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

朱凌燕

月刊

1674-4632

rre100@vip.sina.com

025-83658688/89

210009

南京市湖南路1号凤凰广场A楼21层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Journal Research and Review on Education
查看更多>>《教育研究与评论》作为江苏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教育专业刊物,一方面引领教育理论研究者更多关注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实,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着眼于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解决开展研究;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引领广大一线教师,超越经验与案例的层面,提炼实践与探究的成果,提升认识与理解的水平,使之在理解中行动,在行动中理解,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双向互动、有效生成、不断深化,将理论知识、间接经验进行有机整合,并有效地转化为自身的教学能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学新课标"新"在何处——课程改革视野下

    徐斌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一直伴随着课程改革同步向前,不断在实验中调整,在调整中实验.最近教育部正式发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特征.解读其结构体例、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和附录的变化,有利于广大教师学习、研究和实践.

    数学新课标课程改革立德树人核心素养

    捧读新课标,展望新教材

    许卫兵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课标发布后,配套教材的编写、研读和使用,成为能否将新课程改革理念落地生根的关键.结合新课标精神,在研读教材时,可以重点把握素养导向、整合走向、实践取向和质量定向,关注教学内容的整体关联、教学过程的动态建构和教学评价的系统实施,并从跨学科组合、长链条融合、多版本综合等方面拓展视野.

    数学新课标新教材把握方向整体建构拓展视野

    语文新课标中的"课程性质"解读

    高子阳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就是语文学科本身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征.理解课程性质,是理解整个课程标准的逻辑起点.全面、深刻、精准地理解课程性质,能让教师不偏航地带着学生行走于语文教育教学的大道.

    语文新课标课程性质语文教育

    语文新课标"学会什么"的教学指向

    胡阳语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1年版、2011年版两版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只规定"课程目标与内容",即只告诉学生"学什么",是"内容为纲"取向的课程标准.新课标既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也有对应的"学业质量",对相应学段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即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有明确规定,注重对"学会什么"的引导,属于"质量驱动"取向的课程标准."学什么""学会什么",一字之差,反映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教学指向.教学应在"学会什么"指向下展开设计,着眼"学会",着力"会学".

    语文新课标学会什么教学指向

    小说单元来了,课文怎么上

    祁智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首次出现"正经"的小说,在五年级下册,是"四大名著".这是最合适的篇目数、最合理的方案,也是最合算的选择.四篇课文,分别以"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为名,组成一个单元,其教学需各寻其法、各得其味.

    古典名著小说单元四大名著

    对了,就万事大吉了吗?

    陈晨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差错,才有真正的学习,才有实质性的学习活动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好的数学课堂一定要能暴露学生学习过程中真实的"差错"."点对即止"的课堂是刻意防错、避错的课堂.长期生存在这样的课堂文化中,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活动的发生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点对缓止",才是面对学生对的回答时,教师所需要的姿态.

    "化错"教育点对即止点对缓止

    助力文言文教学的"支架"——以《司马光》一课为例

    黄季平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文言文,可以尝试在教学中使用故事支架、范读支架、插图支架、留白支架和资料支架等,启发学生依托支架,从被动的文言知识接受中解脱出来,主动体验知识,获得语言和思维的真实发展.

    文言文教学支架《司马光》

    读写共生:指引学生写出好日记

    吴艳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日记,启发学生将阅读中习得的语言符号转化为有活力的写作密码,以读导写,读写共生.教材中的记事、写人、状物、抒情四类文本的表达方式易于模仿,由此摸索出的写日记的读写共生策略有:记事时建模叙述框架,写人时选取典型事例,状物时切准描摹角度,抒情时自然流露真情.

    日记读写共生阅读习作

    红色经典课文教学例谈

    曹翠邹莉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红色经典课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整合重组、勾连复现,使看似分散的文章形成有机的整体;可以发掘其他学科中的文化素材,实现学科融合;可以创设"我的红色朋友圈""行走的红色课堂"等活动,延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红色经典立德树人有机整体学科融合,学习空间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实践探索

    冯宇顺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育是五育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美育实践是时代的使命、学生发展的要求和学科教学的追求.教师不但要重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充分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元素,积累教学的美育媒介,组织学生开展美育体验,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共享美的能力.

    小学数学美育元素媒介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