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刘剑虹

双月刊

1008-0627

xbjkb@nbu.edu.cn

86-0574-87600520

315211

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查看更多>>本刊系我国高校中为数不多的教育科学类专业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教育学方面的研究文章以及有关专题的综述和评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西自然哲学观视域下的儿童自然教育观探析

    杨兆山张燕解雯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儿童观与儿童教育观,是认识儿童和帮助儿童健全发展的前提。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要在自然哲学观的视域下,探寻儿童教育的发展路径。中西方自然哲学观的差异决定了自然教育观的差异。基于中西自然教育思想的比较,融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念与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构建适合中国儿童发展的具有本土生命力的合理的儿童自然教育观,从认识儿童与自然的关系入手,以自然的方式对待儿童的原初状态,以适合儿童的方式对待儿童,不仅是帮助儿童回归本来的教育生活世界,消解当前儿童教育功利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对什么是适合中国儿童自然的"好的教育"的自觉回应。

    儿童自然自然教育观自然教育思想

    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跨文化传播的路径分析

    朴雪涛王凯旋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文化传播是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走向世界的必由路径。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跨文化传播具有促进文化交流、提升话语权力、助力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价值意蕴。但我国在话语传播过程中还存在传播主体面临协同障碍与人才短缺、传播内容遭遇概念空转与解构偏见、传播渠道囿于他者把控与多维封锁、文化异质性导致供需差别强烈、教育品牌缺乏体系化理论支持的现实困境。为进一步扩大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优势,应当推动传播主体互联化,凸显传播内容普适化,促进传播渠道多元化,明确传播受众分层化,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高等教育话语体系跨文化传播

    青年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三重维度:时代语境、理论主旨与叙事策略

    董潇珊陆永胜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教育话语体系是具有特定应用场景的言语表达系统,融合了青年教育的价值立场、思想观念、言说场域等内容。推动青年教育话语体系建构应立足青年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从话语研究范式出发,探索其时代语境、理论主旨与叙事策略。为此,要把握时代语境,以"第二个结合"的实践要求为话语底蕴,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年在场为话语呈现,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话语旨归,实现青年教育话语体系的"与时俱进";要明确理论主旨,坚持党管青年的话语原则,紧紧围绕培育时代新人的话语目标、强国复兴的时代主题进行话语生产,保持青年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历久弥新";要优化叙事策略,坚持话语引领的科学性、时代性、目标性,突出青年本位的话语立场,依托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场域推进话语创造,确保青年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言之有物"。

    青年教育话语体系话语建构话语叙事

    "以生为本":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底线

    付八军柯海音
    2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业型大学概念的出现并非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但两位理论奠基者克拉克与埃兹科维茨提出的关于创业型大学的基本要义内隐"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国际创业型大学在学术创业反哺人才培养、创业教育凸显育人特色、基于创新创业重建师生关系等方面呈现"以生为本"的多元实践路径,而我国创业型大学"以生为本"的价值指引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上还略显不足。就当前创业型大学中国实践的初级发展阶段而言,"以生为本"育人理念的打造与强化应重点抓住以下三个方面:在办学理念上,实现从学生客体到学生主体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上,实现从单向传承到双向创生的转变;在学生事务上,实现从管理学生到服务校友的转变。

    创业型大学"以生为本"创新人才培养学生中心创业教育

    高校创业教育的焦点之辨、现实之困与突围之径

    周青
    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创业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高校创业教育在本质内涵、教学对象、学科归属、与"双创"教育的关系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争议,面临着价值追寻、路径探索、政策实施、机制建构等方面的困境。高校应积极发展学科,建立创业教育发展新格局;实施分层分类教学,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新形态;依托产业驱动,完善创业教育新机制;开展情景实践,实现学生创业能力新提升。

    创业教育"双创"专创融合

    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的教师评价素养研究

    俞雅乖李梦雪张璐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梳理高校教师评价素养构成要素,开展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的高校教师评价素养影响因素的研究,并结合校园和课堂的实际情况,从教师、高校、社会三个层面提出高校教师创新评价素养的提升路径。教师层面,应明确创新的评价理念,积极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高校层面,要营造良好的创新能力培养环境,持续优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师评价体系,为教师评价素养提升带来持久的助力;社会层面,要健全教师评价政策保障机制,创设良好的创新社会氛围,为教师评价素养发展提供更加优越的外部条件。

    评价素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教师社会环境

    杨贤江美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姚艳吴小鸥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育对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杨贤江的美学思想蕴含了丰富而独到的教育内涵:人们可以在大自然中感受美,在人文环境中涵养美,在艺术作品中探究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杨贤江认为美育的目的是培养"完人",美育有助于救亡图存,可以改造社会,健全个体人格。杨贤江美育思想对当前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有重要启示:美育要与德、智、体、劳和谐并进,以培养"完人"为精神向度,并落实在具体的生活中。

    杨贤江美学美育"完人""全人生指导"

    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危机及破解路径

    宋杰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民办高校存在的自身发展基础薄弱、盲目冲动的上市筹资行为、扶持政策落实不彻底以及顶层设计不完善等问题,始终威胁着其健康发展。在未来办学发展的激烈竞争中,民办高校只有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规范上市融资行为,推动国家扶持政策真正落地生根,积极争取财政投入支持,才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不仅是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谋求高等教育整体长远健康发展的需要。

    民办高校发展危机内涵提升

    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特征分析与思考——基于2012-2023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描述性分析

    张瑞朱姗姗李康伟
    7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 2012-2023 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分析我国本科专业设置在区域、省份、高校类型、专业布点、所属学科等层面的发展现状。结果显示:我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发展整体成效显著,呈现出专业设置的自主意识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发凸显、专业的内涵建设水平持续深化等特征,但专业设置的发展差距依然突出,在均衡性、规模、结构、布局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此,研究提出专业设置应进一步增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利益主体应协同保障专业设置与建设的质量,实现专业设置的本源回归,以推动本科专业设置的可持续发展。

    专业设置本科专业专业布局专业调整

    论我国教学理论的本土化探索与创新

    邢红军孙庆全金杰克
    8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与探讨我国教学理论的发展,发现我国教学理论仍然停留在"移植"阶段,呈现"舶来理论""翻译理论"的形式。基于实现我国教学理论"自我创新"以及在全球教育领域中发出中国声音的必要性,对教学理论进行了本土化探索,提出教学过程自组织转变理论、因材施教理论、科学方法中心理论和原始问题教学理论。这种探索为我国教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教学理论的本土化需要"顶天""立地",既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服务于学科教学。

    教学理论理论本土化理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