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旬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陈国兰林延艳何炎青覃小静...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新诊断2 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9至2020年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66 例新诊断为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腹部B超检查结果,参照相关诊断标准将其分为T2DM合并NAFLD组(113 例)和单纯T2DM组(53 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检测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合并NAFL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SBP及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NAFLD组的体重、BMI大于单纯T2D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FBG、TC及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NAFLD组的HbA1c、LDL-C水平低于单纯T2D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合并NAFLD组的TG水平高于单纯T2DM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体重、HbA1c及TG是T2DM合并NAFLD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性别、体重、HbA1c及TG是新诊断T2DM合并NAFLD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应针对女性、肥胖、低HbA1c及高TG水平患者开展筛查,进一步预防及干预T2NM合并NAFLD发生,并针对影响因素开展相关措施.

    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体重甘油三酯

    TyG指数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研究

    王培育金富璐王莉蒋雨枫...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甘油三脂-葡萄糖(TyG)指数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 1 572 例经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钙化积分(CACS)将其分为钙化组(CACS≥1 分)和无钙化组(CACS=0 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AC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 572例患者中,存在CAC的患者808例(钙化组);无CAC的患者764例(无钙化组).钙化组的男性占比、年龄、高血压史占比、糖尿病史占比、TyG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无钙化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TyG指数、血肌酐、C-反应蛋白是CA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yG指数与CAC的发生独立相关,其对CAC的发生有较高预测价值.

    冠状动脉钙化甘油三脂-葡萄糖指数胰岛素抵抗

    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东妍王婷周琼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3月收治的 60 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30例.对照组接受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指数、大脑中动脉血管搏动指数(PI)均降低,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均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降低,B淋巴细胞瘤-2(Bcl-2)、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FLK-1)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能调节AIS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指标,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利于病情转归,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银杏达莫依达拉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流动力学

    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

    张经赵俊宏张茜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1月至 2020 年12 月在我院诊断为白内障合并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且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20 例患者纳入试验组,将同一时期诊断为白内障,角膜正常且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2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检查两组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记录最佳矫正视力;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情况;用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并计算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边形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结果 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明显提高;两组术前及术后的眼压均未见明显异常.术后3个月,试验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边形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但内皮细胞的损失程度较具有正常角膜的白内障患者更高.

    白内障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超声乳化吸除术

    D-二聚体、PCT及CRP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所致脓毒症的鉴别诊断价值

    喻松涛杨娣李明晖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对革兰阴性菌(G-菌)和革兰阳性菌(G+菌)所致脓毒症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 年8 月至2021 年9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96例血培养阳性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已明确的致病菌将其分为G-菌脓毒症组(181 例)和G+菌脓毒症组(115例);另选取同期收治的非脓毒症血流感染者为对照,其中G-菌非脓毒症组(70 例)和G+菌非脓毒症组(43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DD、PCT、CRP水平,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诊断脓毒症最有价值的炎症指标,并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ROC曲线结果显示,DD区分G-菌所致脓毒症与G-菌所致非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797;PCT的AUC为0.699;CRP无法区分G-菌所致脓毒症与G-菌所致非脓毒症(P>0.05).DD区分G+菌所致脓毒症与G+菌所致非脓毒症的AUC为0.697;PCT、CRP均无法区分G+菌所致脓毒症与G+菌所致非脓毒症(P>0.05).PCT区分G-菌所致脓毒症与G+菌所致脓毒症的AUC为0.618;CRP、DD均无法区分G-菌所致脓毒症与G+菌所致脓毒症(P>0.05).结论 DD对G-菌所致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最高,PCT次之,CRP无诊断价值;DD对G+菌所致脓毒症诊断价值最高,PCT、CRP均无诊断价值;而在鉴别何种类型细菌导致的脓毒症中PCT的鉴别能力最强.

    脓毒症D-二聚体降钙素原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

    2020年汉中市梅毒血清学检测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张枫黎昱良李姝霖韩亦非...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汉中市 2020 年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的梅毒血清学质量评价活动,了解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水平,分析影响检测能力的相关因素和存在问题.方法 每家实验室发放5 份梅毒血清质控品,考核内容包括梅毒特异性抗体定性试验、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定性和定量试验共 3 种检测项目.统计分析各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的检测结果.结果 全市共39 家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参加了此次梅毒血清学质量评价活动,其中优秀21 家,良好13 家,合格2 家,不合格3 家.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定性试验符合率一致,均为 97.44%,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定量试验符合率只有56.41%.结论 汉中市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总体较好,但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定量检测能力还有待提高.

    梅毒实验室血清学检测室间质评

    经颅磁刺激分别联合左乙拉西坦片和卡马西平片治疗癫痫的效果及对血清Nesfatin-1、S100B、BDNF水平的影响

    张鹏飞张会平张金龙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颅磁刺激分别联合左乙拉西坦片和卡马西平片治疗癫痫的效果及对血清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接受治疗的80例癫痫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均进行经颅磁刺激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左乙拉西坦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片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认知功能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Nesfatin-1、S100B水平降低,BDNF水平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E-31)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经颅磁刺激联合左乙拉西坦片治疗癫痫的效果显著,可提高认知功能,促进血清Nesfatin-1、S100B水平降低和BDNF水平升高,安全性高.

    经颅磁刺激癫痫左乙拉西坦片卡马西平片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对血糖变异性、SAA及α2-MG水平的影响

    林园园马医林雷烨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2 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及对血糖变异性、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α2 巨球蛋白(α2-MG)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3 月收治的 110 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给予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血糖标准差(SD)、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糖变异系数(CV)及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BG)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AA、α2-M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格列汀与格列美脲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均能有效控制血糖,但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血糖变异性及血糖波动情况控制效果更佳,且还能调节SAA、α2-MG水平,值得推广.

    西格列汀格列美脲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血糖变异性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不同时间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老年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疼痛应激反应的影响

    郭元周永纲王秦玉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不同时间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8 月至 2022 年 8 月收治的 120 例老年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时间不同将其分为A组、B组,各 60例.A组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 3d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B组在术后 3d后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A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B组(P<0.05).术后,A组的缓激肽(BK)、P物质(SP)及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均低于B组(P<0.05).A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3d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可减轻老年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炎症反应和疼痛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

    血清BDNF、VitB12、Tau蛋白水平与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脑神经发育的相关性分析

    曹玲高玉春王晶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维生素B12(VitB12)、Tau蛋白水平与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脑神经发育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20 年1月至2023年 6月收治的 8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作为患儿组,另选取同期 80 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健康组.检测新生儿血清BDNF、VitB12、Tau蛋白水平,评估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法(NBNA)评分,分析血清BDNF、VitB12、Tau蛋白水平与NBN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出生后 3d,患儿组的BDNF、VitB12 水平及NBNA评分低于健康组,Tau蛋白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结果显示,轻度组33 例,中度组35例,重度组 12例;出生后3d,不同疾病程度患儿的BDNF、VitB12、Tau蛋白水平及NBNA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组出生后14d的BDNF、VitB12 水平及NBNA评分高于出生后3 d,Tau蛋白水平低于出生后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DNF、VitB12 水平与NBNA评分呈正相关(r=0.473、0.435,P<0.05);Tau蛋白水平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r=-0.411,P<0.05).结论 血清BDNF、VitB12 水平与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脑神经发育呈正相关,Tau蛋白水平与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脑神经发育呈负相关.

    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维生素B12Tau蛋白脑神经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