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旬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及对痰液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

    邓当武玲媚叶宝妮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及对痰液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90 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喘息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调节性T细胞(Treg)均升高,辅助性T细胞 17(Th17)及补体C3、C4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及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具有更好效果,可促进患儿症状改善,降低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有效改善肺功能。

    小儿支气管肺炎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氨溴索炎性因子免疫功能肺功能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导致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可行性

    董利洁陈娜
    45-4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导致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0 年8 月至2022 年8 月收治的108 例缺血性心肌病导致HFrE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n=54,贝那普利治疗)和研究组(n=54,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均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半乳糖凝聚素-3(Gal-3)、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 2蛋白(sST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 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次数、累计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导致HFrEF患者的心功能、血清指标,降低MACE发生风险,减少住院次数,短期内疗效确切,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沙库巴曲缬沙坦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

    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杜东辉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 60 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水平、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一氧化氮(NO)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丁苯酞低分子肝素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

    改良型面部表情操+超短波联合甲钴胺在周围性面神经炎中的应用效果

    刘秀尤汉生吴祥波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改良型面部表情操+超短波联合甲钴胺在周围性面神经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改良型面部表情操+超短波联合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神经相关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36 条目健康调查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型面部表情操+超短波联合甲钴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调节神经相关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改良型面部表情操超短波甲钴胺周围性面神经炎面神经功能

    NIPPV与HFNC交替疗法对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王磊王娅宏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交替疗法对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21 年4月至2022年 4月收治的 80 例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行单一NIPPV治疗,观察组采用NIPPV与HFNC交替疗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2h后,两组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h后,观察组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h后,两组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d后,两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与HFNC交替疗法在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提升血氧指标,减轻炎症反应。

    无创正压通气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重症肺炎呼吸衰竭

    左乙拉西坦片与卡马西平片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效果

    党治兰樊鹏妮
    62-6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难治性癫痫患者采取左乙拉西坦片与卡马西平片口服治疗对临床症状的缓解效果。方法 将我院 2020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收治的 100 例难治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卡马西平片组(50例,卡马西平片口服治疗)和左乙拉西坦片组(50例,左乙拉西坦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左乙拉西坦片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卡马西平片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癫痫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脑电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左乙拉西坦片组的癫痫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脑电频率θ、δ显著低于卡马西平片组,脑电频率α显著高于卡马西平片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左乙拉西坦片组的IgA、IgG及IgM水平显著高于卡马西平片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S-100β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左乙拉西坦片组的S-100β蛋白、MBP及NSE水平显著低于卡马西平片组,BDNF水平显著高于卡马西平片组(P<0。05)。左乙拉西坦片组的药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卡马西平片组(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片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难治性癫痫左乙拉西坦片卡马西平片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褚林娟陈彩红严丽颜敏...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 月至 12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 85 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组,另招募 50 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清Hcy水平检测,统计比较检测结果。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观察组Hcy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2 级患者的血清Hcy水平高于PANSS 1 级患者(P=0。000);PANSS 3 级患者的血清Hcy水平高于PANSS 1、2 级患者(P=0。000)。PANSS 1 级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PANSS 2、3 级患者(P=0。000);PANSS 2 级与 3 级患者的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3)。MoCA评分正常患者的血清Hcy水平低于MoCA评分异常患者(P=0。000)。患者的Hcy水平与PANSS分级呈正相关(P<0。05);患者的Hcy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且Hcy水平越高,其精神症状越严重,认知功能越差。

    慢性精神分裂症同型半胱氨酸认知功能

    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体温管理对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低体温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吴岩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体温管理对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低体温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 2020 年1 月至12 月收治的 80例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常规组给予传统液体复苏联合体温管理治疗,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体温管理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入院时,两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皮质醇(Co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复苏时、复苏2h后,观察组的TNF-α、IL-8、Cor及MDA水平低于常规组,IL-10、SOD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入院时,两组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及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无明显差异(P>0。05);复苏时、复苏2h后,观察组的TT、PT及APTT短于常规组,CO、CI及GEDVI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体温管理可有效缩短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复苏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快速缓解炎症、应激反应,促进心功能恢复。

    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体温管理低体温应激反应

    不同手术时机对结肠镜下支架置入术后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预后的影响

    龚文品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手术时机对结肠镜下支架置入术后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10 月至 2023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 76 例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结肠镜下支架置入术治疗,并于术后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根据腹腔镜手术时机将其分为A组(n=20,术后 3~6 d)、B组(n=19,术后 7~9 d)、C组(n=21,术后 10~14 d)、D组(n=16,术后>14 d)。比较四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四组的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D组的MTL、GAS水平高于A、B、C组(P<0。05)。四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腹腔镜手术时机的选择对结肠镜下支架置入术后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均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术后>14 d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患者胃肠功能改善效果更明显,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时机。

    腹腔镜手术时机结肠镜支架置入择期治疗结直肠癌肠梗阻

    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

    谷康柱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 年1月至2021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 80 例AR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联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5(IL-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喷嚏、鼻溢、鼻塞、鼻结膜炎相关生存质量问卷(RQLQ)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鼻腔阻力(NR)、鼻腔黏液纤毛传输时间(MTT)、鼻黏膜纤毛清除率(NMCR)及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可有效减轻AR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炎症反应,改善生存质量,恢复鼻腔生理功能。

    变应性鼻炎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