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侯钢

双月刊

1005-3220

lcjsyx@126.com

025-82296109

210029

南京市广州路264号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突出临床、注重实用、内容新颖、面向基层”。刊物内容涉及精神医学各个方面,栏目较多,具有鲜明特色。主要读者对象为精神卫生工作者,临床医务人员,社区卫生人员,医务心理工作者及司法精神定向鉴定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儿童青少年抑郁情绪及自杀意念与父母教养方式及压力性生活事件的关联研究

    吴元贞罗杰郑毅何凡...
    21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儿童青少年抑郁情绪及自杀意念与父母教养方式、压力性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10510 名6~16 岁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包括一般社会资料问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分析青少年抑郁情绪及自杀意念与父母教养方式以及压力性生活事件之间的关联.结果:10510 名受试者中有5.4%存在抑郁情绪,与父亲的惩罚、过度干涉、拒绝否定和母亲的过度干涉和惩罚、人际关系压力呈明显正相关,与母亲的情感温柔以及父亲的关爱呈明显负相关.11.33%存在自杀意念,与父亲的惩罚、过度干涉和母亲的过度干涉和拒绝否定、人际关系压力呈明显正相关,与父亲的保护呈负相关.结论:积极教养方式是青少年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消极养育方式和人际关系压力可增加青少年抑郁情绪和自杀意念的风险.

    抑郁情绪自杀意念父母教养方式压力性生活事件青少年

    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重复经颅磁刺激康复治疗效果研究

    叶丹弟阎同军胡江燕陈孙克...
    215-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初步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e,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失匹负波(mismatch neagative,MMN)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96 例,随机分为3 组,分别给予5 Hz、10 Hz和15 Hz的rTMS治疗4 周(20次),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并比较患者阴性症状量表(SANS)分值和MMN潜伏期和波幅.结果:与治疗前相比:①10 Hz组患者rTMS治疗后SANS量表分值明显下降(P<0.05),而 5Hz和 15 Hz组SANS量表分值无明显改善;②在中央点(central zero,Cz),10 Hz组患者 rTMS治疗后 MMN波幅增高(P<0.05),潜伏期无显著变化(P>0.05),其余两组治疗前后 MMN潜伏期和波幅均未见明显变化.③10 Hz患者组SANS分值的改善状况与患者年龄及病程有关.结论:与 5Hz和 15 Hz的rTMS治疗相比,10 Hz的rTMS治疗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但这结果是初步的,还有待下一步临床转化中证实.

    精神分裂症重复经颅磁刺激阴性症状失匹负波

    河南省医学院校学生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研究

    秦士森刘沣毅王宁魏栋帅...
    219-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医学生群体的抑郁现状,并进一步探讨抑郁相关的临床特征和风险因素的性别差异.方法:对某医学院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共获有效样本 7657 例.使用卡方检验和双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性别间差异,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抑郁比值比(OR).结果:男性和女性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 26.2%和25.0%.吸烟、饮酒和压力感知异常在男性中更常见,而女性更愿意接受心理干预.抑郁主要影响因素为饮酒、心理干预意愿、焦虑和失眠.男性的独立保护因素为近一年未吸烟(OR=0.350);其独立风险因素为精神疾病家族史(OR=3.150).女性的独立保护因素为年龄增长(OR=0.918);其独立风险因素为自杀意念(OR=1.224).结论:医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较高,应进行抑郁症状的早期识别,并根据性别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抑郁性别差异影响因素医学生

    丙戊酸钠联合鲁拉西酮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及对血清催乳素的影响

    王荣达王玉文王泽民龙森...
    223-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丙戊酸钠联合鲁拉西酮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及对血清催乳素(PRL)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100 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两组分别采用鲁拉西酮、丙戊酸钠联合鲁拉西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促甲状腺激素(TSH)、PRL、雌二醇(E2)水平、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题(ITAQ)评分、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5.65%、81.4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正性情绪评分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治疗前后PANAS评分差值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PRL、E2 有所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治疗前后TSH、PRL、E2 水平差值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ITAQ评分增高,观察组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治疗前后ITAQ评分差值较高(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鲁拉西酮用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疗效好,能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增加血清PRL水平,提高患者认知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丙戊酸钠鲁拉西酮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疗效催乳素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照顾者身心健康状况及相关心理社会因素

    王茹马晶晶钱丽菊于腾飞...
    227-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照顾者身心健康状况及相关心理社会因素.方法:纳入精神专科医院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照顾者 113 名,采用贝克抑郁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健康状况问卷、特质应对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照顾者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及分析.结果:照顾者抑郁比例较高,焦虑分数高于全国常模(P均<0.05).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和积极应对均与抑郁焦虑分数显著负相关,与健康状况显著正相关(P均<0.05).消极应对与焦虑抑郁分数显著正相关,与健康状况显著负相关(P均<0.05).积极应对与朋友支持能够显著负向预测抑郁焦虑分数,正向预测健康状况(P均<0.01).消极应对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抑郁焦虑分数,负向预测健康状况(P均<0.01).结论: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照顾者的抑郁、焦虑水平较高,积极应对及朋友支持是其保护因素.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照顾者心理健康心理社会因素

    强制医疗暴力危险性评估专家共识在实际运用中的对照分析

    潘金灯马斌方邱晔
    231-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强制医疗暴力危险性评估专家共识在实际运用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13 年1 月1 日至2022 年5 月31 日对强制医疗法律实施后杭州市公安局安康医院收治的强制医疗患者 104例,其中55 例已经解除强治疗(解除组),还在接受强制医疗的患者49 例(待解组),运用自编临床资料调查表和暴力危险性评估专家共识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确定其危险等级,并随访解除组解除后的状况.结果:两组患者强制医疗的时间、暴力风险等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72、-7.104,P均<0.01);在疾病严重程度、犯罪类型方面的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92,P=0.531;χ2=1.089,P=0.293).结论:强制医疗暴力危险性评估专家共识为强制医疗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指导性作用.

    强制医疗危险性评估专家共识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康复治疗效果研究

    江柏梅刘钰陈玄玄杜爱卿...
    234-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影响以及康复治疗效果评价.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90 例伴有精神行为症状的MCI患者随机分为3 组,分别给予5 Hz、10 Hz和15 Hz的rTMS治疗6 周(30 次),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并比较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分值、P300、错误相关负电位(ERN)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与治疗前相比:①10 Hz组患者rTMS治疗后MMSE量表分值明显增高(P<0.05),而5Hz和15 Hz组MMSE量表分值无明显改善;②10 Hz组患者rTMS治疗后P300 和ERN波幅提高(P均<0.05);潜伏期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治疗前后P300 和ERN潜伏期和波幅均未见明显变化.③10 Hz患者组MMSE分值的改善状况与患者年龄及病程有关.结论:高频10 Hz的rTMS对MCI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具有明显缓解作用,同时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该高频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P300 和ERN可用于随访评估.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重复经颅磁刺激P300错误相关负电位康复评估

    手机成瘾与精神科住院青少年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相关性

    侯丹丹黄雪花
    238页

    手机成瘾非自杀性自伤

    克莱恩-莱文综合征伴精神发育迟滞1例——个案报道及文献复习

    赵娇吴迪张雅红徐淑莉...
    239-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克莱恩-莱文综合征(Klein-Levin syndrome,KLS)也称周期性过度嗜睡,以反复发作的严重嗜睡伴认知、精神和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该病罕见,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该病发病早期间隔时间短、反复发作,随年龄增长,发作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和频率均减少甚至不再发作.本例个案报道 1 例KLS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检验检查及治疗效果,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克莱恩-莱文综合征睡眠障碍精神发育迟滞

    神经性贪食认知功能及其研究进展

    吴梦婷陈珏
    242-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性贪食是以反复发作性暴食,并伴随防止体质量增加的补偿性行为、对自身体重和体形过分关注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进食障碍,其病理机制尚未明确.认知功能紊乱是神经性贪食维持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对于神经性贪食认知功能的相关研究和常用研究方法,主要总结了抑制控制、注意偏向、定势转换、决策和工作记忆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神经性贪食认知功能抑制控制注意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