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旬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厚度及并发症的影响

    高淑娟杨宏忠赵妮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厚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20 年1 月至12月收治的106 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黄斑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雷珠单抗组(53例,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和康柏西普组(53例,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康柏西普组的恢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雷珠单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0 d(T0)、首次术后第 2 天(T1)及第 2 次术后第 2 天(T2),两组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 3 次术后第 2 天(T3)、第 3 次术后 30 d(T4),康柏西普组的UCVA、BCVA显著高于雷珠单抗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显著小于雷珠单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VEGI)、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柏西普组的VEGI、PEDF、PSV及EDV显著高于雷珠单抗组,RI显著低于雷珠单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雷珠单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采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黄斑水肿患者具有更佳的效果。

    糖尿病黄斑水肿康柏西普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黄斑厚度

    丹参多酚酸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

    闫艳党治兰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及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 年3月至2022 年 5 月收治的 100 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丹参多酚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AF、α颗粒膜糖蛋白 140(GMP-140)、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及血小板第 4 因子(PF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低于对照组,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能有效降低AIS患者的PAF水平,减轻神经缺损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丹参多酚酸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小板活化因子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代谢及骨强度指标的影响

    陈红伟吕波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价值。方法 选取 2019 年1 月至2023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 60 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ⅠNP)水平高于对照组,Ⅰ型胶原C端肽(CTX-Ⅰ)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屈曲比率(BR)低于对照组,横截面转动惯量(CSMI)、骨密度(BMD)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效果显著,能改善骨代谢、骨强度指标。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

    俯卧位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下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

    刘吉古雨浓钱万新
    96-9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俯卧位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下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 年1月至2020 年6月收治的 80 例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0 例,右侧卧位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和观察组(40 例,俯卧位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下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麻醉前(T0),两组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皮(T1)~拔管即刻(T4),观察组的HR、SBP、DBP、CVP、MAP高于常规组,BIS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苏醒后,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12、24 h,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低血压、头晕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俯卧位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下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保障患者的麻醉指数,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中呼吸循环抑制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取得理想的手术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手术手术体位罗哌卡因利多卡因

    高嵌体修复根管与全冠修复根管治疗后牙牙体缺损的效果比较

    张钰涓张雪晶解碧晶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高嵌体修复根管与全冠修复根管治疗后牙牙体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 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对照组采取全冠修复根管治疗。比较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 两组的治疗优良率、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体完整性、边缘密合性、牙龈健康状况、继发龋及食物嵌塞的A级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两组的牙龈指数(GI)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后牙牙体缺损的治疗中,高嵌体和全冠修复根管治疗方法均有着良好的应用优势,但是前者的预后效果更佳,尤其是在完整性、边缘密合性、牙龈健康状况、继发龋及食物嵌塞方面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高嵌体修复根管全冠修复根管牙体缺损

    CDK12、STAT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病理参数的关系

    万立会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12(CDK12)、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 3(STAT3)表达情况及与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 2016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123 例(均完成3 年随访)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DK12、STAT3 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病理参数乳腺癌组织中CDK12、STAT3 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K12、STAT3 表达与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CDK12、STAT3 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乳腺癌组织CDK12、STAT3 阳性表达率:Ⅰ~Ⅱ期低于Ⅲ~Ⅳ期,无淋巴结转移低于有淋巴结转移;不同分化程度乳腺癌组织CDK12、STAT3 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乳腺癌组织中CDK12、STAT3 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CDK12、STAT3 阳性乳腺癌患者的 3年生存率分别低于其阴性患者(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组织中CDK12、STAT3 呈现高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紧密关系,可作为临床判断病情、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

    乳腺癌病理参数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2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预后

    卵巢早衰及不同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AMH、性激素水平检测

    宋娟芳李源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卵巢早衰及不同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抗苗勒管激素(AMH)、性激素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 选取2020 年7月至 2021 年7月我院收治的30例卵巢早衰患者为早衰组,70 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为多囊组;同期选取50 名健康体检妇女为对照组。多囊组根据不同亚型分为稀发排卵或无排卵(OA)+高雄激素临床表现或高雄激素血症(HA)+卵巢多囊样改变(PCO)组 17 例,OA+HA组 20 例,OA+PCO组 18 例,HA+PCO组15例。比较各组的AMH、性激素水平。结果 早衰组的AMH、雌二醇(E2)水平低于对照组,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多囊组的AMH、E2、LH、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AMH、LH、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0 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成功妊娠至分娩25 例,未成功妊娠或流产45 例;不同妊娠结局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AMH、E2、FSH、LH、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例卵巢早衰患者中,成功妊娠至分娩 4 例,未成功妊娠或流产 26 例;成功妊娠至分娩患者的AMH、E2 水平高于未成功妊娠或流产患者,LH、T水平低于未成功妊娠或流产患者(P<0。05)。结论 卵巢早衰及不同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AMH、性激素水平有所差异;AMH、性激素水平能反映患者卵巢功能情况,对卵巢早衰及不同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巢功能有较好的评估价值,但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妊娠情况无明显关系,与卵巢早衰患者妊娠期情况有一定联系,值得推广。

    抗苗勒管激素性激素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功能妊娠情况

    调中化湿汤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李琳婵杨学芳谢燕华鱼麦侠...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调中化湿汤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 100 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调中化湿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卡诺夫斯基健康状况量表(KPS)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Piper疲乏量表(PF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CD3+、CD4+、及CD4+/CD8+均升高,CD8+均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调中化湿汤可改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调中化湿汤胃癌根治术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免疫因子

    中医针灸与按摩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汪婷蔡青春冯琴闫亚维...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针灸与按摩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 年 6月至 2022 年 6 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 90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 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展开中医针灸与按摩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神志障碍、偏身感觉障碍、言语不利及头痛眩晕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100 钙结合蛋白B(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针灸与按摩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行手术治疗患者中可有效改善其中医症状及血清学指标,并提升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进一步改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

    中医针灸按摩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四逆散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及对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

    程保智黄磊邓再莉戴泽亮...
    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四逆散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及对震动感觉阈值(VPT)的影响。方法 纳入 2018年 3月至 2023 年3月我院收治的 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四逆散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 2h血糖(2hPG)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VPT显著降低,臂踝指数(ABI)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逆散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血糖水平,修复受损神经功能,具有较高安全性。

    四逆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震动感觉阈值臂踝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