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检验医学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检验医学与临床
检验医学与临床

徐永柱

半月刊

1672-9455

cqwsxx@163.com

023-63613484

400014

重庆市渝中区长江一路30号广璐大厦

检验医学与临床/Journal Laboratory Medicine and Clinic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SCUBE1、CLEC-2、UCP2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张立铖崔东慧杨凡
    56-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包含蛋白1(SCUBE1)、C型凝集素样受体-2(CLEC-2)、解偶联蛋白2(UCP2)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IVT)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在该院接受IVT治疗的116例AIS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11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CUBE1、CLEC-2、UCP2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IVT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CUBE1、CLEC-2、UCP2对AIS患者IVT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SCUBE1、CLEC-2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UCP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有75例患者,预后不良组有41例患者.预后不良组梗死面积>4 cm3患者比例、血清SCUBE1、CLEC-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UCP2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UBE1、CLEC-2水平升高为AIS患者IVT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UCP2水平升高为AIS患者IVT后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UBE1、CLEC-2、UCP2单独预测AIS患者IVT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2、0.694、0.776,3项指标联合预测的AUC为0.861,3项指标联合预测的AUC大于SCUBE1、CLEC-2、UCP2 单独预测的 AUC(Z3项联合SCUBE1=2.358、Z3项联合-CLEC-2=2.714、Z3项联合-UCP2=2.591,P=0.018、0.007、0.010).结论 IVT后预后不良的AIS患者血清SCUBE1、CLEC-2水平升高,UCP2水平降低,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AIS患者IVT后预后不良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包含蛋白1C型凝集素样受体-2解偶联蛋白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预后

    血清CKAP4、CTRP9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预测价值

    张胜楠高志超林彬刘丽萍...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细胞骨架相关蛋白4(CKAP4)、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132例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管钙化总评分将其分为钙化组、非钙化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6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钙化组、非钙化组、对照组一般资料及血清CKAP4、CTRP9水平,比较钙化组和非钙化组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HD患者血清CKAP4、CTRP9水平与钙磷代谢相关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HD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预测价值.结果 非钙化组和钙化组患者血清CKAP4、CTRP9水平低于对照组,且钙化组低于非钙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组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高于非钙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血清CKAP4、CTRP9水平与血钙、血磷、PTH水平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KAP4、CTRP9水平降低是MHD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KAP4、CTRP9联合预测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项指标单独预测(Z2项联合-CKAP4=2.307、P=0.021;Z2项联合-CTRP9=2.484、P=0.013).结论 MHD患者血清CKAP4、CTRP9水平明显降低,2项指标联合对MHD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预测价值高于单项指标.

    维持性血液透析细胞骨架相关蛋白4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血管钙化

    IOC1联合IOC2监测在持续植物状态和微小意识状态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李响陈朝阳程庆王馨雪...
    66-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脑电意识指数(IOC1)联合伤害敏感指数(IOC2)监测在持续植物状态(PVS)和微小意识状态(MCS)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在该院进行手术的50例PVS或M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意识指数监测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监测,意识指数监测组同时监测IOC1和IOC2.记录两组麻醉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T2)、手术开始5 min(T3)、手术结束(T4)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两组麻醉期间各时间指标、瑞芬太尼和七氟醚用量及低血压和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T1、T2、T3、T4的MAP低于T0,且T3低于T1、T2,T4高于T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识指数监测组T1、T2、T3、T4的MAP低于T0,且T3、T4的MAP高于T1、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T3、T4的HR低于T0,且T3低于T1、T2,T4高于T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识指数监测组T1、T2、T3、T4的HR低于T0,且T4的HR高于T1、T2、T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识指数监测组拔管时间及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瑞芬太尼和七氟醚用量少于对照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PVS和MCS患者麻醉中,采用IOC1和IOC2监测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稳定血压和HR,准确预判拔管时机并缩短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

    深度镇静伤害性疼痛危重症监护结局全身麻醉定量意识指数

    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炎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亭李志强赵若溪马智勇...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炎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河北省沧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27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痰液标本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根据是否合并肺炎将患者分为合并组与未合并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合并肺炎的影响因素.结果 27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中,65例合并肺炎的患者纳入合并组,其余205例未合并肺炎患者纳入未合并组.合并组患者的65份痰液标本共分离出72株菌株,革兰阴性菌45株,占62.50%,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2株,占30.5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真菌5株,占6.94%.合并组中,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具有较高耐药率;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具有较高耐药率.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具有较高耐药率;溶血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阿奇霉素具有较高耐药率.合并组有侵入性操作、有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有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患者比例高于未合并组,双歧杆菌数量少于未合并组,肠球菌及大肠埃希菌数量多于未合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双歧杆菌数量减少、大肠埃希菌数量增多均为老年肺结核患者合并肺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炎患者痰液标本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病原菌耐药性存在显著差异.肠道菌群紊乱、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广谱抗菌药物等因素会增加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炎的发生风险.

    肺结核肺炎细菌分布耐药性肠道菌群影响因素

    中医"肺肠合治"法联合双歧杆菌活菌胶囊在重症肺炎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王忆梅张宇成朱怡栋张高峰...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肺肠合治"法联合双歧杆菌活菌胶囊在重症肺炎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153例重症肺炎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77例)和对照组(7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活菌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肺肠合治"法治疗.比较两组基线资料、相关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价Ⅱ(APACHE Ⅱ)评分、序贯性脏器衰竭评价(SOFA)评分、胃肠功能衰竭(GIF)评分、临床肺部感染量表(CPIS)评分]、胃肠功能指标[胃泌素(GAS)、胃动素(MTL)、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病死率.结果 研究组ICU停留、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氧合指数(PaO2/FiO)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GIF评分、CPIS评分及GAS、D-乳酸、DAO、PCT、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TL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双歧杆菌活菌胶囊基础上联合中医"肺肠合治"法能有效缩短患者ICU停留、机械通气时间,改善PaO2/FiO,恢复胃肠功能,降低炎症指标水平.

    肺肠合治双歧杆菌活菌胶囊重症肺炎胃肠功能障碍机械通气

    肺癌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林海峰孙祖钰苏丹周立娟...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肺癌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肿瘤合并感染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3年12月该院16例肺癌合并NTM感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 16例肺癌合并NTM感染的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咯血及胸闷等呼吸系统症状,仅1例无临床症状.有2例患者有吸烟史,3例患者患有潜在的肺部疾病,如双肺多发囊状支气管扩张和肺囊肿.肺癌的组织学类型为常见的鳞状细胞癌5例,腺癌10例(其中5例为原位腺癌或微小浸润性腺癌)及小细胞癌1例;分枝杆菌感染结果显示,感染胞内分枝杆菌5例,龟/脓肿分枝杆菌4例,鸟分枝杆菌3例,蟾蜍分枝杆菌3例及堪萨斯分枝杆菌1例;肿瘤分期为Ⅰ~Ⅱ期12例,Ⅲ期3例.经随访,1例患者因放弃肿瘤治疗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 肺癌合并NTM感染是罕见的肺部疾病,在肺癌的诊治过程中,局限性肿块的穿刺后要反复检测来诊断是否NTM感染与肺癌合并发生,尤其是对于已经确诊肺癌的高危患者,如出现间质性肺病、支气管扩张及新辅助免疫的相关治疗等因素,需要进一步明确是否存在NTM感染.

    肺癌非结核菌分枝杆菌感染孤立肿块分子病理诊断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NF1和SKAP1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期的关系

    季晓云周敏
    86-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神经纤维瘤基因(NF1)和激酶相关磷蛋白1(SKAP1)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在该院妇科进行手术治疗的8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因子宫肌瘤或子宫脱垂进行全子宫切除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NF1、SKAP1信使RNA(mRNA)水平,以及NF1、SKAP1蛋白阳性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NF1 mRNA水平与SKAP1 mRNA水平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NF1和SKAP1水平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NF1 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SKAP1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NF1和SKAP1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中,子宫内膜癌组织中NF1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组织,SKAP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NF1 mRNA水平与SKAP1 mRNA水平呈负相关(r=-0.253,P=0.017).不同肌层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脉管癌栓患者子宫内膜癌组织中NF1蛋白和SKAP1蛋白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显示,NF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累积生存率高于NF1蛋白阴性表达的患者,SKAP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累积生存率低于SKAP1蛋白阴性表达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NF1表达下调,SKAP1表达上调,且二者呈负相关,并与肌层浸润深度、分化程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脉管癌栓有关,可能成为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子宫内膜癌神经纤维瘤基因激酶相关磷蛋白1生存率浸润深度

    血清sTLT-1、ESM-1对ICU患者发生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诊断价值

    鲍颍松盛强王珊贾健安...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TLT-1)、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在该院ICU进行输血治疗的28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TRALI将患者分为TRALI组(58例)和非TRALI组(23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TLT-1、ESM-1、白细胞介素(IL)-8、IL-6、IL-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TRALI组患者血清sTLT-1、ESM-1水平与肺损伤预测(LIPS)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价Ⅱ(APACHE Ⅱ)评分及氧合指数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LT-1、ESM-1对ICU患者发生TRALI的诊断价值.结果 TRALI组血清sTLT-1、ESM-1、IL-8、IL-6、IL-1水平均高于非TRALI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RALI组患者血清sTLT-1、ESM-1水平与LIPS、SOFA、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TLT-1、ESM-1单独诊断ICU患者发生TRAL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2、0.809,2项指标联合诊断ICU患者发生TRALI的AUC为0.934.2项指标联合诊断的AUC 显著大于 sTLT-1、ESM-1 单独诊断的 AUC(Z=3.519、3.836,P<0.001).结论 ICU 患者发生 TRA-LI前,患者血清sTLT-1、ESM-1水平升高,且其与患者肺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sTLT-1、ESM-1联合检测对ICU患者发生TRALI的诊断价值较高.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重症监护病房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诊断价值

    血清GGT、NGF、NfL对经奥沙利铂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生外周神经相关不良反应的诊断价值

    沈振艳张程胡秀茹何新颖...
    96-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丝轻链(NfL)水平对经奥沙利铂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生外周神经相关不良反应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在该院经奥沙利铂化疗且发生外周神经相关不良反应的104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经奥沙利铂化疗且未发生外周神经相关不良反应的104例结直肠癌患者为对照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GGT、NGF、NfL水平与经奥沙利铂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生的外周神经不良反应评级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GT、NGF、NfL对经奥沙利铂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生外周神经相关不良反应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GGT、NfL水平高于对照组,N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外周神经相关不良反应Ⅰ级23例,Ⅱ级38例,Ⅲ级29例,Ⅳ级14例.不同外周神经不良反应评级患者血清GGT、NfL水平比较结果显示,Ⅳ级>Ⅲ级>Ⅱ级>Ⅰ级,任意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外周神经不良反应评级患者血清NGF水平比较结果显示,Ⅳ级<Ⅲ级<Ⅱ级<Ⅰ级,任意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血清GGT、NfL水平与外周神经不良反应评级呈正相关(r=0.688、0.627,P<0.05),NGF水平与外周神经不良反应评级呈负相关(r=-0.694,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3项指标联合诊断经奥沙利铂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生外周神经相关不良反应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GGT、NGF、NfL单独诊断的AUC(Z=2.302、2.098、2.482,P<0.05).结论 经奥沙利铂化疗且发生外周神经相关不良反应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GGT、NfL水平显著升高,NGF水平显著降低,且3项指标联合对经奥沙利铂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生外周神经相关不良反应的诊断价值较高,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结直肠癌奥沙利铂外周神经毒性γ-谷氨酰转移酶神经生长因子神经丝轻链

    基于血管内皮指标、IL-23、IL-17分析速效救心丸联合新活素对PCI后AMI患者的治疗效果

    汤勇帅文欢邓翠东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血管内皮指标、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7(IL-17)分析速效救心丸联合新活素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4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两组均进行PCI,对照组术后采用新活素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新活素+速效救心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及治疗期间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指标、血管内皮指标、血清IL-23、IL-17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治疗期间的中医证候积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血清IL-23、IL-1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变化有交互效应(F=13.455、10.336、7.513、17.011、23.468、25.178、14.556、13.182、18.712,P<0.001),故进一步做单独效应分析.两组不同时间血清IL-23、IL-17、GDF-15、vWF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NT-proBNP水平比较结果显示,治疗6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治疗前,任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血清VEGF-B水平、LVEF、CI比较结果显示,治疗6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治疗前,任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血清IL-23、IL-17、vWF、GDF-15、NT-proBNP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血清VEGF-B水平及LVEF、C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MACE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活素联合速效救心丸应用于PCI后AMI患者的治疗,有助于下调患者血清IL-23、IL-17水平,改善治疗效果.

    新活素速效救心丸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白细胞介素-23白细胞介素-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