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活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期退役士兵职业培训与安置的发展对策研究——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视角

    王玉青楼新航陈利鹏郭国庆...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行知"生利主义职业教育""人生志在创业""创造的教育"等思想对退役士兵职业培训与安置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面对新时期新产业、新领域、新市场、新职业,从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促进"技能型"社会建设、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提出退役士兵培训与安置的对策建议,为新时期退役士兵安置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陶行知教育思想退役士兵培训与安置发展对策

    生活教育理论视角下的乡村初任教师专业发展

    方豪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教师是振兴乡村教育的关键.文章从生活教育理论视角出发,探讨乡村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乡村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文章分析了乡村初任教师面临的现实困境,包括身份认同迷茫、知识结构单一和专业发展桎梏,并提出了融入乡村生活、汲取乡村养分、创新乡土文化等策略,以促进乡村初任教师在投身振兴乡村事业中实现专业成长.

    陶行知生活教育乡村初任教师教师专业发展

    特殊家庭背景下学生自尊现状及教育策略研究

    刘东梅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特殊家庭背景下学生的自尊状况,强调其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阐述了自尊对于个体发展尤其是青少年阶段的关键作用.采用深度访谈及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发现学生自尊水平的现状以及影响其自尊的多种因素,通过访谈和案例分析,丰富了我们对特殊家庭背景学生自尊问题的了解,并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提出解决策略.

    特殊家庭自尊差异策略研究

    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小微学校村校融合发展现状考察与路径探究

    季旭峰胡旭红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小微学校是居于乡村学生人数较少的小规模学校,对乡村孩子有独特教育价值,对乡村社会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潜在的经济价值.乡村社会与小微学校融合发展、互助共生对乡村学生的全面发展、乡村学校的建设、乡村社会的繁荣振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几所小微学校村校融合实践的调研,总结其经验,建议通过构建村校融合的人力资源共同体、建设与乡村生活融合的课程体系、建立村校物理空间共享机制等路径持续实现村校共生发展.

    共同富裕乡村小微学校村校融合

    五色奖卡促评价 全面联动促发展——大榭二小"小真人"德育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谢卓丹赵燕君
    59-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的核心是一个个历史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如何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激发教育自身的生机和活力,教育评价尤为重要.本文从评价指标、评价内容、评价梯度、评价主体、评价机制五个方面入手,强化教育评价的重要性,坚持教育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自身和人的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

    德育评价全面可持续性

    耕读体验 知行合一——小学生体验式耕读教育的实践探索

    吴丽娜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施劳动教育的关键所在,就是知行合一、学创融通.就如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的那样:"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共同富裕"的社会大背景下,耕读教育打破单一维度的知识、技能学习,引导学生将学习所得体于身,践于行,立于品,报于国.一、耕以养身,读以明道.二、耕以践行,知行合一.三、探究分享,深化耕读体验.学生在耕读教育中知农事、敬自然、勤四体、明道德、善思维、养雅趣,促进全面发展,为将来成为国家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奠定基础.

    耕读教育养身明道知行合一深化体验

    中心小学教育共富视野下的乡村小学提质行动

    丁慧震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的两个重要指标就是实现城乡共富、教育共富.乡村小学的特殊地位正好处在这两个指标的交结点上.在全国上下全力推进教育共富的语境下,如何提升乡村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没有乡村教育的实质性提升和转变,教育共富的宏大目标将难以实现.开展中心小学教育共富视野下的乡村小学提质行动,需要我们从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学生素养提升、教师群体建设等层面进行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共富乡村小学提质行动

    "生活教育"理论视角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析

    杨好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活教育"理论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总结出的教育智慧,其核心观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1].本文回应"双减"的现实诉求及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探讨"生活教育"理论对优化小学数学作业的积极意义,及探究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生活化的有效路径,旨在让小学数学作业更贴近生活,展现数学的实际育人价值.

    生活教育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路径

    阶梯式任务群,点亮思维之光——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教学设计为例

    陈天波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出版,"学习任务群"一词走进广大教育者的视野.本文从教学现状出发,理性思考学习任务群的价值取向,在"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大任务的统领下,结合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模块设计阶梯式的小任务群,每个任务下又创设了丰富的学生活动,逻辑清晰,思维难度层层递进.拟初步探索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真正点亮学生的思维火花.

    阶梯式学习任务群转化思想

    "韵·蕴·育"劳动项目化:跨学科视域下小学语文融合劳动教育的项目化学习探究

    陈杭青
    80-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学科具有思维工具性、审美工具性和文化传承性的特点.语文学科中开展项目化学习,需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特点,从价值引领、内容选择、过程实施和评价反馈等方面进行思考.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为导向,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价值引领作用,在语文课程中融合劳动教育内容,构建"韵·蕴·育"劳动项目化学习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

    劳动项目化跨学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