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德力格尔

月刊

1671-0916

nmjx@chinajournal.net.cn

0471-4393713

010022

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81号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 Science Edition)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是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与内蒙古教育科学研究所、内蒙古终身教育研究会共同编辑出版的教育科学类学术期刊,分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两大板块,每板块各6期,其中单月为高等教育板块,双月为基础教育板块,刊登各学科教育科学类论文,旨在为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全国的教育发展服务。 本刊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杂志列为固定期刊源,并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典+思政"教学模式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探索

    邹海燕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多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战略举措,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经典+思政"的育人模式,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为基本出发点,将经典著作研读与课程思政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挖掘经典著作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将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寓于经典阅读之中,通过确立顶层设计和改革教学模式,形成经典育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的三级联动协同育人机制.它扎根于历史传统,注重传承文化精神、培养研究能力和陶冶道德情操,能够切实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原动力,实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隐形教育与显性教育的双向融合.

    经典著作研读课程思政文化自信立德树人实践创新

    我国农村托育管理体制的演变、当前困境与优化路径

    吕武袁秋红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托育管理体制经历了社队管理、乡镇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三个时期.当前,以县为主的农村托育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县级卫健部门和农村托育机构之间缺乏明确而有效的直接管理机构;社区托育中心的管理功能难以充分发挥,且其与乡镇政府的职责边界模糊,多头管理与无人管理并存;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完备,管理实效不高.今后我国农村托育管理体制改革,必须依循国家托育服务体系建构的方向,结合地方实际,从增强县级管理力量、增加管理层级或者授权有条件的机构承担管理职能、县乡(镇)政府共同分担管理职责三条路径进行探索与优化.

    农村托育管理体制公共服务体系以县为主社区托育中心学前教育

    社会情感学习及其课程的构建——基于幼儿园课程的视角

    刘雨馨曾彬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期干预对学生成就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幼儿教育的视角,对社会情感学习及其课程的构建展开研究非常必要.要建构以幼儿为中心、文化自信、全球化为主要价值取向的社会情感学习课程:要设立社会情感课程的三维目标;选择具有系统性、实用性的童性课程内容;以多重性、灵活性为课程资源审议原则;坚持进行多元、多样、动态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社会情感学习幼儿园课程儿童教育

    素养导向的高考情境化问题:意义、类型与解决路径

    孟凡龙朱家华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境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基于真实问题背景,构建考查知识、能力、思维、素养及其任务创设的载体串联线.指向素养达成的情境化问题设计,需要基于核心素养、高考评价和关键能力明确其缘由意义,凝练和分析情境化问题呈现的方式类型,进而提出情境化问题解决的实践路径,以引导广大一线教师关注情境教学的单元化逆向设计,有效解决问题任务,逐步生成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估标准体系.

    核心素养情境化问题高考评价关键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在线讨论:内涵、模型构建与实践途径

    李小妹吴雪莲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规模在线学习是数字化时代的必然选择.但是,大规模线上教学面临诸多新的挑战.线上学习的有意义性交互不足,以"录播讲授+直播互动"的"异步+同步"在线教学模式使线上教学失去个性等,导致学生"身""心"分离且成为单向传播的接收者."在线讨论"是线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在线讨论动力系统模型,探索在线讨论深度学习共同体的实现路径,旨在助力增强在线学习者的具身体验、深度参与、合作交流,以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双维目标.

    学生中心"互联网+"教育在线讨论模型构建

    教育学教材主体性维度的历史嬗变与现实澄明——以五院校教育学教材为中心的考察

    金志远许琴
    9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院校教育学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多年以来一直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和高度评价.主体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为丰富教材内容、发展教育理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指引方向.凸显教育学教材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评价和教育环境等方面的主体性维度,对突出人的主体性、激发人的主体性、提高人的主体性和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五院校教育学教材主体性维度经过萌芽期、形成和发展期及深化期三个发展阶段,培育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及发展性评价,并充分呈现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基于五院校教育学教材在主体性维度面临的当代挑战,要通过深化教育目的、活化教育内容、创新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多元化教育评价、优化教育环境等方式,进一步发挥人的主体性,从而不断推动高质量教育学教材体系建设.

    五院校教育学教材主体性主体教育

    教法课程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的内涵、机理与实践策略

    陈素园陈秋珠
    105-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版义务教育"方案与标准"的旨趣乃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之人,核心素养在地化,要求未来教师能够驾驭大单元、大主题的整体性教学和跨学科主题教学,此要求也是师范生培养的指向标.作为师范生教育的核心课程,教法课程教学的改革必须重在培养新课程所需的具有师德师能的教师.基于后现代课程观与活动理论,构建以"知教材、懂教法、尚师德"为目的、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教法课程双线混融教学模式,需要做到:以突破时空限制为核心,促进双线有机融合;以需求分析为基础,兼顾师德与师能;以学习活动为基点,达成双线深度融合;以探究社群为形式,实现共生教学;以综合评价为向标,铸新时代师魂.

    师范生教育学习活动后现代课程观课程规划教学评价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汉语言文学一流师范专业课程改革

    张钧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汉语言文学一流师范专业课程建设,应该以新文科建设理念实现课程体系的迭代升级,融入科技要素促成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学习方式的转型,建成师范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素养发展自主评测平台.这些目标的达成,需要以政策环境营造和高质量学科建设、个性化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师范生实训仿真平台建设、新文科教学体系构建、"1+X"本科导师制度实施为基础,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卓越语文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营造智慧教育环境和建立自主学习辅助平台,以项目为导向提升学生教育信息技术素养.

    新文科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一流专业课程建设

    ICAP框架下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的学习变革与活动进阶

    张华李佳袁文陈嘉芮...
    12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用类文本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新理念下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行为的改变,已经成为亟待突破的现实问题.作为一种带有行为特征的认知参与理论,ICAP框架之于教与学的优势日渐凸显.运用该理论,从分析、设计、实施、评价四个层面探讨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可以为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改善与优化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思路.

    实用类文本ICAP框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以高中教材中余靖使辽故事为例

    陈德运
    130-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课标、历史教材事关国家意志,"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历史课标与历史教科书中呈现的历史学科知识是课程思政元素的载体,《中外历史纲要(上)》设置的余靖使辽的历史知识点就是一则课程思政的好案例,其故事主题非常契合课程思政理念."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教学,要引导历史学专业师范生,基于历史叙事理念去深度挖掘该故事蕴含的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历史故事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