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肿瘤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肿瘤学杂志
临床肿瘤学杂志

秦叔逵

月刊

1009-0460

lczlx@csco.org.cn,lczlx@vip.163.com

025-84400143;80864363

210002

南京市杨公井34标34号

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Clinical On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解放军第八一医院主办的肿瘤学专业刊物,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刊登肿瘤临床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态与进展,以及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等,读者对象为广大的肿瘤工作者和相关的医药卫生工作者。本刊由著名的肿瘤学家吴孟超院士、孙燕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著名肿瘤专家储大同教授担任主编,并由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的多名专家担任编委,对保证本刊的质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近年来本刊的办刊质量不断提高,影响因子逐年上升,受到了军内外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广泛好评,目前已成为临床肿瘤工作者不可缺少的一本肿瘤学专业读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NUTM2A-AS1调控MAPK信号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郭晓丹易善永李艳艳邢国臣...
    625-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NUTM2A反义RNA 1(NUTM2A-AS1)通过调控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 NUTM2A-AS1 在正常人肺上皮细胞BEAS-2B和NSCLC细胞中的表达.将A549 细胞分为Control组(空白对照)、si-NC组(阴性对照)、si-NUTM2A-AS1 组(干扰NUTM2A-AS1 表达)和si-NUTM2A-AS1+MAPK激动剂组(干扰NUTM2A-AS1 表达联合 50 nmol/L MAPK激动剂p79350).细胞计数法(CCK-8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A549 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情况.Western blot检测MAP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p-ERK和p-MEK的表达.结果 与BEAS-2B细胞相比,NUTM2A-AS1 在NSCLC细胞中高表达(P<0.05).与si-NC组相比,si-NUTM2A-AS1 组A549 细胞活力和迁移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ERK和p-MEK水平降低(P<0.05);而与si-NUTM2A-AS1 组比较,NUTM2A-AS1 干扰+MAPK激动剂组A549 细胞增殖活力和迁移侵袭能力增强,p-ERK和p-MEK水平升高(P<0.05).结论 NUTM2A-AS1 通过激活MAPK信号通路促进NSCL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可能提供一种新的NSCLC治疗靶点.

    非小细胞肺癌NUTM2A反义RNA1增殖侵袭迁移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DEPDC1-AS1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侵袭迁移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卢宏全黄国定林明利张诚胜...
    630-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DEPDC1 反义RNA 1(DEPDC1-AS1)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侵袭迁移和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生物信息学和实时定量PCR分析DEPDC1-AS1 在NSCL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将H1975 细胞分为pcDNA3.1 组和pcDNA3.1-DEPDC1-AS1 组(过表达DEPDC1-AS1);SPC-A-1细胞分为siRNA-NC组和si-DEPDC1-AS1 组(干扰表达DEPDC1-AS1).CCK-8、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和c-Myc的蛋白表达.结果 DEPDC1-AS1 在NSCLC组织和细胞明显高表达.siRNA-DEPDC1-AS1 组SPC-A-1 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pcDNA3.1-DEPDC1-AS1 组H1975 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P<0.01).siRNA-DEPDC1-AS1 组 β-catenin、p-gsk-3β和 c-Myc的表达低于 siRNA-NC组,pcDNA3.1-DEPDC1-AS1 组上述因子的表达高于pcDNA3.1 组(P<0.01).结论 DEPDC1-AS1 促进NSCL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NSCLC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非小细胞肺癌DEPDC1反义RNA1迁移侵袭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

    UPK1A-AS1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子宫内膜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王发辉罗靖茹方秋满贾利平...
    636-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UPK1A反义RNA 1(UPK1A-AS1)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达及其调控EC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starBase数据库或qPCR法检测UPK1A-AS1 在EC中的表达.将Ishikawa细胞分为Control组(空白)、si-NC组(阴性对照)、si-UPK1A-AS1 组(下调UPK1A-AS1 表达)和si-UPK1A-AS1+Wnt组(下调UPK1A-AS1 表达联合激活Wnt信号通路).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评估Ishikawa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Wnt1、β-catenin和c-Myc的表达.结果 UPK1A-AS1 在EC组织中的表达异常上调.与hEEC细胞相比,UPK1A-AS1 在RL-952、KLE、HEC-1B和Ishikawa细胞中高表达.与si-NC组比较,si-UPK1A-AS1 组的细胞活力、划痕愈合率和侵袭细胞数均降低(P<0.01).与si-UPK1A-AS1 组相比,si-UPK1A-AS1+Wnt组的细胞活力、划痕愈合率和侵袭细胞数均增加(P<0.01).si-UPK1A-AS1 组Wnt1、β-catenin、c-Myc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低于si-NC组(P<0.01).si-UPK1A-AS1+Wnt组Wnt1、β-catenin、c-Myc的表达均高于si-UPK1A-AS1 组(P<0.01).结论 UPK1A-AS1 激活Wnt信号通路促进了EC的进展和转移.UPK1A-AS1/Wnt/β-catenin/c-Myc轴可能是EC的潜在治疗靶点.

    子宫内膜癌UPK1A反义RNA1侵袭迁移Wnt信号通路

    次乌头碱调节LMNB1表达对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温世军张贻超范林广
    642-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次乌头碱(HC)通过调节核纤层蛋白B1(LMNB1)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采用qPCR检测正常人胃上皮细胞GES-1和人胃癌细胞(MKN-1、AGS、SGC-7901、MGC-803、MKN-45)中LMNB1 的表达.培养MKN-45 细胞并分为shNC组(阴性对照)、shLMNB1 组(下调LMNB1 表达)、对照组(0 μmol/L HC)、HC组(4 μmol/L HC)和HC+pcDNA3.1-LMNB1组(4 μmol/L HC+过表达LMNB1).CCK-8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评价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情况.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2(MMP-2)的表达.结果 LMNB1 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上调.沉默 LMNB1 可抑制 MKN-45 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0.01).HC 降低 MKN-45 细胞中LMNB1 的表达水平(P<0.01).与对照组相比,HC 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与 HC 组相比,HC+pcDNA3.1-LMNB1 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P<0.01).与对照组相比,HC 组 MMP-9 和 MMP-2 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HC组相比,HC+pcDNA3.1-LMNB1 组MMP-9和MMP-2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 HC通过抑制LMNB1、下调MMP-9和MMP-2表达进而缓解胃癌细胞的恶性行为,提示HC具有抗肿瘤功效以及良好的胃癌治疗潜力.

    胃癌次乌头碱核纤层蛋白B1增殖侵袭迁移

    TRIM52-AS1靶向微小RNA-378a-3p对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和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乔峰沙亚滨吴波李琳...
    648-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阐述TRIM52 反义RNA 1(TRIM52-AS1)靶向微小RNA-378a-3p(miR-378a-3p)在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qPCR检测乳腺癌细胞中TRIM52-AS1 的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TRIM52-AS1 和miR-378a-3p的靶向关系,培养BT474 细胞并进行分组:siRNA-NC组(阴性对照)、siRNA-TRIM52-AS1 组(沉默TRIM52-AS1 表达)和siRNA-TRIM52-AS1+miR-378a-3p inhibitor组(同时沉默TRIM52-AS1 和miR-378a-3p表达).噻唑蓝比色(MTT)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BT474 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核因子κB(NF-κB)p65、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KBα)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TRIM52-AS1 在乳腺癌细胞中高表达(P<0.05).与siRNA-NC组比较,siRNA-TRIM52-AS1 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及 p-p65 水平降低和 p-IKBα水平升高(P<0.05).miR-378a-3p是TRIM52-AS1 的靶基因且受TRIM52-AS1 的负调控.siRNA-TRIM52-AS1+miR-378a-3p inhibitor组较siRNA-TRIM52-AS1 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且 p-IKBα水平降低及 p-p65 水平升高(P<0.01).结论 TRIM52-AS1 通过靶向miR-378a-3p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调控NF-κB信号通路活性.TRIM52-AS1 作为癌症驱动因子,可能成为乳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乳腺癌TRIM52反义RNA1微小RNA-378a-3p核因子κB信号通路迁移侵袭

    立体定向放疗与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陈佳海陈珊珊吴婉萍黄德钦...
    654-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立体定向放疗(SBRT)与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细胞癌(HC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 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共纳入文献11 篇,Meta分析结果表明,SBRT组和RFA组的HCC患者在1 年总生存率(OS)、2 年OS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BRT组的3 年OS低于RFA组(P<0.05).两组患者的2 年局部控制率(LC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BRT组的 3 年LCR优于RFA组(P<0.05).在并发症方面,两组患者的 3 级以上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HCC治疗上RFA的生存获益较好,而SBRT有较好的局部控制效果,两种治疗方式的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肝细胞癌立体定向放疗射频消融Meta分析

    基于生物信息数据库探讨肺腺癌中ECT2基因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胡旭钢郑晓青陈少明方鹏...
    661-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数据库探讨肺腺癌中上皮序列转化 2(ECT2)基因的表达和临床预后意义.方法 从TCGA、GEO、Sangerbox等生物信息数据库获取肺腺癌组织中ECT2 基因的表达数据和临床病理特征参数,比较肺腺癌和癌旁组织中ECT2 的表达差异,分析ECT2 表达与临床特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的相关性,探讨ECT2 作为独立预后因素评估患者预后的意义,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挖掘ECT2 参与的信号通路,利用ESTIMATE算法评估ECT2 表达与肺腺癌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在TCGA、GSE31210、GSE40791、GSE10072、GSE32863、GSE75037 数据库中,肺腺癌组织中ECT2 基因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01).ECT2 表达与性别、吸烟情况、T分期、N分期、TNM分期密切相关,且在EGFR突变的患者中表达显著降低(P<0.05).ECT2 高表达可作为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T分期和N分期的列线图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的预后.GSEA分析表明,ECT2 高表达患者存在mTORC1 通路、未折叠蛋白反应、有丝分裂纺锤体、Myc靶点、G2/M细胞周期检查点、E2F靶点、DNA损伤修复等信号通路激活富集.ESTIMATE算法结果显示,ECT2 表达与基质评分、免疫评分、ESTIMATE评分呈负相关,并与B细胞、CD4+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ECT2 在肺腺癌患者中高表达,是恶性生物学表型及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EGFR基因突变状态及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浸润密切相关,可作为治疗筛选及预后监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肺腺癌上皮序列转化2预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浸润

    肺鳞癌组织中TMEM4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林志明王庆胡彦辉
    667-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跨膜蛋白 42(TMEM42)在肺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借助TGGA数据库分析TMEM42 基因在LSCC组织中的表达.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实时定量 PCR法检测 60 对 LS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MEM42 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分析TMEM42 表达与LS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 Plotter平台在线分析TMEM42 表达与LSC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TGGA数据库在线分析发现503 例LSCC组织中TMEM42 表达较52 例正常组织降低(P<0.05).LSCC组织中TMEM42 的累积光密度值低于癌旁组织(1.72±0.09 vs.3.83±0.61),mRNA水平少于癌旁组织(0.30±0.04 vs.1.06±0.06),TMEM42 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为[43.3%(26/60)vs.70.0%(42/60)],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MEM42 蛋白表达与LSCC年龄、性别、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其中TMEM42 阳性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低于阴性者[42.3%(11/26)vs.70.6%(24/34)].TMEM42 表达与LSCC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疾病进展后生存期(PPS)有关,其中TMEM42 高表达者的中位OS为 67 个月,优于低表达者的 48 个月(HR=0.79,95%CI:0.63~0.99,P=0.040),TMEM42 高表达者的中位PPS为 11 个月,优于低表达者的 6 个月(HR=0.51,95%CI:0.28~0.92,P=0.023).结论 TMEM42 在LSCC组织中低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和不良预后有关,该因子有作为LSCC诊治靶点的潜能.

    肺鳞癌跨膜蛋白42临床意义预后

    治疗前HALP评分和NLR对食管癌放化疗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任秀芹秦素萍吴贤翠俞颖...
    671-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放化疗患者治疗前的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和血小板(HALP)评分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两者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于本院肿瘤内科行食管癌放化疗的106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疗效评价分为预后良好组(n=55)和预后不良组(n=51).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HALP评分和NLR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HALP 评分和NLR与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后并发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HALP 评分、NLR和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食管癌患者的HALP 评分增加,而NLR减少(P<0.05);HALP评分、NLR与食管癌患者的 TNM 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不良预后病理特征密切相关(P<0.05).HALP评分与食管癌患者的营养不良、放射性食管炎、肺部感染呈负相关(r=-0.614、-0.437、-0.541,P<0.001);NLR与患者的肺部感染、放射性食管炎呈正相关(r=0.469、0.410,P<0.001).HALP评分、NLR与SCC联合检测预测食管癌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83(95%CI:0.806~0.937),最大约登指数为 0.8120,敏感度为 0.8889,特异度为 0.9231.结论 HALP评分、NLR是食管癌预后评估有价值的生物标记物,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食管癌不良预后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食管癌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和血小板(HALP)评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后

    食管鳞癌中SYVN1的表达及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分析

    徐夏娟闫文娴李晓丽赵文飞...
    676-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E3 泛素连接酶滑膜蛋白 1(SYVN1)在食管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GEPIA2 数据库在线分析来自TCGA数据库和GTEx项目的 182 例ESCC组织和 286 例正常组织中的SYVN1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qPCR法检测80 对ES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SYVN1 表达水平,分析SYVN1 表达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利用TIMER数据库分析SYVN1 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结果 GEPIA2 数据库在线分析结果发现SYVN1 基因在ESCC组织中表达上调(P<0.05);免疫组化和qPCR量化结果显示,ESCC组织中SYVN1 的累积光密度值和mRNA水平均较癌旁组织升高(2.21±0.23 vs.1.00±0.18;2.57±1.11 vs.1.00±0.67),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ESCC组织中低表达 35 例、高表达 45 例,高表达率为 56.3%,进一步分析发现SYVN1 表达与ESCC的年龄、性别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与肿瘤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其中Ⅲ期组织的SYVN1 高表达率为 80.0%(29/25),高于Ⅰ+Ⅱ期的45.5%(25/55),低分化组织的SYVN1 高表达率为80.0%(16/20),高于中、高分化的48.3%(29/60).TIMER分析结果显示SYVN1 表达与ESCC组织中CD4+T 细胞、CD8+T 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浸润的数量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B细胞(r=0.237,P<0.01)和巨噬细胞(r=0.149,P<0.05)浸润的细胞数量呈正相关.结论 ESCC组织中SYVN1 显著升高,可能影响肿瘤微环境中B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进而影响肿瘤的进展.

    食管鳞癌E3泛素连接酶滑膜蛋白1临床意义免疫细胞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