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命的化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命的化学
生命的化学

阮康成

双月刊

1000-1336

smhx@sibs.ac.cn

021-54921091

200031

上海市岳阳路319号31B-407

生命的化学/Journal Chemistry of Lif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述性、通讯性的学术期刊,重点刊登国内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最新发展趋势的综述性、进展性文章,同时也刊登技术和方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的传记轶事、书评、教学讨论、访问观感、学术活动信息等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类菌孢素氨基酸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王伟孙晶晶郝建华
    473-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的人工合成的防晒剂可能危害环境,而天然的水溶性小分子抗辐射化合物——类菌孢素氨基酸(mycosporine-like amino acids,MAAs)有望成为环境友好型防晒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生物体内提取的MAAs产量不足,无法满足商用需求.以合成生物学方法在宿主细胞中表达MAAs合成基因簇是解决MAAs供应不足的有效策略.本文简介MAAs的生物合成途径,总结现有MAAs生物合成研究的成果,分析探讨MAAs生物合成发展方向.

    类菌孢素氨基酸合成生物学异源表达防晒剂

    硝化应激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龚莉邓玉婷黄春华陈雪品...
    479-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硝化应激可引起蛋白质发生硝基化修饰,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导致细胞损伤及凋亡.另外,硝化应激在线粒体损伤以及炎症因子产生等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硝化应激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高血压、心力衰竭及糖尿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介绍了硝化应激的生物特性及其引起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进而分析硝化应激在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期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硝化应激过氧亚硝基阴离子3-硝基酪氨酸心血管疾病

    RNA m6A修饰对基因转录的调控

    朱光宇孙亚男
    486-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RNA中的一种最为普遍的表观遗传修饰,拥有大量的识别蛋白以及复杂的调控网络,能够发挥基因表达调控及细胞命运决定等功能.m6A不仅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也广泛参与了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m6A可以通过影响RNA聚合酶启动子近端暂停、R-环形成等过程对转录起直接调控作用,也能够通过影响染色质的结构及活性间接调控转录.本文对m6A及m6A的共转录写入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讨论了m6A对基因的转录水平调控以及相关的生物学功能.

    N6-甲基腺嘌呤染色质状态基因转录逆转录转座子

    Otop1质子通道研究进展

    甘思宇李彬
    494-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期,Otop1通道被鉴定为新的质子通道,其对H+具有较高的通透性和选择性.解析的冷冻电镜结构显示,Otop1蛋白质结构为同源二聚体结构,每个亚基包含12个跨膜螺旋(TM1-TM12).从结构推测Otop1通道存在三种可能的质子传导路径.Otop1通道在前庭、脂肪细胞和味觉细胞中表达,参与许多生理与病理过程.本文就Otop1质子通道的结构、特点及其生理与病理功能做一综述,主要探讨Otop1参与的三个生理病理过程,即在耳石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以及Otop1缺乏或突变时可能导致的现象、Otop1作为质子通道参与酸味传导过程以及作为信号因子靶标参与肥胖时的代谢稳态,旨在为Otop1通道的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基础.

    Otop1质子通道结构耳石酸味感知肥胖的代谢稳态

    活性氧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梁润森严逸非陈家辉郑梓楷...
    501-5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一类含氧的化学活性物质.近些年来,随着ROS相关信号通路逐渐被发现,其作为体内重要的代谢产物在调节细胞信号传导和维持体内平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目前认为,肿瘤细胞由于其旺盛的代谢活动,其细胞内往往具有较高水平的ROS.因此,通过调节肿瘤细胞内的ROS水平来探索抗肿瘤新途径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研究中的重要方向.为全面了解ROS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本文拟从ROS来源及其与肿瘤的相关性、ROS抗肿瘤作用机制、ROS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ROS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活性氧肿瘤细胞死亡

    外泌体miR-145和miR-2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罗翰林武伦冉凤英陈浩...
    510-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是中晚期,预后极差.外泌体是细胞主动分泌的直径为40~100 nm的膜小体,包含丰富的蛋白质、microRNAs(miRNAs)等物质,参与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非小细胞肺癌源性的外泌体miRNA参与调节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等过程,在肿瘤细胞的生理、病理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将系统阐述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生物学功能以及外泌体miR-145和miR-21在调控非小细胞肺癌进展、早期诊断、治疗靶点筛选及预后中的作用,为外泌体miRNA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非小细胞肺癌外泌体miR-145miR-21生物标志物

    Sirt1在卵巢癌中的作用

    陈玲
    521-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巢癌是致死率较高的妇科恶性肿瘤,早期难以发现,并易复发和耐药.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是一种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性脱乙酰酶,在广泛的生物学事件中发挥关键作用,包括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炎症和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Sirt1在卵巢癌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通过自噬、氧化应激、免疫应答、血管生成及信号分子途径来促进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包括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转移、化疗耐药及预后,以期为卵巢癌的临床治疗开辟新治疗途径提供理论基础.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卵巢癌自噬氧化应激细胞增殖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修复骨缺损的作用机制

    曾锦全柯俊杰
    528-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界骨缺损的再生修复是骨科研究的热点之一.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常通过调控间充质干细胞的基因表达改变细胞外囊泡的内部活性分子表达谱,从而增强细胞外囊泡的成骨活性,促进骨缺损的再生修复.然而,目前对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MSC-EVs)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MSC-EVs在骨缺损修复中的相关研究,阐述了MSC-EVs通过其内部活性物质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机制,为科学合理应用MSC-EVs进行骨缺损的临床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骨缺损细胞外囊泡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骨再生

    铁死亡与缺血性脑卒中

    张鹏宇王媛
    541-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死亡是一种铁代谢异常、脂质过氧化物累积构成的可调节性新型细胞死亡方式.缺血性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极高,其发生伴随着大量神经元死亡.现有研究证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与铁死亡关系密切.缺血性脑卒中损伤中出现的细胞内铁水平升高、脂质过氧化物增多和抗氧化能力下降的现象与铁依赖性非凋亡形式的铁死亡相一致.因此,阐明铁死亡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机制,有利于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本文将从铁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活性氧生成的调控等方面论述铁死亡发生的调节机制,着重探讨铁死亡发生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期望以铁死亡为切入点,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铁死亡铁代谢缺血性脑卒中脂质过氧化

    肾脏疾病中线粒体脂代谢与脂毒性的研究进展

    孙珺郭兆安
    549-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高能耗器官,肾脏依赖大量的线粒体氧化脂肪酸提供能量.肾脏病理状态下白细胞分化抗原3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6,CD36)、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PPARs)、AMP依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1α,PGC-1α)等多种调节蛋白异常表达参与脂肪酸氧化缺陷,引发线粒体脂代谢紊乱和异位脂质堆积.异位脂质通过促炎、促凋亡和氧化应激等方式对肾脏及线粒体自身结构造成损伤,并且与血脂相互影响.线粒体脂肪酸氧化激动剂、心磷脂靶向肽和抗氧化剂以恢复线粒体稳态和功能为前提,保护肾脏免受脂毒性损伤,帮助肾功能的恢复.了解肾脏线粒体脂代谢的调控机制,进一步研发更为精准、高效的线粒体脂代谢调节剂,有望成为治疗用药的新方向.

    线粒体脂肪酸脂代谢脂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