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周黎明

季刊

1671-3885

shenglizazhi@163.com

028-85501278

610041

四川成都人民南路三段17号四川大学华西五教学楼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Journal Sichuan 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Sciences
查看更多>>本刊综述国内外最新生理科学研究动态及进展;报道有价值的实验结果和先进的实验方法;介绍医学教学的经验方法;探索教学改革的思路,评价新药在临床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加强会员之间的交流与提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D-1/PD-L1联合微卫星稳定性检测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李建红况宝珠
    2082-2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蛋白-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蛋白-1(Programmed death 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1/PD-L-1)联合微卫星稳定性检测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 2021 年1 月至 2024 年1 月我院收治的 66 例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刮宫病理诊断和微卫星稳定性检测及 PD-1/PD-L1 检测,使用Kappa检验分析微卫星稳定性检测、PD-1/PD-L1 检测和联合检测与刮宫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并分析诊断效能.结果:经刮宫病理诊断,66 例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共确诊 51 例,15 例为良性病变.微卫星稳定性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的Kappa值为 0.557,一致性一般;PD-1/PD-L1 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的Kappa值为 0.575,一致性一般;联合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的Kappa值为 0.670,一致性较高.微卫星稳定性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 86.27%、73.33%、83.33%;PD-1/PD-L1 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 84.31%、80.00%、83.33%;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 90.20%、80.00%、87.88%.结论:微卫星稳定性检测和 PD-1/PD-L1 检测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二者联合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子宫内膜癌微卫星稳定性程序性死亡-1/程序化死亡配体-1诊断价值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他汀在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郭玉婷肖青罗琼
    2085-2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他汀应用于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2021 年1 月至 2023 年12 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66 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将患者分配为对照组 33 例和试验组 33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口服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额外接受阿托伐他汀进行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 4 w.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压和血脂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相较于治疗前显著降低,而试验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相较于对照组要更低(P<0.05);两组血清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血清甘油三酯(Serum 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相较于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试验组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均未见重大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他汀合用用于使治疗高血压合并有高血脂患者,可以有效降压与降脂,两种药物协同使用效果更好,且安全性好.

    高血压高血脂苯磺酸氨氯地平他汀临床效果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合并子宫内膜病变的影响因素探究

    高鹏飞
    2088-2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合并子宫内膜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 2021年5 月至 2023 年5 月期间在本院妇产科诊治的 128 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接受诊刮术以获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根据患者子宫内膜病变情况的病理学诊断结果将发生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分为病变组,其他未发生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分为正常组.查阅患者资料,分析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合并子宫内膜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合并子宫内膜病变 93 例(72.66%);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年龄、子宫内膜厚度、出血时间均可能是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合并子宫内膜病变的影响因素,其均是风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大、子宫内膜厚度≥7 mm、出血时间≥3 m均可能会导致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合并子宫内膜病变,应引起临床重视.

    异常子宫出血围绝经期子宫内膜病变子宫内膜厚度出血时间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联合家庭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叶松生卢金英
    2091-2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联合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P)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65例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研究组(n=33),对照组给予口服利培酮片联合家庭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口服阿立哌唑片,均治疗 2 m.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分、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ocial-skills for psychiatric inpatients,SSPI)评分,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和SSPI评分总分及其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ANSS评分总分及其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联合家庭治疗总有效率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个人生活技能及社会功能,安全性良好.

    阿立哌唑利培酮家庭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心肌酶、apoB/apoA-1比值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钟显姜王文秀王昭鑫
    2094-2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心肌酶、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比值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2024 年 3 月医院诊治的 60 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发生心肌梗死分为心肌梗死组和无心肌梗死组,比较两组基础资料、心肌酶和apoB/apoA-1 比值,明确心肌酶和apoB/apoA-1 比值与心肌梗死发生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两者对心肌梗死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为 45.00%(27/60).心肌梗死组年龄≥60岁占比、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心肌酶水平和apoB/apoA-1 比值均较无心肌梗死组明显更高(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提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apoB/apoA-1 比值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示,心肌酶联合apoB/apoA-1 比值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的预测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 0.823,敏感性为 74.10%,特异性为91.20%.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apoB/apoA-1比值明显增高,两者联合检测对心肌梗死发生的预测价值较高.

    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肌酶apoB/apoA-1比值预测

    D-D、AT-Ⅲ与乙型肝炎患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肖妹英
    2098-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Ⅲ)与乙型肝炎患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2020 年 12 月~2023 年 1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60 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研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22)、中度组(n=26)、重度组(n=12).比较三组患者D-D、AT-Ⅲ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D-D、AT-Ⅲ与乙型肝炎患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重度组患者的D-D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的AT-Ⅲ水平低于轻度组、中度组;中度组患者的D-D水平高于轻度组,AT-Ⅲ水平低于轻度组(P<0.05).Spearma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血浆D-D与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21,P<0.05);AT-Ⅲ水平与乙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685,P<0.05).结论:D-D和AT-Ⅲ水平与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D-D水平升高和AT-Ⅲ水平降低可能是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标志.

    乙型肝炎血浆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

    生血宝联合琥珀酸亚铁治疗产褥期缺铁性贫血对外周血RBC、Mcv、Sf水平的影响

    柯文敏
    2101-2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生血宝联合琥珀酸亚铁治疗产褥期缺铁性贫血对外周血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 3 月~2023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 60 例产褥期缺铁性贫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接受琥珀酸亚铁治疗,观察组接受琥珀酸亚铁联合生血宝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 1 m后两组血液指标[RBC、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铁代谢指标[Sf、转铁蛋白受体(Soluble transferrin receptor,STFR)、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in saturation,TSAT)]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RBC、MCV、MCH、Sf、TSA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TF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生血宝联合琥珀酸亚铁可改善产褥期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液学指标,提高红细胞的发育程度,改善铁代谢水平.

    产褥期缺铁性贫血生血宝琥珀酸亚铁影响

    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表达与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通气治疗预后的关系

    刘卫山
    2104-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伴呼吸衰竭通气治疗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患者通气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期间本院确诊并拟行通气治疗的 90 例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气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将随访期间发生病死者纳入预后不良组(n=19),其他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n=71).检测并比较所有患者入院时(治疗前)、治疗后血清ALB、CHE水平、不同预后情况下AECOPD伴呼入院时血清ALB、CHE水平;并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血清ALB、CHE与患者通气治疗不良预后的关系.结果:治疗第7d时,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清ALB、CH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不良预后组入院时血清ALB、CHE水平均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AECOPD伴有呼吸衰竭患者入院时的血清ALB、CHE水平与不良预后风险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ALB、CHE是AECOPD伴有呼吸衰竭患者通气治疗后发生不良预后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血清ALB、CHE水平与通气治疗后不良预后风险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且血清ALB、CHE是通气治疗预后的保护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预后白蛋白胆碱酯酶

    早期分阶段肠内营养干预应用于脑出血术后患者的效果研究

    李雅娅
    2108-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分阶段肠内营养干预模式对脑出血术后患者预后恢复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年 7 月至 2023 年 6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行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 136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68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营养干预,观察组予以早期分阶段营养干预.分析比较两组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入院时、营养干预 1 周后的营养指标、血清神经功能相关指标、神经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干预 1 周后,两组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各项营养指标均较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的各项营养指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干预 1 周后,两组的血清髓鞘碱性蛋白、S100B蛋白、神经生长因子各项神经功能指标及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分阶段肠内营养干预模式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脑出血术后的营养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分阶段肠内营养脑出血神经功能营养状态并发症

    立德树人视域下基于BOPPPS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生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吕昆陈文吴林
    2111-2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立德树人视域下基于BOPPPS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生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融入立德树人的思政案例,按照"夯实基本知识、注重知识应用、全面提高素质"的原则重构教学内容,形成 7 个模块.选取菏泽医学专科 2023级临床学专业一班 60 名学生开展混合式教学,作为实验;临床 2 班60 名同学,采用传统课堂教学,作为对照组.生理学课程结束后,选取两组学生教学效果评价及综合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 1 班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综合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等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OPPPS教学法有助于推进生理学理学混合式教学改革,值得推广.

    BOPPPS生理学混合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