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观察(上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观察(上半月)
教育观察(上半月)

月刊

2095-3712

教育观察(上半月)/Journal Survey of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学语文在线课程中教师提问行为分析

    王卫斌蔡梅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提问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之一,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建构知识有重要影响.从提问方式、提问类型、提问所在教学环节和回答方式四个维度对小学语文在线课程中不同教学内容和学段间教师提问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教师提问行为整体上以直问和设问为主、以分析性提问为主、以新知讲解和课前导入环节为主、以学生单个回答为主;不同教学内容在提问方式、提问类型和回答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学段在提问方式、提问类型和提问所在教学环节上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得到如下启示:树立在线课程提问意识,促进师生互动;掌握在线课程提问特征,做好提问设计;借助信息媒体,构建提问互动情境.

    小学语文在线课程在线教学教师提问行为

    幼儿园游戏分享活动中教师反馈的反思与改进——基于哈蒂"可见的学习"反馈模式

    蓝静如张文桂王增悦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馈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必须环节.幼儿园游戏分享活动中的教师反馈困境包括反馈语言没有针对性,游戏分享缺乏质量;分享主体局限,幼儿分享机会少;反馈内容不全面,缺少深层次知识,其原因是教师反馈能力欠缺、教师对游戏分享活动的认知模糊、游戏活动缺乏试错机会.从哈蒂"可见的学习"反馈模式出发,幼儿园游戏分享活动中教师反馈反馈模式由情境、干预、机制、结果四个部分组成,具体的实施策略如下: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营造"可见的"反馈氛围;重视反馈环节,实现教师有效反馈;关注幼儿需求,促进幼儿积极反馈.

    幼儿园游戏分享活动教师反馈"可见的学习"

    自主游戏中教师观察素养提升的"结"与"解"

    尹兰英
    10-1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主游戏是一种强调回归幼儿主体地位的游戏类型,其开放性、自主性等特质有益于培养幼儿创造思维、促进幼儿自主发展.观察作为教师的必备素养,可以推进游戏进程、提升游戏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然而,在自主游戏观察过程中,教师存在忽视观察实践推进、缺乏经典理论渗透、缺少关键经验明晰等问题.鉴于此,从中观管理视域出发,幼儿园可依托"管理+X"的方法,有效提高教师在自主游戏中的观察素养,助力幼儿园开展高质量的自主游戏.

    自主游戏幼儿园教师观察素养

    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特征、策略及要点

    罗巧星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有效提问是实现"教"与"学"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幼儿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有效提问能引发幼儿兴趣,提高幼儿回答问题的主动性.教师的提问能力制约教师有效提问策略的实施,教师在提问时需要参照有效提问的特征.在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围绕主题提问,引发幼儿思考;注重提问技巧,给予幼儿思考空间;注重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探究欲望;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促进幼儿学习能力发展.同时,教师需要思考问题设计是否合理,提问目标是否明确,提问方式是否恰当,学生反馈是否积极.

    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提问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价值与策略

    权如烟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童话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其文化修养,而且对其想象力的提升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提升其语文学习效率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在进行童话教学时应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以语文核心素养要求为主线,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出发,运用更加有趣、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教授童话类文本,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实现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目标.

    核心素养童话教学小学语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特征、意义及应用策略

    孙君
    20-2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其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色彩、直观生动的画面与内涵、丰富有趣的生活情境、浓郁的中国味道等特征,有助于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丰富教材内容、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教师运用教材插图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应用策略如下:加强插图利用,支撑文言文学习;结合插图情境,开展古诗词鉴赏;创新运用插图,提高识字教学效果;合理运用插图,提升拼音教学质量;巧用插图,辅助作文教学.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劳动跨学科教学探索——以"我是车辆工程师"为例

    戴君
    23-2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是实现跨学科实践的有效方式.以"我是车辆工程师"劳动项目为例,教师在进行劳动跨学科教学设计时可以以真实情境为源头,创建驱动问题;以自主学习为载体,建构核心知识;以动手实践为支架,助力素养落地.在项目化学习的劳动跨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围绕车辆工程的实际情境,结合课程标准,细化劳动项目任务;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融合和设计迭代,制定劳动项目的整体框架;以素养培养为目标、任务为导向,逆向设计项目任务;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提升学生的劳动体验.

    项目化学习跨学科教学劳动素养

    指向表现性评价的小学语文"153"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吴振芬
    27-2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小学语文表现性评价标准难制定、实施过程烦琐、结果处理复杂、教师评价素养待提升等问题,教师可构建"153"教学模式,以此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教师的评价素养.在"153"教学模式中,"1"是指以学生学科素养提升为目标,"5"是指以进阶式目标、真实问题、评价量规、表现性任务、嵌入式评价为教学核心,"3"是指开展表现性评价时需遵循个性化、情境化和真实性的原则.其中,"1"是基点,"5"是核心,"3"是要点,这三部分相辅相成、动态呼应,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表现性评价的新途径.

    表现性评价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合唱教学的多层次教学设计与实践——以G学院A班为例

    李雅正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唱是指通过集体演唱多声部音乐作品,以创造和谐声音效果的音乐表演形式.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合唱课程对提升学生的合唱能力和音乐素养具有重要意义.G学院执教教师通过调研了解A班学生的音乐素养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唱教学设计,形成多层次教学设计思路.多层次教学设计是指教师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学习经验的教学设计方式.从G学院执教教师的两轮教学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兼顾多层次教学与多方面教学,发挥合作教学的作用,根据实践修订与完善多层次教学设计.

    学前教育专业多层次教学设计合唱教学

    基于探究社区理论模型的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研究——以学前教育学为例

    康婧
    34-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教育发展趋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然而,目前已有的研究缺乏对混合式教学实现路径的探索.基于探究社区理论模型,学前教育学课程可通过考虑社会临场感、教学临场感和认知临场感,明确课程设计原则,并重新整合知识结构,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进行课程建设,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安排、教学评价设计三方面出发,构建该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探究社区理论模型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学前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