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余新炳

月刊

1672-3619

xulyw@tom.com

020-8733319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医学院

热带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广东省寄生虫学会主办,中山大学中山医院寄生虫学研究所,第一军医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广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承办,编委会由全国及香港知名的寄生虫学,病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十余位专家组成,发行全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及卫生医疗部门及港澳、台湾、英美地区。本刊专业论文起点高,质量优,印刷精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失访的艾滋病药物相关知识知晓及服药信心评价

    韦玉素覃婉妹谢志满乃坚业...
    1312-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抗病毒治疗失访HIV感染者艾滋病药物相关知识知晓和服药信心及影响因素,为减少HIV感染者失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广西艾滋病临床治疗中心(南宁)进行抗病毒治疗后失访的112例HIV感染者为失访组,随机选取200例未失访者为对照组,采用药物相关知识评价指标评价失访组和对照组艾滋病药物相关知识(10个条目)、正确服药的信心(7个条目).HIV感染者正确服药信心的可能影响因素性别、年龄、户籍、居住地、文化程度、工作情况、家庭月收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信心、没有人提醒服药、药物相关知识等10项按α=0.10的水准进行单因素筛选,将单因素分析结果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IV感染者正确服药信心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文化程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信心、没有人提醒服药、药物相关知识等5个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t=-3.714、6.327、71.548、42.814、41.179,P均<0.05).艾滋病药物相关知识中,失访组掌握程度知晓的平均比例为51.96%,低于对照组的85.45%,两组10个条目[(1)如果出现漏服,我知晓该怎么做;(2)正确服药可以降低病毒载量;(3)我知晓什么时候该服药;(4)如果我不按规定服药,这些药物可能对我不再起作用;(5)我知晓所服用的药物带来什么样的药物不良反应;(6)我知晓如何应对可能会有的药物不良反应;(7)偶尔不服药对我的身体没有好处:(8)按时服药能让人体内的药物保持稳定;(9)有些药物必须在饭前(或饭后)服用才有效果;(10)产生耐药性表示药物无法继续杀灭病毒]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1.027、50.001、55.773、85.301、169.025、83.705、17.236、31.429、18.175、37.793,P均<0.05);其中差异最大的条目为(5)我知晓所服用药物带来什么样的药物不良反应(70.68%).正确服药的信心中,除条目(3)其他人在场服药不方便外,失访组其余6个条目[(1)药物不良反应;(2)没有人提醒服药;(4)每天需要服用多种药物;(5)感觉身体状况不错;(6)如果您感到不舒服(感冒等);(7)每天需要多次服药]很有信心的平均比例72.32%,低于对照组的92.16%,两组6个条目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1.853、43.128、28.500、14.786、21.870、6.367,P均<0.05);其中差异最大的条目为(1)药物不良反应(41.21%).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5个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回归模型的因素为药物不良反应、没有人提醒服药、药物相关知识,其调整的OR值及95%CI分别为6.021(1.819~8.893)、1.614(1.108~2.406)、2.493(1.125~5.137).结论 抗病毒治疗失访患者的药物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服药信心低于在治的HIV感染者,影响其服药的信心为药物不良反应、没有人提醒服药、药物相关知识.

    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药物相关知识服药信心

    深圳市首例输入性黑热病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牛丛万佳高世同李媛...
    1318-1321,后插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深圳市首例输入性黑热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溯源分析,探讨其感染来源,为黑热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3年3月15日,深圳市报告1例黑热病病例,收集该病例的临床应用资料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溯源分析.结果 病例,男,75岁,2023年3月6日前来深圳,出现不适.根据该病例无规则发热、畏寒及全血细胞减少等临床表现,骨髓涂片可见利杜体骨髓象且病原体靶向测序结果提示与杜氏利什曼原虫高度同源等实验室检测结果,及其河南安阳林州市太行山疫区的居住史(2022年9月7日-10月27日),且该疫区黑热病病犬的阳性筛查率为22.22%,判定该病例为林州市输入的黑热病确诊病例.结论 结合深圳本次报告黑热病病例的居住环境、居住地疫情情况等因素判断,排除该病例在深圳感染的可能,推测其在河南安阳林州市感染风险较高.

    黑热病利什曼原虫输人

    2012-2022年通渭县法定传染病流行情况

    董伟平马菊宏牛彬彬
    1322-1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和掌握通渭县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为今后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22年通渭县法定传染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22年通渭县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31种13 251例,年均发病率为291.94/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225.81/10万、139.45/10万、109.10/10 万、98.11/10 万、190.82/10 万、279.73/10 万、461.69/10 万、644.49/10 万、269.35/10万、331.01/10 万、441.42/10 万.男女性别比为1.32∶1,男女发病率(183.06/10万vs.138.0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4.00,P<0.001).总体发病主要分布在0~<16岁,职业分布以农民、散居和托幼儿童、学生为主,占94.48%;肠道传染病占35.74%,呼吸道传染病占39.15%,血液及性传染病占23.43%,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占1.66%;前5位的发病病种依次是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泻、乙型肝炎、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占81.13%.结论 2012-2022年通渭县传染病总体发病率呈先下降后快速上升趋势,今后应重点加强对血液及性传染病、呼吸道及肠道传染病监测,同时要加强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疫情监测,提升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率和防病意识.

    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流行特征

    2021-2023年重庆市万州区媒介蚊虫病原学监测

    左磊王恒芹万江谭亚东...
    1327-1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掌握重庆市万州区媒介蚊虫病原携带情况,为蚊媒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2023年每年6-7月从居民生产生活区采集蚊虫,取同一蚊种20~30只为一组混合提取核酸样本,采用qRT-PCR方法检测登革病毒、黄热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西尼罗病毒、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辛德毕斯病毒.结果 2021-2023年重庆市万州区共检测中华按蚊、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4种媒介蚊虫16 651只(601组),仅从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中共检出乙型脑炎病毒16组,批阳性率为2.66%,最小感染率为0.96‰.2021-2023年每年均有乙型脑炎病毒检出,但不同年份乙型脑炎病毒批阳性率和最小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此外,2021、2022年乙型脑炎病毒仅从三带喙库蚊中检出,而2023年仅从骚扰阿蚊中检出.结论 重庆市万州区可能已形成乙型脑炎病毒自然疫源地,应加强媒介蚊虫控制和健康宣教以降低乙型脑炎及其他蚊媒传染病发生风险.

    媒介蚊虫病原学监测乙型脑炎病毒

    2018-2022年西安单中心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陈芸彭程赵凤兰李淑娟...
    1330-1333,1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2018-2022年西安单中心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进一步推进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8-2022年共收治儿童手足口病625例,发病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男女性别比为1.43∶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但各年份间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趋势=3.389,P>0.05);患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91.52%),尤其是0~<1岁年龄段儿童(33.60%),各年龄段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358,P<0.05);发病主要集中在7、11月,全年各月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7.889,P<0.05).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阳性220例,阳性率为35.20%;阳性标本中柯萨奇B组病毒(CVB)、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肠道病毒71型(EV71)构成比分别为 51.13%、30.83、18.05%;2018、2019、2021 年以肠道病毒 CVB 感染为主,2020、2022 年以 CA-16感染为主,各年份间不同肠道病毒感染和各肠道病毒感染的不同年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本地区手足口病防控重点应放在5岁以下儿童,以及夏、冬季节.对于手足口病感染病原,除既往较为关注的EV71、CA-16外,CVB及其他肠道病原监测亦不能忽略,应根据流行病学特征及预测的发病趋势,有针对性地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病原学疫情防控

    2023年吉首市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调查分析

    田丹张勇孙灵芝杨婵...
    1334-1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23年湖南省吉首市登革热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登革热本地暴发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3年9-10月在吉首市各级医疗机构及划定的疫区范围内进行登革热病例搜索、流行病学调查和媒介伊蚊监测,采集病例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研判疫情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本起登革热暴发疫情首发病例发病日期为2023年9月11日,未例病例发病日期为2023年9月30 日,10月28日疫情结束,共持续47 d.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47例,其中确诊病例45例,临床诊断病例2例,无重症、死亡病例,报告罹患率为1.88/10万.流行曲线显示人传人的增殖性模式.病例分布于城区5个街道15个社区,主要分布在乾州街道和石家冲街道.男女性别比为1∶1.24.职业分布以农民、离退休人员、单位职工及商业服务人员居多,分别占29.79%、17.02%、12.77%、12.77%.病例均否认有外出史和疫区旅行史,在吉首市均有蚊虫叮咬史.病例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中位数)0~12d(4d),≥4d者占42.55%,首发病例发病时间到疫情发现时间间隔12 d.对划定的核心区和警戒区每日开展伊蚊应急监测,吉首市综合布雷图指数9月27日81.8,10月12日下降至1.69.实验室检测95.74%病例(45/47)为NS1抗原和核酸检测双阳性,病毒为登革病毒1型.结论 本次暴发疫情可能是由登革热输入病例或隐性感染者引起的本地传播,建议加强医疗机构登革热诊断水平,提高登革热监测敏感性,同时加强外环境整治及蚊媒密度监测,确保尽早发现并控制疫情.

    登革热暴发布雷图指数

    广州市某医院就诊人群粪便寄生虫检测分析

    李冉林少美蔡栋昊麦东媚...
    1339-1342,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广州市某医院粪便常规检测中寄生虫检出情况,为粪便寄生虫检验及肠道寄生虫疾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23年1-12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就诊患者粪便标本,采用沃文特FA280全自动粪便分析仪进行常规检测,并对检出寄生虫虫种及感染率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累计收集24 547例患者粪便样本进行粪便寄生虫检查,其中男11 754例,女12 793例,平均年龄(63.85±17.48)岁,共检出5种寄生虫合计1 043例,总感染率为4.25%,包括华支睾吸虫(1 018例,4.15%)、钩虫(12例,0.05%)、人芽囊原虫(8例,0.03%)、粪类圆线虫(2例,0.01%)、蛲虫(3例,0.01%),其中1例混合感染华支睾吸虫及钩虫.华支睾吸虫感染率最高,男性(6.45%)高于女性(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9.47,P<0.01),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40~<50岁阶段感染率较高,但自70岁后开始逐渐下降;钩虫感染率男性(0.09%)高于女性(0.02%);粪类圆线虫感染者均为老年男性;人芽囊原虫感染者均为成人;蛲虫感染者均为<6岁的幼儿;未检出蛔虫、鞭虫以及其他肠道寄生虫.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主要来自内科科室,以肿瘤(6.96%)、肾病(6.22%)、内分泌(5.73%)及消化科(5.54%)为多.结论 广州地区人体寄生虫病感染率不容小觑,华支睾吸虫仍为广州地区主要人体感染肠道寄生虫,需加强防控工作.

    肠道寄生虫华支睾吸虫钩虫

    2021-2023年徐州市1196例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分析

    马丽丽吴畏畏童晶管雅笛...
    1343-1347,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21-2023年徐州市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为艾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1-2023年徐州市各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检测点送检的以及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接收的所有HIV样本,经初筛有反应的样本共计1 196份,均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HIV确证实验,汇总确证试验结果、人口学特征、带型以及随访后再确证标本带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96例HIV确证结果中,阳性1 123例,不确定59例,阴性14例.2021-2023年确证阳性率分别为95.49%、93.22%、92.86%,不同年份之间确证结果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 966.080,P<0.05).阳性病例中男952例,女171例,以21~<41岁年龄组最多(46.57%),且已婚人群居多(54.76%).疾控机构确证阳性率最高为96.77%,其次为医疗机构93.13%,采供血机构最低81.58%;2021-2023年不同送检机构确证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年份不同送检机构之间确证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IV抗体确证条带以gp160、gp120、p24、gp41为主,检出率分别为100.00%、100.00%、97.68%、97.06%;条带gp160、gp120、p31、p17在不同人群中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成功随访的50例样本中,gp160组合条带均转阳.结论 男性已婚青壮年仍是徐州市艾滋病防控的重点群体,对不确定病例采用核酸补充实验是缩短检测窗口期,实现早期诊断的关键策略.

    HIV抗体免疫印迹条带

    我国先天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及研究进展

    陈翠姬林康明吴生根
    1348-1350,1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天性疟疾是指新生儿在没有按蚊叮咬感染或输血等情况下,经母体血液直接感染的疟疾.在我国从1944年开始陆续有先天性疟疾报道,因该类疾病症状不典型,往往容易出现延诊、误诊,对新生儿伤害巨大.目前,我国已有15个省份先后有先天性疟疾病例报告.本文对我国先天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消除疟疾后期先天性疟疾防控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先天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进展

    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进展

    孙婧王博邓会芳王钦鹏...
    1351-1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损伤的感染性疾病.由于该疾病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无治疗乙脑的特效药及临床用药指南,仍被研究人员密切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及联合治疗在乙脑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因此本文从乙脑的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及联合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乙脑的治疗提供借鉴.

    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免疫治疗联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