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军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杂志

褚常春

双月刊

1671-3826

lcjyzzbjb@163.com

0411-82679439,85846149

116017

大连市解放路655号

临床军医杂志/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Medical Officer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临床医学期刊,其宗旨主要为全军临床医学服务,读者对象为军队临床医、技、护人员。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实践报告、调查报告、技术与方法、医学心理学研究、护理研究、综述与讲座、研究摘报、病例报告等。发表的稿件中以军人伤病为重点,兼顾普通常见病及疑难杂症,发行范围,面向军、内外公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蛋白组学探讨放射性肺损伤致病机制

    武忠宝徐莹柳云恩阎英...
    661-665,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蛋白组学探讨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0 只体质量180~220 g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入对照组和放射组(大鼠肺部20 Gy照射),每组各10 只。运用直线加速器单次照射20 Gy构建放射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处死大鼠后取全肺组织标本,提取蛋白,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进行蛋白组学检测,通过DAVID进行生信分析,分析放射性肺损伤后的差异蛋白,根据放射性肺损伤整体炎症蛋白的变化特征筛选出有意义的通路。结果 通过蛋白质定量筛选,在对照组和放射组中筛选出差异蛋白200 个;根据炎症相关蛋白富集分析筛选出最有意义的 9 个通路,包括炎症反应的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信号通路的正调控、黏膜固有免疫反应、白细胞介素-7 的细胞反应、白细胞介素-8 产生的正调节、NIK/NF-kappaB信号的正调控、中性粒细胞趋化性的正调控、中性粒细胞趋化性、通过T细胞受体与抗原呈递细胞上MHC分子结合的抗原接触激活T细胞。结论 放射性肺损伤可能与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及炎症调控蛋白表达密切相关。

    放射性肺损伤蛋白组学炎症反应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

    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胃癌与肝癌共同差异基因表达研究

    杨晢铭李佳荫刘丹宋海旭...
    66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胃癌及肝癌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在价值。方法 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选取胃癌相关数据集GSE79943 及肝癌相关数据集GSE84402 进行分析。通过对两个数据集的基因表达数据进行差异分析确定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进一步利用GO富集和KEGG途径富集分析揭示差异基因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和通路参与情况。结果 筛选出117 个在胃癌和肝癌中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采用GO富集分析软件进行117 个基因的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在多种金属离子和无机物的发生及转运,如铜、锌、钙离子等,以及细胞对无机物的代谢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KEGG富集分析软件对117 个差异基因的基因功能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基因中更多发挥着无机物吸收和代谢过程的功能。通过对GO和KEGG富集分析的结果进行分析,获得了8 个与无机物代谢联系紧密的主要基因,分别为MT1G、MT2A、MT1E、MT1X、MT1F、MT1H、MT1M和MT1HL1,且在两种疾病中均有着显著的低表达。结论 通过对胃癌和肝癌基因表达数据的差异分析,揭示了在这两种癌症中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群,并发现其在无机物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差异基因可能参与调控肿瘤细胞对金属离子的吸收和代谢,从而影响肿瘤的发展,可以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及胃癌和肝癌的预后评估指标。

    胃癌肝癌差异基因表达无机物代谢

    体外加入甲磺酸萘莫司他后血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其抗凝强度监测影响

    曾俊杰钟林翠彭恩兰余永春...
    671-673,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体外加入甲磺酸萘莫司他后血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其抗凝强度监测的影响。方法 将联勤保障部队908 医院重症医学科2022 年11 月收治的10 例重症患者设为B组。另将同期于我院体检的10 例健康体检者设为A组。记录并比较两组凝血常规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抗凝血酶。分别于加药前、加药即刻、加药后40 min、加药后80 min、加药后120 min、加药后160 min、加药后200 min,检测并比较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结果 B组FIB、FDP、DD、PT均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加药即刻、加药后40 min、加药后80 min、加药后120 min、加药后160 min、加药后200 min的APTT均长于加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加药后40 min、加药后80 min、加药后120 min、加药后160 min、加药后200 min的APTT均短于加药即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加药后160 min、加药后200 min的APTT均长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磺酸萘莫司他具有体外抗凝作用,并随标本放置时间延长而减弱。

    甲磺酸萘莫司他放置时间抗凝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芪胶升白胶囊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合并白细胞减少症临床效果观察

    葛香妍郝珊瑚张文文纪立秋...
    674-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芪胶升白胶囊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合并白细胞(WBC)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8 年1 月至2021 年11 月收治的128 例GD合并WBC减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64 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甲状腺药物+WBC升高疗法。B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甲状腺药物+芪胶升白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与治疗有效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 1、3、6 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WBC、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及甲状腺肿大程度。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治愈率为75。00%(48/64),低于B组的89。06%(57/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2。19%(59/64)、93。75%(60/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 个月,B组患者WBC均高于A组,FT3、TRAb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 个月,B组患者FT4、TSH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A组、B组治疗后1、3、6 个月的WBC、TSH均升高,FT3、FT4、TRAb、甲状腺肿大程度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及6 个月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芪胶升白胶囊能有效升高WBC水平,并改善GD相关指标水平,可用于治疗GD合并WBC减少症患者。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白细胞减少症芪胶升白胶囊甲状腺素

    烫伤创面大鼠模型制备及评价

    肖玉伟孙倩陆娜王馨培...
    678-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实验室中一种简便的大鼠烫伤模型制备的方法。方法 选取30 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 组,每组各5 只,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其余5 组为实验组。以比色管、温度计和恒温电热水浴锅制作可控温度、固定压力和面积的大鼠烫伤装置,以致伤时间为唯一可变因素,在大鼠背部建立不同深度的烫伤模型。5 组实验组的烫伤部位所受压力、温度均一致,烫时间分别为5 s、10 s、15 s、20 s、25 s,形成直径为3cm的圆形烫伤面,并于烫伤24h后观察各实验组大鼠的皮肤创面及造模后创口形成深度。结果 大鼠在烫伤后10 s、15 s、20 s符合三度六分法对浅Ⅱ度、深Ⅱ度及Ⅲ度烫伤创面程度的划分,其中,烫伤10s后为浅Ⅱ度烫伤,烫伤15s后为深Ⅱ度烫伤,烫伤20s后为Ⅲ度烫伤。通过本实验所采用的烫伤模型制作方法,根据烫伤创面的评价标准可得大鼠后背皮肤烫伤深度与持续时间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以比色管、温度计和恒温电热水浴锅制作的可控温度、固定压力和面积的烫伤装置,并以致伤时间为唯一可变因素,可制作浅Ⅱ度、深Ⅱ度、Ⅲ度大鼠烫伤模型,操作方便、经济、卫生,容易控制烫伤深度和面积,而且重复性好,是比较理想的烧、烫伤动物模型。

    大鼠烧伤烫伤模型

    超声微弧氧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复合涂层多孔镁材料对修复大兔颌骨缺损模型效果影响

    赵雪莹张怡萱曹灿颜玲...
    682-687,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微弧氧化(MAO)、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复合涂层多孔镁材料对修复大兔颌骨缺损模型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18 只健康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3 组,每组各6 只。多孔镁柱形材料用超声MAO和PLGA溶液浸泡后得到新型多孔镁材料。将新型多孔镁材料(Mg-MAO-PLGA组)、传统MAO多孔镁柱(Mg-MAO组)分别植入大兔颌骨骨缺损区域,同时设置大兔颌骨骨缺损自愈组(对照组)。在第2、4、8 周后取材,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 免疫组化分析不同材料植入后的材料变化及骨缺损区域愈合变化情况。结果 Mg-MAO组处理后表面形成均匀管阵列结构,而Mg-MAO-PLGA组孔隙结构被涂层遮盖。手术后,锥形束CT显示植入物位置良好。Mg-MAO-PLGA组植入物界面清晰连续且边界区域面积比Mg-MAO组小。Mg-MAO-PLGA组边界区域的Ca、P信号强于同时间点的Mg-MAO组,即新骨生成更为活跃。Mg-MAO-PLGA组新生骨组织密度高,且BMP-2阳性表达率高于Mg-MAO组和对照组。结论 经过超声MAO和PLGA复合涂层处理的多孔镁材料可以有效减缓生物体内的反应速率,且有助于骨缺损区域新骨生成。本材料在促进骨缺损愈合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有望为骨缺损愈合治疗提供新思路。

    多孔镁柱超声微弧氧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降解行为骨缺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模型构建

    刘正一庄颖洁董旭高利利...
    68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检查等指标构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纤维化分期的鉴别诊断模型。方法 选取2011-2023 年在解放军总医院行肝病理活检为NAFLD的30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7∶3 的比例,将300 例患者随机分为建模组[n=210,包括无或轻度纤维化患者(n=130)与显著纤维化患者(n=80)]与验证组[n=90,包括无或轻度纤维化患者(n=47)与显著纤维化患者(n=43)]。对建模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建立新的预测NAFLD患者纤维化的无创模型,与 NAFLD 纤维化评分(NFS)比较预测纤维化的效能,并以验证组检验新模型的效能。结果 建立了由年龄、体质量指数、血小板计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空腹血糖5 个变量组成的新模型,新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达到了0。745,灵敏度为52。5%,特异度为89。2%,阴性预测值(NPV)为75。3%,阳性预测值(PPV)为75。0%,准确度为75。2%;验证组中新模型的AUC为0。815。新模型预测效能评价结果显示,新模型的AUC大于NFS,且在特异度、NPV、PPV、准确度方面优于NFS,模型净重新分类改善指数(NRI)和模型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均为正值(P<0。05)。新模型预测能力验证结果显示,新模型的AUC大于NFS,在灵敏度、特异度、NPV、PPV和准确度方面,新模型较NFS均表现出较好改善,NRI与IDI均为正值(P<0。05)。结论 采用临床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且较NFS有所改善,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纤维化无创诊断模型

    宫颈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对癌组织人Runt相关转录因子3、NIN1/RPN12结合蛋白1同源物、神经激肽1受体表达水平影响

    苏燕燕米鑫杨虎
    692-694,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对癌组织人 Runt 相关转录因子 3(Runx3)、NIN1/RPN12结合蛋白1 同源物(NOB1)、神经激肽1 受体(NK-1R)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 2012 年 1 月至 2022 年12 月于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确诊为宫颈癌的 206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 HR-HPV 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 Runx3、NOB1、NK-1R 表达阳性率。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观察 HR-HPV 阳性对 Runx3、NOB1、NK-1R 表达的影响。结果 206 例患者中,HR-HPV阳性159 例(纳入HR-HPV阳性组),HR-HPV阴性47 例(纳入HR-HPV阴性组)。HR-HPV阳性组患者Runx3 阳性率低于HR-HPV阴性组患者,NOB1、NK-1R阳性率高于 HR-HPV阴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R-HPV感染是宫颈癌患者NOB1 阳性、NK-1R阳性、Runx3 阴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R-HPV感染的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Runx3 表达水平降低,NOB1、NK-1R表达水平升高。

    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人Runt相关转录因子3NIN1/RPN12结合蛋白1同源物神经激肽1受体

    基于临床特征与盆底超声参数探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高危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

    冯丹赵晓芸高琦王彰勇...
    695-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临床特征和盆底超声参数探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的高危因素,并构建产后SUI发生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运城市妇幼保健院自2020 年1 月至2023 年12 月收治的173 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妇产后是否发生SUI,将产妇分入尿失禁组(n=51)和非尿失禁组(n=122)。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和盆底超声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产后SUI发生的高危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对产后SUI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妊娠期漏尿症状、妊娠期增长体质量、妊娠期便秘、妊娠期盆底肌锻炼、逼尿肌厚度、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肛提肌裂口面积、尿道内口漏斗形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漏尿症状、妊娠期便秘、膀胱颈移动度较大、尿道内口漏斗形成均为产后SUI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妊娠期经常盆底肌锻炼为产后SUI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预测模型逻辑回归方程为logit(P)=-8。849+妊娠期漏尿症状×0。637+妊娠期便秘×0。596-妊娠期盆底肌锻炼×0。816+膀胱颈移动度×0。673+尿道内口漏斗形成×0。722。预测模型预测产后SUI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敏感度为84。310%,特异度为78。690%。结论 产后SUI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包括妊娠期漏尿症状、妊娠期便秘、膀胱颈移动度较大、尿道内口漏斗形成,保护因素为妊娠期经常盆底肌锻炼,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对产后SUI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产妇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特征盆底超声产后高危因素预测模型

    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镇痛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及简易智能量表评分影响

    曹大徽田明沈寿祥王思亮...
    699-7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镇痛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天长市中医院自2019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收治的62 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31 例。A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镇痛。分别于给药前(T1)、术毕即刻(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 10 min(T4),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于苏醒时、术后1h、术后6h,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质量、MMS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T2 时的MAP、HR均高于A组,T3、T4 时的MAP、HR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 时比较,A组患者T2、T3、T4 时的MAP、HR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3 时的MAP、HR均高于T2 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1h、术后6h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 1h、术后 6h的VAS评分均高于苏醒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steward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 MMSE评分均降低,且 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镇痛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中应用价值显著,患者围术期MAP与HR稳定,镇痛效果、苏醒质量均较好,且对MMSE评分影响较小,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低。

    老年腹部手术右美托咪定羟考酮镇痛苏醒质量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