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中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中医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四川省针灸学会,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四川中医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四川省针灸学会,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杨殿兴

月刊

1000-3649

schzhy@sina.com

028-85228345,028-85213152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51号

四川中医/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期刊,长期坚持“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与普及并重,注重中医特色,着重临床,突出实用”的办刊宗旨,具有“内容丰富,新颖实用,信息量大”的显著特色,在全国中医药期刊中有较高学术地位,受到中医药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发刊量始终居于同类期刊前列,连续被评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是四川省优秀期刊、质量一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IL-17、hs-CRP、NT-proBNP及左心功能的相关性探究

    张炯明吕渭辉曹海明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及左心功能在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合并房颤(Atrial fibrluation,AF)患者中的表达及关系。方法:选取我院 2021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100 例CHF合并A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CHF合并AF患者中医辨证证型情况,对比各辨证分型血清IL-17、hs-CRP、NT-proBNP 及左心功能。结果:100 例CHF合并AF患者中,气虚血瘀证占 37。00%、阳气亏虚血瘀证占 26。00%、气阴两虚血瘀证占 23。00%、心肾阳虚证占 14。00%。不同辨证分型CHF合并AF患者血清IL-17、hs-CRP、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辨证分型CHF合并AF患者LVDd、LAD、ESV、LVE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患者均以Ⅲ级常见,分别占 51。35%(19/37)、69。56%(16/23);阳气亏虚血瘀证患者以Ⅱ级常见,占 46。15%(12/26);心肾阳虚证患者以Ⅳ级常见,占 57。14%(8/14);不同中医辨证分型心功能分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IL-17、hs-CRP、NT-proBNP及左心功能与CHF合并AF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确有一定的关系,各项指标的检测可作为CHF合并AF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辅助诊断指标。

    慢性心力衰竭房颤辨证分型白介素-17超敏C反应蛋白N末端前体脑钠肽左心功能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基因突变型与中医证型及血栓危度相关性

    周玉才孙浩岳涛汤久慧...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基因突变型与中医证型及血栓危度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廊坊市中医医院2016 年 12 月~2020 年 01 月收治的 78 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驱动基因突变类型将其分为CALR组、JAK2 组和三阴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中医证型、血清学指标、血栓危险程度和预后分级情况。结果:78 例原发性血小板患者中,CALR 基因突变患者 22 例,占比 28。21%;JAK2 基因突变患者 40 例,占比51。28%;MPL基因突变患者 4 例,占比 5。13%;三阴型患者 12 例,占比 15。38%。三组患者的中医证型均以气滞血瘀证为主,其次为气虚血瘀证和肾虚血瘀证。三组患者的中医证型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白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血小板数、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血栓危险程度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预后分级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基因突变型与血栓危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可根据不同基因型来预测患者的血栓危度和预后情况。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基因突变型中医证型血栓危度相关性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及与血清miR-33a、炎性标志物和预后的关系

    张甲龙冯丽娟延欢欢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 2 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T2DM-SAP)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及与血清微小RNA-33a(miR-33a)、炎性标志物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 2021 年 11 月~2022 年 11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T2DM-SAP患者 119 例,依据临床症状、脉搏等对T2DM-SAP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回顾性收集不同证型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不同证型T2DM-SAP患者的血清miR-33a表达、炎性标志物[降钙素原(PCT)、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预后情况[中重度心血管不良事件(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再入院或脑卒中复发)、轻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心绞痛再入院)]。结果:119 例T2DM-SAP患者临床主要有4 种证型分布,包括气虚血瘀证38 例(31。93%)、痰瘀互结证34例(28。57%)、气阴两虚证 25 例(21。01%)、阴阳两虚证 22 例(18。49%);4 种证型患者的血清miR-33a表达、PCT、Hcy以及hs-CRP水平比较,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均高于其他 2 种证型(P<0。05),且痰瘀互结证高于气虚血瘀证(P<0。05);预后情况比较,痰瘀互结证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高于其他 3 种证型(P<0。05),而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阴阳两虚证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2DM-SAP患者临床常见中医证型包括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以及阴阳两虚证,且不同证型患者之间的预后情况、血清miR-33a表达及炎性标志物水平存在差异。

    2型糖尿病炎性标志物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血清微小RNA-33a

    不同中医证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Th17/Treg水平及预后分析

    丁晨谢娇雷燕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证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辅助性T细胞 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及预后。方法:纳入2022 年1 月~2023 年3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4 例ACS患者,根据不同中医证型分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阻,另纳入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 33 名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不同中医证型ACS患者、对照组的内皮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Th17 比例、Treg比例及 Th17/Treg比值。对ACS患者进行一年随访,统计对比不同中医证型ACS患者的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MACE)情况。结果:114 例ACS患者中气虚血瘀 31 例、气阴两虚 34 例、痰瘀互阻 49 例。各中医证型ACS患者的ET-1、Th17 比例、Treg比例及Th17/Treg均高于对照组,而VEGF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气阴两虚、痰瘀互阻相比,气虚血瘀患者的ET-1、Th17 比例、Treg比例及Th17/Treg均更高,VEGF均更低(P<0。05)。气虚血瘀患者的 MACE 发生率均高于气阴两虚、痰瘀互阻(P<0。05)。结论:AC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Th17/Treg水平升高,并以气虚血瘀表现更为明显,且该证型患者预后较差。

    中医证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血管内皮功能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预后

    2型糖尿病患者VEGF、HGI、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中医辨证的关联性研究

    朱云龙管晓雯汤美怡刘丹...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分析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HGI)、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中医辨证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22 年6 月~2024 年6 月医院接收的146 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归纳和分析,比较不同证型患者血清VEGF、HGI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146 例T2DM患者中气阴两虚组占比最高,为 43。15%,其次为阴虚热盛证(26。03%),痰浊壅盛证(17。12%)和血脉瘀阻证占比较少(13。70%)。四种证型患者VEGF、HGI及I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脉瘀阻证VEGF及HGI均高于其他三种证型,气阴两虚证VEGF及HGI高于阴虚热盛证,痰浊壅盛证VEGF及HGI高于气阴两虚证和阴虚热盛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壅盛证IMT均高于其他三种证型,血脉瘀阻证和气阴两虚证IMT均高于阴虚热盛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患者以气阴两虚型最为常见,VEGF、HGI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痰浊壅盛证、血脉瘀阻证具有一定相关性,通过其关系的研究,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

    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辨证关联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与可溶性黏附分子、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赵丽秦肖梦星刘冬梅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与可溶性黏附分子、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2020 年 5 月~2023 年 6 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218 例进行研究,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及中医四诊资料,统计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比较不同证型患者基本资料、疾病活动指数、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及炎性因子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关系。结果:纳入 218 例患者中医证型构成:肝肾阴虚证60 例、脾肾阳虚证 66 例、热毒炽盛证 92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 1(sVCAM-1)水平在不同证型中均呈现肝肾阴虚组<脾肾阳虚组<热毒炽盛组趋势(P<0。05);不同证型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 10(IL-10)表达水平比较,热毒炽盛组TNF-α水平高于脾肾阳虚组(P<0。05),两组IFN-γ、TNF-α、IL-10 水平均高于肝肾阴虚组(P<0。05),热毒炽盛组IFN-γ、IL-10 水平与脾肾阳虚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中医辨证分型SLEDAI评分与血清sICAM-1、sVCAM-1、IFN-γ、TNF-α、IL-10 均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可溶性黏附分子、炎性因子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对患者血清相关可溶性黏附分子及炎症指标进行检测,可作为中医辨证的辅助工具,有利于诊断价值的提升。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炎性因子可溶性黏附分子

    不同中医证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miR-21、IL-12、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王增辉孙泽辉李昊楠郑广茂...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外周血微小RNA(miR)-21、白细胞介素(IL)-12、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2 月~2023 年 8 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 204 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中医证型分为湿热内蕴证58 例、脾虚气滞证41 例、脾肾两虚证39 例、气血两虚证37 例、瘀毒内阻证29 例。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miR-21、IL-12、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直肠癌中医证型与外周血miR-21、IL-12、CD3+、CD3+CD4+T 的相关性。结果:5 种证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 miR-21、IL-12、CD3+、CD3+CD4+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两虚证患者血清miR-21、CD3+、CD3+CD4+T水平均低于瘀毒内阻证、气血两虚证、脾虚气滞证、湿热内蕴证患者(P<0。05),IL-12 水平均高于其他 4 种证型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中医证型与miR-21、CD3+、CD3+CD4+T均呈正相关,与IL-12 呈负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中湿热内蕴证占比最高,其次为脾虚气滞证。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外周血miR-21、IL-12、CD3+、CD3+CD4+T水平存在差异,可为结直肠癌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病情评估提供参考。

    结直肠癌中医证型微小RNA白细胞介素淋巴细胞亚群

    不同中医证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Vaspin、IL-25、CD68及CD206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杨丹琳严佑琴李薇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中医证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白细胞介素(IL)-25、巨噬细胞标志物分化簇(CD)68 及CD206 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 2021 年3 月~2022 年 3 月期间武汉市第七医院收治的 142 例NAFLD患者进行分析,依据其临床表现、体征及脉搏等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不同证型NAFLD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血清Vaspin、IL-25、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CD206 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142 例NAFLD患者临床主要包括 4 种证型,分别为肝郁痰湿内阻证 24 例(16。90%)、湿热蕴结证 40 例(28。17%)、脾虚证 56 例(39。44%)、痰瘀互结证 22 例(15。49%);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水平比较,肝郁脾虚证均低于其他 3 种证型(P<0。05);Ⅲ型前胶原肽(PCⅢ)、透明质胶(HA)、Ⅳ型胶原(CⅣ)、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Vaspin及CD68 水平比较,均痰瘀互结证>痰湿内阻证>湿热蕴结证>肝郁脾虚证(P<0。05);IL-25、CD206 水平比较,均痰瘀互结证<痰湿内阻证<湿热蕴结证<肝郁脾虚证(P<0。05);随访 2 年,23 例患者(16。20%)出现疾病进展,119 例(83。80%)病情稳定,且痰瘀互结证的预后不良事件(肝硬化、肝衰竭、肝细胞癌)发生率均高于其他 3 种证型(P<0。05)。结论:不同辨证分型NAFLD患者之间的血清Vaspin、IL-25、CD68 及CD206 水平存在差异,且这些指标的紊乱可能与NAFLD病情进展及患者预后情况密切关联。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白细胞介素-25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中医辨证分型巨噬细胞标志物分化簇68巨噬细胞标志物分化簇206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SAA、miR-146a、瘦素、趋化素水平相关性研究

    毛杰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微小RNA(miR)-146a、瘦素、趋化素水平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 年5 月~2023 年5 月我院风湿科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40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辨证标准分为寒湿痹阻证、风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肝肾阴虚证、气虚血亏证 6 个证型。比较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SAA、miR-146a、瘦素、趋化素水平及 28 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SAA、miR-146a、瘦素、趋化素水平与DAS28 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DAS28 评分从大到小依次为湿热痹阻证组、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阴虚证、气虚血亏证,各证型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 种证型患者血清SAA、miR-146a、瘦素、趋化素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AA水平变化趋势为:湿热痹阻证组>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阴虚证>气虚血亏证,miR-146a、瘦素、趋化素水平变化趋势为:湿热痹阻证组>寒湿痹阻证>风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阴虚证>气虚血亏证。Spearme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AA、miR-146a、瘦素、趋化素水平均与DAS28 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湿热痹阻证占比最高,其次为风湿痹阻证,再次为痰瘀痹阻证、肝肾阴虚证及寒湿痹阻证,最后为气虚血亏证;且血清SAA、miR-146a、瘦素、趋化素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疾病活动度存在一定联系,可做为湿热痹阻证、风湿痹阻证的中医辨证参考指标。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淀粉样蛋白微小RNA瘦素趋化素

    《金匮要略》"里水"新解

    王佳丽徐爽钟相根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于四水之外又有一"里水",该病名历来众说纷纭。本文在医家对于"里水"解读的基础上,对"里水"两字进行考释。"里(裏)水者,一身面目黄肿",王叔和《脉经》中载有此条异文"裹水者,一身面目洪肿","裏""裹"两字字形相近,故认为越婢加术汤"裏水"可能是由"裹水"传抄错误而来。裹水,为动宾结构,意为包裹着水,在古籍中多用于形容腹部、手足或身体的水肿。《金匮要略》中"里(裏)水"应为"裹水",而"里水"一词则另有所指,为《中藏经》所言"十水"之一,指先从腹起,根在小肠的一种水肿病。

    里水裹水金匮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