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视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视界
教育视界
教育视界/Journal The Horizon of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表达与交流"的共性特征及不同要求

    胡海舟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新课标设置的三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它们在语文课程架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就"表达与交流"这一语文实践活动而言,三大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具有课程内容统整化、目标要求层级化、涉及文类精细化等共同特征,与新课标注重结构性、整体性、阶段性、实践性的指导思想相符.但细细研究,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表达与交流"活动的价值、旨归是有明显区别的,或注重实用,或指向审美,或强调思辨.其相同之处源于三者的课程理念、导向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各自的功能、定位有别.教学既要关注相同之处,又要因群施策,靶向发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表达与交流"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应有作用.

    小学语文发展型学习任务群表达与交流共性特征不同要求

    实用性交流:具体要求及教学建议

    臧琴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照新课标的相关表述,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中"表达与交流"主要有以下四个要求:自信礼貌交流,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多元表达生活.据此提出以下教学建议:一是基于生活,丰富交际情境;二是巧妙链接,创造实践机会;三是多模态呈现,提升表达实效;四是质效并举,开展科学评价.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表达与交流语言实践学习任务群

    创意表达:内涵解析及教学建议

    孙大武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表达与交流"方面的内容被概括为"创意表达",尤其强调了"创意"一词.其内涵意蕴包括:创意表达的前提是"观察、感受自然和社会";"创意"表现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思考";创意表达的成果是"文学作品".创意表达是文学性、审美性的表达,要求使用文学语言表达个人情感,并注重形式上的多元创新.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做到:读思并重,积累文学语言;观察并感受生活,形成审美眼光;表达自我,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小学语文创意表达文学语言审美眼光

    思辨性表达:内容分类及五级进阶策略

    陈培达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文体看,思辨性表达存在着四种不同的内容类别,分别是基于科普类文本的表达、基于故事类文本的表达、基于说理类文本的表达和基于特殊语言现象的表达.思辨性表达的教学,可采用五级进阶的策略:阅读与梳理,着眼文本内容的读讲表达;比较与质疑,基于问题的辨析表达;推理与分析,教师同伴的讨论表达;实践与运用,针对身边家人的劝辩表达;内省与升华,指向精神成长的对话表达.

    小学语文"表达与交流"思辨性表达五级进阶

    古诗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路径

    袁爱国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诗文学习融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够促进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从语文核心素养四个维度出发,古诗文中的思辨性教学内容包括中华传统文化思辨、古汉语思辨、古典美学思辨、思辨方法等.古诗文思辨性教学可以从立象见意、转识成智、知人论世、综合探究、批判性阅读等路径进行实施,促进学生素养的生长.

    小学语文古诗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华传统文化

    如何让学生理解"复述"这一概念

    朱文浩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述"是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不同年段都有涉及.对于"复述"概念的理解,需要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教师可从全学段层面、单元教学层面、文本教学层面等分解"复述"概念;借助归纳求同、比较取异两种方法帮助学生认知"复述"概念.教师还可通过搭建活动性支架,引导学生拾级而上,掌握"复述"概念,并设计新的情境,助力学生形成可迁移的复述能力.

    小学语文复述概念理解进阶性活动迁移运用

    文学阅读的进阶性学习任务设计

    王浩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阶性学习任务强调基于对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把握,通过层次性、过程化的任务引领学生实现学习的进阶.根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要求,审美是文学阅读重要的进阶目标.教师可从学情、文本和单元三个维度设计文学阅读进阶性学习任务:内观学情,于认知片面处丰富;钻研文本,于认知浅层处深入;剖析单元,于认知局限处拓宽.由此,达成指向审美体验的进阶目标.

    小学语文文学阅读进阶性学习任务审美体验

    用任务驱动思辨——《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与思考

    刘娜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属于宣扬中华智慧的历史故事.教学这一课,重点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教学中要注重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思考、发现,感悟中华智慧,发展思辨能力.

    《王戎不取道旁李》任务驱动文言文思辨能力

    将"思辨"融入教学全程——《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与思考

    高子阳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中有许多值得引导学生研究的"思辨点".教学时,可将"思辨"融入教学全程:以"题"导入,引起兴致;共读共思,理解内容;聚焦"思辨点",展开思辨;再次发问,引导学生继续思辨.

    《王戎不取道旁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思辨点

    追求"思辨"的真实与厚实——两个课例带给我的启示和思考

    黄伟
    4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思辨性很强的课文.刘娜老师和高子阳老师的教学,既关注了文言文教学的基础性要求,也融入了思辨性的训练.刘老师以任务推进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层层推进;高老师特别善于发掘"思辨点",起到了"于无疑处生疑"的效果.两节课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思辨"的真实与厚实.若有更高的追求,还可秉持着这样的方向:就刘老师来说,需重点关注学生课堂上反应,追求学生思维的真实参与;就高老师来说,则需确立思辨资源开发的准则,从语文的角度让学生的思辨更深入、更丰厚.

    《王戎不取道旁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真实与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