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考古与文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考古与文物
考古与文物

王炜林

双月刊

1000-7830

kgyww2000@163.com

029-62520230

710054

西安市乐游路3号

考古与文物/Journal Archaeology and Cultural Relic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立足陕西,面向国内外学术界同行的学术性刊物。其宗旨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探索华夏文明的起源和流变;研究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展现和积累物质文明的重要资料;丰富和扩大人们对自己过去的认识以及对自身的理解。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积极开展学术讨论,活跃学术思想,交流研究成果,报道考古与文物工作的最新成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陕西岐山双庵遗址2013~2014年新石器时代遗存发掘简报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岐山县周原博物馆
    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3年9月~2014年1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岐山县周原博物馆联合对岐山双庵遗址进行发掘,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存可分为仰韶晚期和客省庄二期两个时期,发现灰坑、房址、陶窑及灰沟等各类遗迹,出土丰富的陶、石、骨、玉等质地的遗物.此次发掘进一步丰富了双庵遗址的文化内涵,为关中地区客省庄二期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岐山双庵遗址仰韶晚期遗存客省庄二期文化

    内蒙古准格尔旗福路塔墓地2018年发掘简报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鄂尔多斯博物馆准格尔旗文化和旅游局
    2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7~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今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准格尔旗福路塔墓地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其中2018年共清理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墓葬99座及祭祀坑1座,出土陶、铜、铁、玉、石、骨器等500余件.此次发掘发现了明确进入西汉纪年的墓葬,证明了汉初秦昭襄王长城以东的福路塔墓地所在区域仍然在西汉王朝的控制之下.该墓地以秦文化为主导,但同时存在赵文化、北方草原文化因素和西戎人群相关的随葬品,对于研究多文化交流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福路塔墓地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秦文化

    西汉薄太后南陵调查勘探简报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3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1~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对西汉薄太后南陵进行了大范围系统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考古工作表明,薄太后南陵地面有"覆斗形"封土,墓葬形制为"亚"字形,以平砌的河卵石形成陵园.陵区探明了20座外藏坑、4处建筑遗址、362座动物殉葬坑等.南陵是西汉第一座单独埋葬的太后陵墓,其形制布局对研究西汉陵墓制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西汉南陵薄太后考古调查勘探

    陕西西安焦村蒙元墓葬发掘简报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5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8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长安区焦村发掘了3座蒙元时期墓葬.墓葬形制较完整,出土墓志、石函、陶俑、模型明器等遗物,较为丰富.其中一座墓葬的墓主为蒙古帝国都总领傅元明,纪年为蒙哥汗四年(1254年).墓葬位于蒙元时期奉元城,属于家族墓.此次发掘为关中地区蒙元早期墓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奉元城蒙元墓葬傅元明

    客省庄文化出土玉石器研究——以康家遗址出土玉石器分析为主

    秦小丽李欣桐
    6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布于关中-陕南地区的客省庄文化,历来以其朴素单一的陶器组合和以村落级别的聚落规模为考古学文化特征.但诸多遗址中玉石器的发现,反映出客省庄文化朴素的文化面貌中蕴含复杂的内涵.玉石器作为新石器时代上层社会间交流频繁的遗物,是研究考古学文化性质的重要方面.本文以目前正在整理的临潼康家遗址出土玉石器为主要分析对象,并结合其他遗址出土的玉石器,尝试从玉石器所体现的礼仪层面,探讨客省庄文化的社会结构以及其与周边同期考古学文化的交流动态.

    康家遗址关中-陕南地区客省庄文化玉石器地域交流

    特定装饰铜器与生产作坊关系考辩——亚址、亚醜、戴家湾铜器与孝民屯铸铜作坊的个案分析

    曹斌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单一因素的单眼蹼形大角特定装饰造型分别见于晚商"亚址""亚醜"铜器和西周早期"户""鼎""(口)"铜器的现象以及孝民屯铸铜作坊同类陶范出土情况的分析与考辩,认为同一特定装饰的铜器、甚至是形制、纹饰完全相同的铜器可以分属两个不同的族群或家族;同一铜器铸造作坊可以为不同的族群或氏族铸造同一特定装饰铜器、甚至是形制和纹饰一致的铜器;同一铜器铸造作坊可以为不同王朝铸造同一特定装饰的铜器,且一般分属不同的族群和不同的文化;同一特定装饰的铜器往往为同一阶层所有,可以跨族群、氏族却不能跨越社会等级.

    特定装饰铜器单一因素装饰不同族群氏族生产作坊关系

    巴泽雷克文化彩陶来源研究及相关问题探讨

    牧金山张佳杨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阿尔泰山区,彩陶只存在于巴泽雷克文化之中,它的来源问题值得探究.本文通过对巴泽雷克文化以及欧亚大陆早期铁器时代其它考古学文化彩陶的器型和纹饰比对,认为巴泽雷克文化彩陶是在新疆东部焉不拉克文化彩陶的影响下产生的.并且随着公元前6~前3世纪巴雷克文化的扩张,彩陶从卡通河下游扩散到阿尔泰其它地区.

    阿尔泰山区巴泽雷克文化焉不拉克文化彩陶

    当阳赵家湖与楚系墓葬礼器器用中的殷遗旧制

    杨博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阳赵家湖墓地赵家塝ZHM2、ZHM3等春秋早期墓葬,对于楚系墓葬礼器器用的源流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这批墓葬出土礼器和偶鼎习俗进行分析与考察,认为其在使用陶簋、偶数同形等特质上与春秋早期乃至西周时期广义殷遗民墓葬存在一致性,而楚地流行的偶鼎礼俗,也是受到殷遗民器用礼俗旧制的影响.将"偶数同形""偶鼎"与赵家塝墓地在墓葬规模、随葬器物种类等方面体现的"周礼"式的等级差别相联系,可以揭示出楚系墓葬礼器器用礼俗中"殷制"(旧俗)与"周礼"(周制)两大源头.

    赵家塝殷遗民偶数同形偶鼎

    西汉薄太后南陵规制析论

    马永嬴张婉婉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薄太后南陵继承了战国秦"独别葬"的宣太后、夏太后的陵墓制度,并受到汉初合葬帝陵的吕后、窦皇后陵墓的影响,陵区由陵园、陵邑等组成.陵园中心为"覆斗形"封土,墓葬形制为"亚"字形,附近设置有外藏坑、礼制建筑等,该陵墓显然是按照后陵规制规划营建的.

    薄太后南陵"独别葬"规制

    "秘色瓷"再探秘

    沈岳明缪致衎
    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的考古发掘,为秘色瓷相关研究提供了大量材料.出土标本与科技检测成果证明,秘色瓷在胎、釉、制作工艺、烧成方式等多个方面,均与普通越器不同.器物外壁无釉素烧碗的出土,也使法门寺地宫发现的秘色瓷金银平脱器物的制作工艺得以明晰."秘色椀"铭匣钵的发现,更明确了秘色瓷是从制作伊始就按照其特有的烧成要求进行生产的,并不是越窑产品中的精品就成为秘色瓷.

    越窑秘色瓷普通越器金银平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