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软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软科学
软科学

赵毅峰

月刊

1001-8409

ruankexue@sina.com

028-85221835

610041

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11号5楼

软科学/Journal Soft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软科学》杂志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是由四川省科技厅主管,四川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本刊着重反映系统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科学等有关学科应用及软件科学研究成果,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服务。自1987年创刊以来,本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好评,于1992年、1996年、2000年连续三次被国内有关信息权威机构鉴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9年,本刊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并被确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2000年本刊被认定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1998)来源期刊 2001年,本刊加入了“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并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2002年,本刊又加入了科技部西南科技信息中心《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03年,本刊又入选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审核备案,本刊定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影响日益广泛。编辑部愿竭尽努力,同关心本刊的作者、读者一道把期刊办得更好、更具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链与人才链融合的多元路径研究

    张婷婷张所地胡琳娜
    1-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20年中国29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截面数据,聚焦人工智能产业,首先运用改进的TOE理论,探析了影响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链与人才链融合的机理;其次构建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创新链与人才链的融合度;最后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了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链与人才链融合的多元路径。结果发现,人工智能产业存在四条高创新链与人才链融合的路径:(1)数字技术创新-协同创新-人才综合保障政策-经济环境型;(2)数字技术创新-数字基建-协同创新型;(3)数字基建-人才综合保障政策型;(4)数字基建-财政科技支持政策型。

    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链人才链融合多元路径

    老龄员工技术焦虑对人工智能技术持续采纳的影响——组织信任与ICT自我效能的遮掩效应

    郭衍宏魏旭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情感事件理论,构建一个双路径被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老龄员工技术焦虑对人工智能技术持续采纳的影响。分析525份调查问卷,结果发现:老龄员工技术焦虑正向影响人工智能技术持续采纳,该主效应显著关系被组织信任及ICT自我效能遮掩;心理脱离削弱老龄员工技术焦虑对组织信任及ICT自我效能的负向作用,也削弱组织信任及ICT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即组织信任与ICT自我效能的遮掩效应被减弱。

    人工智能技术持续采纳技术焦虑组织信任ICT自我效能心理脱离

    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刘家旗薛飞茹少峰
    13-1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1-2021年中国288个地级市数据,构建面板平滑转移模型,考察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经济韧性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呈U型关系。就影响机制而言,人工智能技术一方面通过增加创业活跃度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另一方面通过加剧数字鸿沟降低城市经济韧性;从时间动态特征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随时间变化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走势;异质性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对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和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城市经济韧性存在显著提升作用。而在北部湾、哈长等城市群以及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和非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城市,人工智能技术反而削弱了城市经济韧性。

    人工智能城市经济韧性创业活跃度数字鸿沟PSTR模型

    发明人关系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多层网络视角

    张军玲许鑫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资源基础观和知识基础观构建了多层网络框架,将发明人合作网络、发明人所在组织的合作网络、发明人内部知识网络纳入同一分析框架,通过对集成电路领域的专利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了发明人合作网络结构嵌入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发明人合作网络结构嵌入显著地正向影响发明人创新绩效;发明人知识网络中心性和组织合作网络结构洞二者正向调节发明人合作网络结构嵌入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而发明人知识网络结构洞和组织合作网络中心性二者则负向调节发明人合作网络结构嵌入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

    发明人社会网络知识网络网络嵌入创新绩效

    基于复杂网络演化博弈的颠覆性技术扩散研究

    何郁冰林欣慧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颠覆性技术的侵蚀性与不确定性特征,结合复杂网络与演化博弈理论,设计了基于复杂网络的演化博弈模型,运用计算机仿真方法对颠覆性技术扩散特点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颠覆性技术在新兴企业之间的扩散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对在位企业之间的扩散表现出不可预测性;技术颠覆潜力和侵蚀能力的提高均无法保证颠覆性技术的完全扩散;网络结构特征对颠覆性技术的扩散效果影响显著。

    颠覆性技术技术扩散复杂网络演化博弈

    知识产权保护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知识产权示范性城市的准自然实验

    赵喜仓蒋美
    3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2006-2020年282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究知识产权保护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结果表明:(1)知识产权保护显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且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城市促进作用越明显,同时也存在区域异质性和城市规模异质性。(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以通过强化环境规制效果、提升创新能力以及增大研发投入等路径,最终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3)知识产权保护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对本市及周边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知识产权保护绿色技术创新双重差分模型

    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创新溢出效应放大路径研究——以重大铁路工程创新溢出为例

    唐志红周贤永陈光
    4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重大工程创新特征,运用创新扩散等相关理论,提出创新溢出的势能-释放-圈层效应,重大工程的创新等级识别、涌现与递进溢出理论模式,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构建放大重大工程创新溢出效应的时间-空间-界面三维度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以重大铁路工程为例,剖析技术供给与吸纳的对称耦合路径、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放大路径、全要素平台集成创新流动路径和全方位生态圈创新溢出路径等,提出促进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创新溢出效应有效放大的政策建议。

    重大工程重大铁路创新溢出效应TSI理论模型放大路径

    绿色低碳企业创新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三阶段DEA与Tobit模型

    马文斌朱欢
    61-6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三阶段DEA模型,测算了 2016-2020年中国绿色低碳上市企业的创新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利用Tobit模型,从企业自身特征出发进一步考察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同质环境下,绿色低碳企业创新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主要受规模效率制约,纯技术效率存在规模异质性,中小型企业纯技术效率高于大型企业;企业规模、员工质量、政府补助强度对企业创新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企业规模、政府补助强度主要通过规模效率对创新效率产生影响,而研发人员结构与企业创新效率负相关。

    绿色低碳创新效率三阶段DEA

    装备制造业颠覆性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政策评价研究

    杨瑾罗笑月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装备制造业颠覆性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并遵循"政策工具-作用效果-政策评价"框架,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结果构建PMC指数模型,对筛选出的15份政策样本进行量化评价。研究发现:相关政策涉及7类政策工具,以供给面与环境面政策工具为主,作用于颠覆性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系统内部协同和系统外部开放四个维度;政策总体虽基本满足系统构建与发展需要,但也存在政策类型单一、缺乏中长期规划、颠覆性创新专项政策缺失等亟需解决的问题。

    装备制造业颠覆性创新生态系统PMC指数模型

    中国"隐形冠军"技术创新的多元或聚焦之路——基于中日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专利对比分析

    蒋瑜洁史浥衡王尚可
    75-8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电池领域的中国单项冠军和日本利基企业的发明专利数据的对比分析,探索并尝试阐释了作为后发性国家的中国"隐形冠军"的创新技术特征与创新网络关系特性。结果表明,在创新技术特征方面,中日技术的知识宽度都在增加,然而与日本利基企业的技术多元化发展趋势不同,中国单项冠军技术的知识宽度仍处于聚集化发展阶段,同时其技术的知识深度相较日本利基企业更加深入;在创新网络特性方面,中日都以独立技术研发为主,然而相较日本利基企业,中国单项冠军合作专利更少、其作为技术创新网络的中介作用较弱、更多为被动型合作。

    隐形冠军技术创新知识深度与宽度创新网络关系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日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