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视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视界
教育视界
教育视界/Journal The Horizon of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于教学味的若干思考

    李如密孙嘉蔓
    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味"是美育浸润课堂形成的独特影响力.相较于其他意义上的"味",教学味具有学科性、情感性、回觉性、审美性等特点.教学味不仅有利于重申教学的教育性,促使个体完整成人,而且有利于促进师生间情感的共鸣以及师生对于经验的体悟,更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终极关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取以下策略实现教学味:依托生活,追求教学自然;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审美体验;整体感知,善调教学气氛;教学留白,激发师生想象.

    教学味美育浸润课堂教学审美体验情感激发

    基于"双学中心"的学习空间再造

    徐莉芳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空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场域.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学习空间因其单一、静止、固定等特征,制约着多样学习活动的开展.学校基于学生和学习,以教室空间挖潜、公共空间增能和家校社联动空间提质为行动路径,再造开放灵活、支持合作、有信息技术支撑的学习空间,帮助个体和群体找到更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让环境为学生成长注入新的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双学中心"学习空间再造教室空间公共空间联动空间

    科学教育的学习空间再造

    高发圣韩雪珍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教育在新时代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江苏省常熟市王淦昌高级中学积极传承和弘扬王淦昌精神,以科学家精神培育为抓手,再造科学教育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具体策略有:文化空间再造,塑科学教育育人之魂;场境空间再造,筑科学教育育人之基;实践空间再造,固科学教育育人之本;资源空间再造,拓科学教育育人之深.

    科学教育学习空间再造文化空间场境空间实践空间资源空间

    课程实践基地的学习空间再造

    胡华春姜炜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空间是学习活动发生的场域.再造学习空间,是实现教与学方式变革的有效路径.江苏省常熟市常清中学以"大概念引领下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课程实践基地"建设为主要抓手,通过学习场域与资源空间的融合、学习方式与活动空间的融合、学习评价与虚实空间的融合、学科育人与成长空间的融合,创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空间形态,突破传统时空界限,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赋能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

    学习空间再造学习方式课程实践基地建设资源空间成长空间

    以美育人的学习空间再造

    须洁周丽娜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空间是学生学习活动发生的主要场域,学习空间的再造将成为教育发展的长期趋势.江苏省常熟市石梅小学审视原有校园空间,从书院空间再造、美育空间再造、认知空间再造三个维度出发,改善或重新设计原有空间结构,建设指向"以美育人"的美学场景,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学习空间,达成以美立人的价值追求.

    学习空间再造以美育人书院空间美育空间认知空间

    "小驴友亲子俱乐部":幼儿园学习空间再造的一次探索

    陈红艳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幼儿园学习环境多局限于室内,以静态的知识传授为核心,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探索自然、发展社交能力的兴趣和欲望.江苏省常熟市大义幼儿园围绕"小驴友亲子俱乐部"这一全新活动平台,从物理、全域、情感及虚拟空间维度积极开展学习空间再造,精心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开放互动且富含教育意蕴的新型学习环境,有效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促进幼儿园教育模式的革新.

    幼儿园学习空间再造"小驴友亲子俱乐部"学习体验

    中考成绩等级呈现应更好体现公平性

    井光进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化中考改革必须更加凸显公平性导向.在深入分析各地推行中考成绩等级呈现实践做法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中考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制度,如何将促进公平作为基本追求,如何看待中考成绩等级呈现与公平性的关系,如何优化等级呈现制度以更好体现公平性,如何及时高效回应社会对等级呈现的质疑和诉求等,并就完善中考成绩等级呈现这一制度提出思考和建议.

    中考成绩等级呈现公平性政策答疑机制

    儿童积极同伴关系的培养策略研究

    庄惠芬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生的成长需要同伴、玩伴,积极的同伴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着力培养儿童积极的同伴关系,让学生相互影响、相互濡染、结伴而行.具体策略有:组建"朋友圈",发挥"镜映思维"的正向力量;接续"关系链",形成人际交往中的朋辈影响;直面关键期,构建"4C友谊"的互动模式;构筑"儿童创想城",培育学生的公共品格.

    同伴关系镜映思维人际交往童年友谊

    科学教育的实践转向和推进路径

    吴浩谭成燕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科学教育面临着学习方式单一、学习联动单一、队伍建设单一等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科学教育不再局限于科学学科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创新人才的培育.重庆市大渡口区实验小学以科学教育的实践转向为线索,进行了科学教育的校本探索.具体措施有:多方融合,从知识课程到素养课程的持续转向;多元凝聚,从学习资源到学习方式的持续变革;多重迭代,从多元评价到闭环督导的持续进阶.

    小学科学科学教育实践转向素养课程闭环督导

    从被动卷入到主动生长——"'求真悟道'2024年教育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培训有感

    徐瑛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参加《教育研究与评论》编辑部、《教育视界》编辑部联合举办的"'求真悟道'2024年教育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之后,结合教研员身份生发诸多思考,带领一线教师向专家学习,招募艺术教师"艺起读""艺起研""艺起写",唤醒教师读的深情、研的热情、写的激情.具体措施有:朋友圈共读,让教师从"被动参与"到"主动阅读";老中青共研,让教师从"单兵作战"到"抱团发展";跨时空共写,让教师从"漫无目的"到"主动思考".通过共读、共研、共写,教师从"被动卷入"到"主动生长",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实现专业自主发展.

    "求真悟道"教师发展朋友圈共读老中青共研跨时空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