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王尚义

月刊

1004-5872

jxyglcn@163.com

0351-2275134 2275244

030031

太原市黄陵路西巷5号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Journal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查看更多>>本刊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分三个版。中学版为中学教育服务,小学版为小学教育服务,理论版为教育理论工作者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的现状、问题与提升路径

    岳静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全面建设劳动教育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培养的政策要旨和具体实施现状,着重分析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在专业标准层面、教学质量层面与考核评价层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从国家、学校和教师视角出发,提出编制劳动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拓宽劳动教育教师实践平台、完善劳动教育教师考评体系、提升劳动教育教师待遇等措施,以促进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培养,进一步深化劳动教育改革。

    劳动教育师资培养中小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培训策略研究

    胡慧馨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宪法教育是培养法治观念的逻辑起点,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有效途径。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的爱国教育体系当中,宪法教育一直处于缺失状态,宪法教育并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改之后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增加了宪法专册,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却普遍感觉困难。具有实操性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培训策略设计意义重大且迫在眉睫。要实现"法制"教育向"法治"教育的转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培训实施须做到两个侧重:一是侧重宪法培训,二是侧重法治教育实践课培训。

    教材改革道德与法治教师培训宪法教育法治教育实践

    破解乡村教师"工学矛盾"的路径探索

    戴红宇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学矛盾"影响了乡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实际成效,制约了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表现为时间上的"工学矛盾"、内容上的"工学矛盾"和形式上的"工学矛盾"。乡村学校可以寻求与地方高校合作,通过送培下乡、课程定制、学研结合等方式,有效破解"工学矛盾"。在提升继续教育质量的同时,服务乡村教师成长。

    乡村教师工学矛盾专业成长

    班级生态系统健康形态的三要素及其运行机制

    李璇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生态学理论的丰富性和班级研究的复杂性,选择生态学前沿理论——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作为班级生态系统分析的主体框架,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三要素——活力、组织结构与恢复力,作为班级生态系统健康的三个维度,构建出班级生态系统"活力、生态网式、自调节"的健康形态。通过三要素互相配合、动态平衡,打造出由师生活力激发机制、系统各主体因子与生态因子间交互作用的协调机制、系统恢复调控机制组成的运行质态,以此焕发系统活力、优化系统组织、提高系统抗力,最终实现班级生态系统的生命化提升与生态功能发挥。

    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班级生态系统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

    课堂纪律氛围改进的路径选择

    张毓洁宁波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PISA数据的相关研究表明,课堂纪律氛围是影响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文章从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两个角度出发,探究课堂纪律氛围改进的"外在控制取向和内在养成取向"。外在控制取向的课堂纪律管理强调权威和群体的需要,环境和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施加外部规则和控制,课堂纪律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内在养成取向的课堂纪律氛围强调个体的需要,只有学生获得自我控制和自我命令时才有真正的纪律,通过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促进学生行为的发展。

    课堂纪律氛围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外在控制取向内在养成取向

    初中语文课程本体意蕴、困境及实践路向

    李彩霞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初中语文课程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其深广的文化视野、深厚的人文意蕴、深刻的价值思索,构建起课程本体的意义基础。工具理性支配下的初中语文课程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阻碍了个体精神生长和价值确立的进程。从后现代视角理解课程,由"大概念"统领知识内容、凝练文化主题、开展有意义对话,可成为初中语文课程实践转向探究的基点。

    初中语文课程本体大概念统领意义侧面拓展意义侧面建构精神世界

    小学数学教材对话文本教学转化价值与路径

    党越陈鹏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互动交往、创造生成为特征的对话教学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诉求。教材作为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每一部分都蕴含重要意义,教材对话文本具有确定教学探究问题、生成师生对话预设、引领对话教学走向的价值。可以通过提升文本转化意识、挖掘对话教学素材、联动对话教学实践来推进教材对话文本的教学转化,扩展对话教学的实施路径。

    小学数学数学教材对话文本教学转化

    数字人文理念下初中历史辅助教学系统的应用实践分析

    陶金虎董伟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课程内容繁多,强调认知记忆,而初中生初具抽象思维,对知识设计以及整体逻辑关系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为此,在数字人文视角下,结合视觉传播与视觉认知理论与历史课程标准,开发了辅助教学系统;并基于此系统构建了实验教学模式,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实证研究。对实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倾向于使用系统进行学习,同时学习效率和成绩也有一定提升;但学习兴趣和学习过程不具显著性。历史课教学优化要创新教学活动形式,完善信息资源库建设,持续创建数字人文环境。

    数字人文初中历史辅助教学系统应用研究

    乡村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困境与路径

    张禄成和学新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校本课程从一开始便走上了"复制"城市校本课程的发展道路,因此,在实践中也遇到了资源制约、学科倾向和空间挤压等诸多难解之题和实际困难。探究乡村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使其从文化、活动、学生三个方面进行重构,进而突破技术理性主义的桎梏,充分整合各界力量和各方资源,关注乡村学生的真实境遇,注重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路向。

    乡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体系价值取向乡土文化特色

    新任教师学情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胡玉华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新任教师对于学情分析意识淡薄,普遍存在内容缺位、肤浅化、流于形式等现象。深入分析学生情况能够使新任教师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正确做出教学决策,提升学科教学活动的效果。基于理论和实践研究,提出了新任教师开展学情分析的基本框架,并详细阐述了学情分析的具体内容和基本方法,包括:分析学生对特定内容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和学习兴趣,分析学生的能力特征、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

    学情分析新任教师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