的生理解剖、遗传育种、生理生化、良种繁育、饲养管理、疾病防治、饲料与营养、产品与副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重大开发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办刊宗旨是反映经济动物学科最新科研成果与发展方向,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注重理论指导实践,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我国经济动物养殖业现代化服务。读者对象为从事经济动物及其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梅花鹿骨骼肌纤维类型和能量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特性

    孙子惠邢海华韩若冰王强辉...
    157-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肌纤维数目、大小与类型是肌纤维的基本特性,肌纤维数目与大小决定肌肉产量,肌纤维类型与肌肉品质有密切关系.以不同性别梅花鹿的背最长肌、股四头肌、臀大肌、肋间肌部位肌肉组织为试验材料,对鹿肌肉能量代谢相关基因展开以下研究:对不同部位肌肉组织进行石蜡切片制作,检测肌纤维类型并进行对比;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探究肌纤维标记基因(MYH1,MYH2,MYH4,MYH7)、线粒体活性相关基因(ATP5F1A,PPARGC1A,PPARD)、电子传递链活性相关基因(UQCRC2,SDHA,NDUFA9)、糖酵解活性相关基因(LDHA,LDHB,GK),在梅花鹿不同性别、不同部位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雄性梅花鹿背最长肌、肋间肌、股四头肌的肌纤维横截面积、直径、密度高于雌性梅花鹿,雄性梅花鹿臀大肌的肌纤维横截面积、直径、密度低于雌性梅花鹿;雌性梅花鹿肋间肌、股四头肌和臀大肌中ⅡA型肌纤维标记基因MYH2表达量较高,雄性梅花鹿肋间肌、股四头肌中I型肌纤维标记基因MYH7表达量较高,雌性梅花鹿肋间肌、背最长肌和臀大肌中ⅡB型肌纤维标记基因MYH4,MYH1表达量较高,雄性梅花鹿中糖酵解相关基因表达量较高,雌性梅花鹿中电子传递链及线粒体活性相关基因表达量较高.为此,讨论了梅花鹿肌纤维特征与相关基因表达量在梅花鹿肌肉纤维差异中的作用,以期为鹿肉品质的研究提供参考.

    梅花鹿肌纤维类型能量代谢基因表达氧化磷酸化糖酵解

    梅花鹿、驯鹿与麇鹿血液转录组比较分析

    柴云飞朱宇航桑佳楠赵飞...
    165-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究梅花鹿、驯鹿与麋鹿机体基因表达模式的差异.以3岁龄、健康雄性梅花鹿、驯鹿与麋鹿各5头为研究对象,置于同一鹿场饲养,所有动物每日饲喂相同全混合饲粮,每天饲喂2次,试验预饲期7 d,正试期21 d.在正试期结束后的第1天晨饲后3 h采用盐酸赛拉嗪麻醉梅花鹿、驯鹿和麋鹿,经颈静脉采血并提取血液RNA.采用RNA-seq技术比较3种动物血液基因表达的差异.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结果表明:梅花鹿、驯鹿与麋鹿血液的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与驯鹿相比,梅花鹿血液中共鉴定到2 932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ly expressed genes,DEGs),被富集到超长链脂肪酸的代谢过程等GO功能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信号通路等KEGG通路;与麋鹿相比,梅花鹿血液中共鉴定到6765个DEGs,被富集到脂蛋白分解代谢等GO功能及核糖体等KEGG通路;与麋鹿相比,驯鹿血液中共鉴定到5 930个DEGs,被富集到蛋白质分泌等GO功能及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等KEGG通路.以上结果表明,在相同饲养条件下,梅花鹿、驯鹿与麋鹿机体的基因表达模式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可为理解鹿科动物的基因表达模式提供参考.

    梅花鹿转录组基因表达模式

    不同品种梅花鹿成纤维细胞系分离培养与保种库的建立

    刘昕韩志强张淑莹赵伟刚...
    173-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梅花鹿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并建立保种库,通过酶消化培养法和组织块培养法对梅花鹿原代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酶消化培养法对梅花鹿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效果较好,并通过原代培养、冷冻和复苏建立了梅花鹿成纤维细胞保种库.研究结果为梅花鹿种质资源保存、体细胞核移植和基因克隆研究奠定基础.

    梅花鹿成纤维细胞酶消化培养法组织块培养法

    鹿茸干细胞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再生修复作用

    叶子豪李吉萍王东旭汪珍...
    17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鹿茸干细胞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选择30只雄性SD大鼠,制备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鹿茸干细胞(ASC)移植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移植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各10只.干细胞移植组通过尾静脉注射1 × 106个细胞(重悬于生理盐水)进行治疗,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治疗后第7,21天取材检测.行为学观察与足迹分析检测神经功能恢复,组织学染色评估大鼠坐骨神经病理学变化与患侧腓肠肌萎缩恢复情况,免疫荧光染色与RT-qPCR检测坐骨神经再生相关因子(NF200,c-Jun,Periaxin,MPZ与Krox20)的表达.术后3周,与对照组相比,干细胞移植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情况和神经再生情况均出现明显改善,其中ASC移植组效果更显著.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结果显示,术后第21天,ASC移植组SFI值显著优于rBMSC移植组与对照组;术后第21天,对照组的患侧腓肠肌的湿重比、肌纤维面积显著低于干细胞移植组;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ASC移植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显著增多,排列规则,NF200表达量显著升高;术后第7天,RT-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SC移植显著增强c-Jun、Periaxin、MPZ与Krox20基因表达.首次基于鹿茸神经能够周期性再生这一生物学现象,探究鹿茸干细胞对大鼠神经再生修复的作用,明确了 ASC移植显著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修复及其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优于rBMSC移植组.

    鹿茸干细胞坐骨神经损伤再生修复作用

    鹿茸干细胞条件培养基通过调控NF-κB通路改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

    任晶王东旭李吉萍汪珍...
    188-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鹿茸干细胞(AnSC)的分泌物,即AnSC条件培养基(AnSC-CM)对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改善作用及其潜在作用机制.采用咪喹莫特乳膏涂抹构建银屑病小鼠模型,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BMSC-CM)阳性治疗组、AnSC-CM治疗组和正常组,每组10只.形态学观察不同组小鼠皮损严重程度,分析各组小鼠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损伤皮肤的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AnSC-CM对小鼠表皮细胞异常增殖及炎症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通路的激活情况.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了明显的银屑病病变,红斑评分、鳞屑评分、皮损厚评分、总PASI评分和表皮厚均极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AnSC-CM组和BMSC-CM组皮损症状均减轻,红斑评分、鳞屑评分、皮损厚评分、总PASI评分和表皮厚均极显著降低(P<0.01),且AnSC-CM的效果优于BMSC-CM.进一步研究发现,AnSC-CM还抑制了表皮细胞异常增殖,且AnSC-CM组银屑病样皮损组织中KRT14、PCNA、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和CD163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且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65,p-p65,IKB,p-IKB)的表达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AnSC-CM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炎症的发生,进而在缓解银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鹿茸干细胞分泌物条件培养基银屑病样皮损炎症NF-κB信号通路

    鹿皮胶促进皮肤愈合药理作用机理

    林伟欣
    197-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浓度鹿皮胶对大鼠皮肤缺损创伤面的愈合效果,明确鹿皮胶促进皮肤愈合的作用机制,考察鹿皮胶对体外培养的鹿茸间充质细胞的药理作用.通过制造大鼠皮肤缺损创伤模型,检测鹿皮胶对大鼠体重,创伤面愈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EGFR)、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羟脯氨酸(HYP)、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含量,以及鹿茸间充质细胞增殖和分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鹿皮胶均可以促进大鼠皮肤缺损创伤面的愈合,且高剂量组效果最佳,与阳性对照组效果相当.在低剂量0.5~1 mg/mL和高剂量20~40 mg/mL时,鹿皮胶能够抑制鹿茸间充质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在剂量为5~10 mg/mL时,鹿皮胶能够刺激鹿茸间充质细胞的增殖.说明鹿皮胶通过调控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促进血管新生,增强血管通透性,促进大鼠皮肤缺损创伤面的愈合.鹿皮胶对体外培养鹿茸间充质细胞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鹿皮胶机械性损伤作用机理间充质细胞

    梅花鹿头茬茸与再生茸酶解液免疫调节作用

    李钇丹李昌泽张爱武刘双文...
    206-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头茬茸与再生茸酶解液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35只6周龄健康雄性小鼠,体重20~25 g,分为7组,对照组灌胃蒸馏水,6个试验组(头茬1组、头茬2组、头茬3组、再生1组、再生2组、再生3组)分别灌胃对应鹿茸所制酶解液,每只每日灌胃0.3 mL,连续灌胃14 d.试验结束后检测血清中免疫因子含量,计算肝脏指数、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结果表明:试验组的脏器指数、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头茬茸酶解液对脏器指数和免疫因子的调节作用高于再生茸.说明头茬茸组的免疫活性高于再生茸组.

    梅花鹿头茬茸再生茸酶解小鼠免疫调节

    不同锯别鹿茸酶解液对LPS诱导的炎症小鼠的作用

    陈嗣麒孙睿任丽丽李昌泽...
    212-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锯别鹿茸的抗炎作用,选取梅花鹿初角茸、头锯二杠茸、二锯二杠茸、三锯二杠茸、四锯二杠茸、五锯二杠茸、六锯三权茸、七锯三杈茸各3副,粉碎后用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制成的双酶酶解液处理后进行药理试验.动物试验选取周龄及体重相近的雄性昆明小鼠66只,随机分为11组(n=6),即空白对照组、脂多糖(LPS)组、蒲地蓝组、初角茸(A组)、头锯二杠茸(B组)、二锯二杠茸(C组)、三锯二杠茸(D组)、四锯二杠茸(E组)、五锯二杠茸(F组)、六锯三权茸(G组)、七锯三权茸(H组),A~H组均使用质量浓度为260 mg/mL的酶解液进行灌胃(0.3 mL/d),连续14d.除空白对照组以外,所有试验组在第15天均注射0.3 mL LPS溶液,第15天进行采血和解剖取样,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个炎症因子的含量,通过肝脏、肾脏石蜡切片观察组织病变情况.血清检测结果显示:F,G组血清IL-1β含量极显著低于LPS组(P<0.01),F,G,H组血清IL-6含量极其显著低于LPS对照组(P<0.001);E组血清IL-6含量极显著低于LPS组(P<0.01),C,D,E,F,G,H组血清IL-8含量极显著低于LPS对照组(P<0.001),F,G组TNF-α含量极显著低于LPS对照组(P<0.01).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F,G组酶解液对LPS诱导的炎症小鼠肝脏组织结构保护作用最好.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组鹿茸酶解液均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对肝脏和肾脏的炎症反应均有所缓解,起到保护作用,其中五锯二杠茸组的炎症因子水平最低,保护效果最好.试验结果为鹿茸抗炎作用提供参考,可为临床应用和产品开发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鹿茸酶解液药理作用抗炎

    褪黑激素对常温保存梅花鹿精子的影响

    刘舒欣姜涛衣岩张舒童...
    220-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褪黑激素对常温保存梅花鹿精子的影响,将梅花鹿鲜精液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用常温保存稀释液稀释,4个试验组分别添加不同量的褪黑激素进行等倍数稀释,稀释后的精液中褪黑激素质量浓度分别为10,20,40,80 mg/L.在常温条件下,每4 h检测精子活力、精子活率、质膜完整率、顶体完整率和线粒体活性等指标,至精子全部死亡,并计算各组精子的存活时间和存活指数.结果表明:添加褪黑激素能够降低常温保存梅花鹿精子的存活时间和存活指数,且与添加量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常温保存8h内,褪黑激素为10,20 mg/L时,精子活力和精子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P<0.05),20 mg/L试验组效果最佳;12h时,各试验组的精子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精子的质膜完整率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褪黑激素对精子质膜完整率无显著保护作用.褪黑激素的添加量为20 mg/L时,精子顶体完整率显著升高(P<0.05);常温保存12 h内,随着时间的延长,精子顶体完整率呈下降趋势,且试验组的顶体完整率总体高于对照组;褪黑激素为20 mg/L时,顶体完整率最高.梅花鹿精子线粒体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添加10,20,40 mg/L的褪黑激素,精子线粒体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褪黑激素对常温保存梅花鹿精子有正向作用,保存时间不宜超过8h,适宜添加量为20 mg/L.

    褪黑激素梅花鹿精子体外存活常温保存

    梅花鹿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时生殖激素水平与受胎的关系

    张岩张馨元杜佩泽王纪元...
    226-230,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殖激素是由下丘脑、垂体、性腺和胎盘产生,是与生殖功能有直接调节关系的激素.为研究梅花鹿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时生殖激素水平对受胎及怀胎数的影响,选取40头梅花鹿,使用阴道栓塞法使其同期发情,取栓后58 h定时输精,在定时输精后,检测血清中生殖激素水平和受胎情况及怀胎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空怀组、单胎组和双胎组血清中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和泌乳素(PRL)无显著性差异(P>0.05);孕酮(P)变化明显,空怀组与受胎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结果得出,血清中孕酮水平对梅花鹿妊娠及受胎情况有一定影响.探索梅花鹿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时生殖激素水平对受胎及怀胎数的影响,进一步确定了影响梅花鹿受胎及怀胎数的生殖激素,并为其提供数据支持.

    梅花鹿同期发情定时输精生殖激素受胎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