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张宁东

双月刊

1009-3621

njyxb@126.com;nnzd@chinajournal.net.cn

0771-3854737

530003

广西省南宁市五里亭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nning Polytechnic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宗旨及特色:坚持党的基本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创新精神,突出实践性、地方性、民族性。本刊有三个特色栏目:《饮食文化研究》、《服饰文化研究》和《中国-东盟发展研究》。这三个栏目在《人大复印资料》的转载率均为100%,在《中国知网》的下载率逐年提高,由2005年的8.0%提高到2006年的15.3%,已成为大多数海内外学者关注的品牌栏目。本刊从2008年起为双月刊,单月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视域下的岭南生食习俗史探

    唐艺真滕兰花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脍鱼、海鲜类生食、特色的生腌与生食等是岭南地区常见的生食种类.岭南地区自古以来有生食习俗,其成因与岭南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少数民族的传统饮食偏好等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岭南地区独特的生食文化,成为岭南民众文化身份的符号之一,反映了不同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如今,岭南地区中有生食习俗的区域仍有不少,研究生食习俗史,对传承和发展区域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岭南生食饮食文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食物史

    中国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重属性探析

    张聪吴伟峰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人本、历史、文化、文化资本、实践、物质等多重属性.其中,人本属性体现在基于中国人身体经验的发明创造、"天人合一"思想、民族性、符号性等方面;历史属性涵盖中国历史为其提供基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传承、技艺采借融合发展等方面;文化属性在区域性、礼仪性、民俗性等方面有所体现;文化资本属性反映在核心传承人作用以及以商品形式存在;实践属性是推动其形成和发展的动力,也是检验和提升其价值的途径;物质属性表现为不能脱离物质,且物质为其发展提供基础.理解这些属性对饮食类非遗的系统性传承与保护至关重要.

    饮食类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属性饮食文化

    南宁市多元饮食文化的民族志研究

    刘坚罗林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宁市饮食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与外来的各种饮食文化元素有机融合,最终汇聚、交融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地域性文化形态.对南宁市多元饮食文化的田野调查发现,南宁市多元饮食文化体系的形成有两条路径:一是国内其他地区饮食文化与本土饮食文化的互嵌;二是东南亚国家饮食文化的不断融入.南宁市多元饮食文化体现了南宁市饮食文化开放、包容的样态,也是南宁市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饮食领域的真实写照.

    南宁市多元饮食文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志

    试论新石器时代巴地饮食文化的发展变迁

    王芳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地新石器时代的饮食文化在食物来源、调味品等方面经历了演变过程.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巴地民众主要依赖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进入中期,巴地民众开始驯养猪和狗,这一举措标志着其食物中蛋白质来源开始出现转变.到了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巴地以旱稻混作为主,并且已经开始使用调味品盐.与同时期的成都平原、江汉平原的饮食状况相较而言,因受到耕地条件的限制以及自身族群的选择等因素影响,巴地饮食风格更为粗放.此外,通过考察粮食来源的情况,巴地稻作作物可能源于长江中游地区,而旱作作物的来源分别是甘青地区和汉中盆地.

    新石器时代巴地饮食文化成都平原江汉平原

    高职院校数字化教材建设的必要性、特点与路径

    冯朝军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教材建设是促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需要,是实现高职院校高水平办学的需要,是提升专业教师数字化能力的需要,也是满足高职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要.高职院校数字化教材具有知识呈现灵活多样、内容更新及时高效、教学资源开放共享、信息交流双向互动等优势.开发一批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科学规范的数字化教材,对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升高职院校的育人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组建教材开发团队、完善教材建设标准、加强教材内容结构设计、有序组织教材编写、强化教材推广应用等途径来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数字化教材建设.

    高职教育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教材

    人工智能驱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

    刘君王学伟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驱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具有"技术赋能→认知重构→知识生态重塑""虚实交融→场景重构→学习范式转变""智能协同→边界模糊→生态共生"三条逻辑链,这三条逻辑链揭示了人工智能驱动产教融合变革的内在机理.在实践上,有搭建智能化产教对接桥梁、打造复合型课程新体系、推广智能化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建立多元化智能评价新体系、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打造产教融合新范式等路径.

    人工智能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模式

    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背景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机理、挑战与重构

    黄丽霞闫初宇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职业院校"三教"改革的重要目的.在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背景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面临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缺乏合力、人才培养资源供给不足等挑战.因此,职业院校应做好国家政策的理解与内化,凸显人才培养定位的特色性;构建多主体生态育人共同体,凸显人才培养的协同性;整合市域职业院校办学资源,保障人才培养资源的优质性.

    市域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的研究

    崔会丽焦普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技术迅速发展和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科学评估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产教融合视角,基于TPACK理论,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形成包含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不仅反映了数字时代高职教育的特殊需求,而且为高职院校制订教师培训计划、评估教师数字素养水平以及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产教融合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价值取向、难点分析和路径探析

    覃勇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是"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应然趋势,同时也是优质教学资源集聚、推广和辐射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资源质量参差不齐、资源建设主体单一、资源更新机制缺失、资源应用效率偏低的现实问题.基于此,要进一步构建教学资源认证标准体系,优化教学资源的质量;形成"校—企—行"共建资源库共同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完善资源库资源更新长效性运行机制,增强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效应;精准对接资源库用户需求,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个性化要求.

    职业院校职教专业教学资源库产教融合

    数字化视域下推进职业教育合作学习的策略及路径探析

    梁佩仪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合作学习是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数字化视域下职业教育合作学习具有以人为本、虚实结合、评价多元、学习深入等特征.推动职业教育合作学习需要依托平台,组建多元主体的学习共同体;利用技术,构建工作岗位学习场景;整合资源,开展问题导向合作学习;数据赋能,建立科学及时的评价体系.具体而言,需要加强数据资源应用,强化学习平台建设,加强场景技术支撑,提升资源整合能力.

    职业教育数字化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