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中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中医杂志
山东中医药学会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杂志

山东中医药学会 山东中医药大学

皋永利

月刊

0257-358X

zazhi@sdutcm.edu.cn

0531-89628058,89628059

250355

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杂志/Journal Shando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医药学术期刊。反映山东中医药研究的最新成果,设有学术探讨、临床经验、针灸推拿、中西结合、中药园地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医药临床工作者及医学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医体质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的南北方地区差异Meta分析

    吴晓睿刘艳秋梅笑王丹...
    488-496,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南北方地区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方法:筛选2009年4月至2023年8月发表的有关中医体质与骨质疏松相关性研究的文献,以"骨质疏松""中医体质""osteoporosi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onstitution"等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将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按地区进行南北方划分,对纳入文献中的体质与骨质疏松数据进行南北方差异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共19篇,其中南方地区9篇,北方地区10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南方地区气虚质(OR=2。46,95%CI:1。68~3。62)、阳虚质(OR=2。19,95%CI:1。83~2。63)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较高,痰湿质(OR=0。41,95%CI:0。32~0。53)及湿热质(OR=0。56,95%CI:0。35~0。89)为其保护性体质;北方地区血瘀质(OR=2。32,95%CI:1。51~3。58)、阳虚质(OR=2。28,95%CI:1。56~3。34)及阴虚质(OR=1。68,95%CI:1。07~2。64)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较高。结论:南北方地区体质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具有差异,在南方,气虚质、阳虚质为危险因素,痰湿质、湿热质为保护因素;在北方,血瘀质、阳虚质、阴虚质为危险因素。

    中医体质骨质疏松症地域差异南方地区北方地区Meta分析

    黄鱼清热宣肺方对早期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康复的影响

    路雪雷苏奎国于士昌翟建宾...
    497-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黄鱼清热宣肺方对早期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早期肺癌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对照组、中药组各100例。两组均予单孔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中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黄鱼清热宣肺方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胸水总引流量,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5天的炎症反应指标,术后第1、3、5天手术切口疼痛评分及术后呼吸困难指数(mMRC)。结果:两组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胸水总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住院费用、手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均呈持续升高趋势(P<0。05),其他炎症指标均先升高后降低(P<0。05);术后第5天,中药组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手术切口疼痛评分及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呈降低趋势(P<0。05),中药组术后第3天、第5天手术切口疼痛评分及mMR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鱼清热宣肺方可有效减轻早期肺癌患者术后全身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康复。

    早期肺癌胸腔镜术后黄鱼清热宣肺方炎症反应术后康复

    运脾调糖方治疗脾虚湿瘀型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董兵轮徐江红吴含
    503-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运脾调糖方对脾虚湿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脾虚湿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运脾调糖方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统计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动态血糖波动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代谢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HbA1c达标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HbA1c达标率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HbA1c、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平均血糖(MBG)、血糖标准差、hs-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脾调糖方可有效改善脾虚湿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及糖脂代谢,降低血糖波动和机体炎症反应。

    2型糖尿病脾虚湿瘀运脾调糖方糖代谢脂代谢

    从"毒损脑络-从化"理论探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病机及针刺治疗思路

    李冰王嘉麟
    508-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毒损脑络理论以毒邪和络脉为切入点,探讨脑络、气血、脑神与机体功能活动的生理病理联系;从化理论从邪气自身性质从化、体质从化等角度阐释疾病的病机。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强调脑卒中与认知功能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从毒损脑络理论探讨较为贴合,同时其发展转归、临床表现与从化理论相契合,故可从"毒损脑络-从化"理论出发,探讨PSCI的病机特点及针刺治疗思路。由此认为,浊毒是PSCI发病的物质基础,脑络损伤、脑神失养是PSCI发病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治疗以解毒通络为首,毒邪去则络脉不再受损而易复,络脉通则气血畅,神机自复。此外,PSCI波动期邪多从火而化,蕴化热毒,故治以清热泻火;PSCI稳定期邪多从体质而化,因人而异,治宜调平体质。

    毒损脑络从化理论脑卒中后认知障碍针刺浊毒体质

    针刺联合息风化痰通络颗粒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方美凤朱娴琼吴家煜梁楚虹...
    514-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针刺联合息风化痰通络颗粒对急性脑梗死(ACI)后溶栓患者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纳入ACI溶栓患者1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最终164例完成研究,观察组81例,对照组8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息风化痰通络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评估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氧化应激因子水平以及脑血流动力学。结果:治疗后,两组ADL评分、白细胞介素-10(IL-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NIHSS评分、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丙二醛(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NIHSS评分、IL-1 β、IL-10、hs-CRP、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SOD、GSH-Px、CA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6%,对照组84。3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息风化痰通络颗粒能够促进ACI溶栓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恢复,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针刺息风化痰通络颗粒急性脑梗死溶栓氧化应激炎症因子

    热敏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观察

    郑敏蒋帅甘蕾蕾汪子栋...
    520-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常规干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热敏灸治疗(选取穴位行穴位敏化激发),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穴位贴敷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中医证候积分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眩晕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第1、第2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Vm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第2疗程结束后观察组PI、RI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第2疗程结束后对照组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Vm均较治疗前升高,基底动脉的PI和R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7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穴位贴敷可有效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调节脑血管流量,缓解临床症状。

    眩晕后循环缺血热敏灸穴位贴敷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

    王行宽从"相火周流"论治心悸经验

    陶俊宏张稳范建民王行宽...
    525-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相火的释意,阐明"相火周流"途径与"相火致悸"规律,总结王行宽教授从"相火周流"论治心悸经验。外感风湿热邪,饮食、情志失调是引发"相火致悸"的始动因素。脾湿胃逆,相火扰神,动击失序是主要病机,同时兼有气阴易伤、痰瘀易生、神明易乱的病理特点。据此,王行宽教授提出,健脾降胃、清泻相火、安神定悸为主要治法,同时注重补养气阴、祛痰化瘀、调神益智,方以宁心定悸汤化裁治疗。

    心悸相火周流相火致悸健脾降胃清泻相火安神定悸宁心定悸汤王行宽

    新安医家郑梅涧论治喉病思想探究

    胡伟李玮储水柔孙培养...
    529-532,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清代新安医家郑梅涧著作《重楼玉钥》为依托,探讨其治疗喉病的学术思想。郑梅涧深刻剖析咽与喉在解剖、功能、病变特点等方面的不同,指出喉病的病因主要为风邪热毒。在治疗上,以养阴清热、气血并治为原则。用药方面,开创性地应用紫地散、辛乌散和各种吹药等,其组方用药思想成为养阴清肺汤形成的基础;针灸方面,首创"开风路针""气针""破皮针"等特色针法。其临证时中药、针灸灵活变通,随症用之,疗效肯定,独具特色,为后人治疗喉病积累了大量经验。

    郑梅涧新安医家喉病紫地散辛乌散吹药针灸

    庞鹤辨治下肢丹毒经验

    胡红娟陈小均徐孟娇袁文雯...
    53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庞鹤教授认为下肢丹毒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为火毒夹湿所致,多为实证,急性期未得及时治疗则转为慢性丹毒,可见脾虚有瘀,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上当以祛邪为首要任务,灵活选择清热解毒、凉血解毒、滋阴清热之法;同时还要注意引邪外出,使邪气或向外散发,或从大小便而解。此外,在疾病治疗的全过程中均应根据湿与热的轻重程度合理选方,强调活血化瘀、注意顾护脾胃、积极防治变证。

    下肢丹毒火毒夹湿清热解毒凉血解毒滋阴清热活血化瘀顾护脾胃庞鹤

    中西医结合治疗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伴噬血细胞综合征个案报道

    彭海艳胡远强胡海峰谭志洪...
    539-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起病急,预后差,目前没有特定的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本案在疾病确诊后先行3周期噬血细胞综合征-1994(HLH-1994)方案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达到临床完全缓解后选用CHOP方案化疗治疗BPDCN,治疗过程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如火龙灸等全程参与。中医治疗整体可分3期,初期以益气补虚、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为治疗原则,方选犀角地黄汤加减;中期以益气补血、健脾消食、填精益髓为治疗原则,方选归脾汤加减;后期为巩固治疗时期,以益气化痰健脾、补肾壮骨为主要治疗原则,方选香砂六君汤加减。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噬血细胞综合征犀角地黄汤归脾汤香砂六君汤火龙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