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韦磐石

双月刊

1009-0673

xuebao@xynun.edu.cn

0859-3296352

562400

贵州省兴义市湖南路32号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查看更多>>本刊刊载有价值、有创见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章,体现教育性、师范性、民族性和艺术性的特点,促进黔西南民族师专的学术教学,以及黔西南科教文化的繁荣、经济的发展,为国家的两个文明建设做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元素分析

    许江勇陈涛涛李国良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论力学是物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在教学中引入科学家的成就与贡献,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去探索物理规律.经过分析各教学元素的逻辑推导得出精炼的数学表达式,让学生掌握各教学元素的来龙去脉,使其轻松掌握各教学元素的知识要点,加强理论课程的实践,可提高学生对理论力学课程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

    理论力学教学元素可视化数值解

    基于文化传播视角的高校翻译教育实践

    何君晨杨帆
    74-7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文化传播的工具和媒介,可以帮助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高校翻译教育培养的翻译人才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通过翻译传递不同文化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促进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高校翻译教育实践使得文化传播体系化、专业化,文化传播则为高校翻译教育实践指明方向、提供内容,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但与此同时,高校翻译教育实践存在培养目标定位有差距、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对此,提出宏观把控,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改革,丰富翻译教学内容、队伍建设,夯实翻译师资力量、技术赋能、强化实践,完善协同育人机制等建议,以期高校翻译教育实践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助力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对外传播高校翻译教育人才培养翻译人才

    基于PDCA模式下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杨克敏余松林陈丽史云娇...
    7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提升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科学化、系统化,构建一个完善的闭合循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尤为重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以PDCA模式理论为基础,按照P规划设计-D推进落实-C监测反馈-A持续改进的思路,最终构建6 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的体育教育教学保障体系.为推进保障体系的构建,提出明确专业定位目标、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等发展建议.

    PDCA模式师范认证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中学教学教研路径探索

    段高莉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一体化是当前思政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也是新时代青少年思想建设的重要基础.立足于当前思政课一体化的实际情况,分析思政课一体化视野下教学教研存在的现实问题,从教师认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分析当前思政课一体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路径.

    思政课一体化问题路径

    数字化背景下多模态在高校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邓冶史亚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石,词汇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英语词汇教学转型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载体.教师能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对英语词汇进行客观分析和合理分类,同时,运用多模态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潜能,使其充分了解词汇的文化背景、表征、衍生过程、特征与内涵,构建对词汇的多重认知,拓宽词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多模态教学的交互模式与多模态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能够以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方式参与词汇学习,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兴趣和学习效果.

    词汇数字化教学多模态

    "互联网+"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研究

    严俨
    1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课程建设直接关乎教育质量,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成为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分析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内涵,结合教育现实探究当前课程建设的现实困境,如主体理解不到位、能力素养有待提升、资源配置存在偏差、评价机制适切性不足等,进而提出具体的建设方案.同时更新课程建设传统思维、培育优质课程教学团队、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完善教学监测评估机制等,以期进一步创新课程内涵、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互联网+"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汉语"很+N"结构的认知语言学解释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匡姣艳江蓉蓉吴胜伟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很+N"结构从传统汉语语法上来看,是极其不规范的.但此表达在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却极为常见.学界从构式语法、原型范畴、模糊性、句法结构等多角度对此结构展开研究.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可知,"很+N"结构的成立和广泛应用反映了概念隐喻的映射过程,包含选择源域和目标域、考虑概念域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映射等.此映射过程不仅证明了"很+N"结构成立的合理性,而且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极具参考价值.

    "很+N"结构概念隐喻对外汉语教学

    ChatGPT在提升生物教学体验中的应用与前景分析

    郭计华
    11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ChatGPT作为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探讨ChatGPT在生物教学中的潜在应用,综述其在答疑解惑、概念讲解、学习计划制定、科研指导等方面的作用.通过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比较,提炼出ChatGPT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激发学习兴趣和拓展教学内容方面的优势,分析ChatGPT的局限性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为教育者充分发挥ChatGPT在生物教育中的潜力、创造更具互动性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提供参考.

    ChatGPT生物教学人工智能教育技术学习效果

    1株野生羊肚菌的分离鉴定及菌丝培养特性

    李叶伍燕许珍涌杨沙沙...
    12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采自贵州省晴隆县的一株野生羊肚菌QL-1进行鉴定,发现其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圆锥形,以灰褐色为主,具放射状的条棱形成似蜂窝状凹窝,下部边缘中部与菌柄连接;菌柄较长且粗壮,表面有细颗粒或粉粒密布;孢子椭圆形,纵向单行排列4个.基于ITS序列分析QL-1属黑色羊肚菌支系,是一株适宜本地环境的变种.菌丝纯培养结果显示,最适培养温度为16℃,最适pH环境为6,最佳培养基为小麦培养基;菌丝老化速度测试显示QL-1菌丝平均寿命为30 d.

    羊肚菌菌种鉴定培养特性种质资源晴隆

    来稿须知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