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教导刊-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教导刊-电子版
科教导刊-电子版

月刊

1674-6813

科教导刊-电子版/Journal 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因工程"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方案研究

    孙豆豆陈甲法宋颂李阳...
    153-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基因工程"课程作为生物学的重要课程,涉及生物、农业、环境和医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交叉应用知识."基因工程"作为理工类学科专业课,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课程育人价值.不但向学生传递专业知识,承载转基因技术及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的传播及普及作用,而且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有助于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通过结合高校"基因工程"自身学科特点,对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方案,给高校本学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提供思路.

    基因工程思政教育必要性策略方案

    《农业生物环境原理》课程思政内涵与教学改革探索

    彭红波王思瑶熊国美王卫华...
    156-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生物环境原理》是农业工程方向包括农业水利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学科基础课,在该学科的发展及本科学生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而且,以前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少涉及课程思政的内容.此外,针对该课程知识体量大、结构复杂、理论知识晦涩难懂、与实际结合较少等特点,通过对课程及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构建交互混合式教学模式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过程进行改进.文章从课程思政内涵、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改进等方面提出建议,使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思路更符合社会发展及农业工程高等教育,从而满足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农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农业生物环境原理农业发展教学改革思政内涵人才培养

    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重思政强实践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丁星妤陈湘亮毛宇刘灵勇...
    159-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一个立意高远的创新.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必须打破原有的传统途径,应积极探索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这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以适应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和职业挑战的必然选择.该课题重新审视应用型高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原有的路径依赖,构建重思政强实践"一贯二统三联"人才培养体系,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全周期(一贯);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统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训能力(二统);同时,将理论教学、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紧密联动,全面提升人才的能力素质(三联),改革创新,重塑教育发展新范式,为实现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思政教育人才培养

    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研究

    朱兰芳
    162-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要着力探讨其本质内涵,也从数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目标与科学性、人文性与技术性、系统性与过程性的内在融合,形成对两者关系结构的立体化认识.通过理解数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内在关系结构,文章提出从育人模式、培养目标、特色课程和考核体系等维度,实现数字化赋能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的实现路径,进而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体系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育人模式实现路径

    生理学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刘雪梅陈永欣马静钟静...
    165-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思政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文章旨在探讨大学生理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融入思政元素,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四个方面入手,结合生理学课程特点,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思政元素融入生理学教学的实践效果.最后,文章对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反思与展望.

    生理学思政教育教学实践

    城市型大学"大思政课"育人格局的构建与实施

    彭晓琳李维
    168-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讨了城市型大学大思政课育人格局的构建与实施,通过分析大思政课在高等教育中的必要性、基本动因和理论意义,揭示了其对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多样化的响应.以成都大学为例,文章展示了深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教学平台构建、教师能力提升及教育区域联动等策略的实践探索,反映了积极成效.总结城市型大学在大思政课育人格局构建的路径与启示,为相关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引.

    城市型大学"大思政课"育人

    高职学校"大思政课"建设探究

    唐新梅廖红标
    171-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课"是学校拓展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由之路.文章着眼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深化,从教学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四个实践维度探索"大思政课"建设,以实践为突破口搭建全课程育人体系,挖掘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成长具有关联性的资源,探讨"大思政课"育人共同体的构建,推动形成更强劲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大思政课教育教学红色文化

    "大思政课"背景下高职院校自动识别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郭淼赵方范其丽
    174-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思政课"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自动识别技术是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等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需要以高等数学、电路基础、物联网工程技术概论等课程为基础,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工程应用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文章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政建设,使他们具备以人文精神为基础,以科学为指导,在自动识别系统中全面运用自动识别基本知识、技术和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能力.文章分析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研究现状,从自动识别技术课程出发,依据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探讨自动识别技术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并展示自动识别技术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案例.

    课程思政高职院校自动识别技术立德树人

    森林生态学课程思政实践与思考

    卢慧翠杨金明
    17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森林生态学的教学改革需要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入,森林生态学兼具专业知识和人文价值,因此其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良好的课程思政融入有利于提升课程内涵,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认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文章分析了森林生态学课程思政实践的现状,介绍了通过目标合理规划、资源有效拓展、方案优化实施和效果合理评价等手段优化课程思政的实践,并对森林生态学课程思政的实践进行反思和展望.该课程思政实践中充分利用OBE理念持续不断地进行优化.希望课程不但有利于学生未来在林业中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

    森林生态学课程思政实践与思考

    初中地理实践力与"双碳"教育的融合路径探析

    胡云川崔娇艳朱新玉李治国...
    180-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对访谈和问卷调查法,研究了"双碳"教育与初中地理实践力的融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和提升融合效果.研究发现,学生对"双碳"教育的认知程度较低,师生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缺乏相关知识、有效教学策略和系统性教学方法.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双碳"教育意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分析相关地理信息、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讨论、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究精神.文章提出了"可持续城市规划项目"的"双碳"教育融合案例,为初中地理教师更好地将"双碳"教育与地理实践力相融合提供了参考.

    碳达峰碳中和地理实践力初中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