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研究与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研究与开发
食品研究与开发

赵丽

半月刊

1005-6521

tjfood@vip.163.com

022-59525671

301609

天津市静海经济开发区(天宇园)科技大道9号

食品研究与开发/Journal 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食品研究与开发》是由天津市食品研究所和天津市食品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食品专业科技期刊,于1980年创刊,现为月刊。采用国际流行开本大16开,共12个印张(192页)。其专业突出,内容丰富,印刷精美,是一本既有基础理论研究,又包括实用技术的刊物。本刊已被“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知名媒体收录,并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列入“中文核心期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应用技术、检测分析、生物工程、营养保健、贮藏保鲜、质量安全、专题论述和食品机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GC-MS分析新疆4种薄荷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比较研究

    艾米拉·奥肯吴涛白小慧买吾兰江·买提努尔...
    12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薄荷、亚洲薄荷、留兰香、唇萼薄荷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双柱分析定性,利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分析定量.同时,测定4种薄荷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与ABTS+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微量稀释法评估4种薄荷挥发油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薄荷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薄荷醇(70.51%),唇萼薄荷挥发油主成分为胡薄荷酮(69.30%),辣薄荷烯酮氧化物(62.57%)是亚洲薄荷的主要成分,香芹酮(74.00%)为留兰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4种薄荷属植物间种类差异与其挥发油组成有关.4种不同品种的薄荷挥发油均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对菌株(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薄荷属植物挥发油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抗菌活性抗氧化活性

    石墨烯量子点荧光"开启"适配体传感器检测卡那霉素

    张磊邓健康张富源
    132-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开发一种基于结构转换适配体(aptamers)的新型高灵敏度荧光"开启"适配体传感器,用于快速、灵敏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卡那霉素(kanamycin,KAN).适配体的结构转换诱导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itrogen-doped graphene quantum dots,N-GQDs)的聚集/解聚行为,从而引起体系荧光的淬灭/恢复.与之前文献方法相比,该研究方法在效率、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均表现出优异性能:线性范围为0.1 ng/mL~10.0 ng/mL,检测限低至0.036 ng/mL(S/N=3),远远低于动物源性食品中KAN的最大残留限量.并且整个检测过程(包括样品提取)可在45 min内完成.此外,该方法成功用于5种动物源性食品样品(牛奶、蜂蜜、鱼、蛋、鸡肉)中KAN的检测.

    石墨烯量子点互补链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卡那霉素结构转换

    3种野生块菌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任新军刘培贵张学忠彭珍华...
    140-14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中华夏块菌、假喜马拉雅块菌和攀枝花白块菌的营养价值,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水分、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灰分、氨基酸、维生素、矿质元素、稀土元素及重金属.结果表明:3种块菌干物质中粗纤维占41.8%~52.8%,蛋白质分别是29.8%、27.8%和31.4%,脂肪在2.16%~2.80%之间,必需氨基酸2.58 g/100g~3.86g/100g,呈味氨基酸3.33 g/100g~4.78 g/100g,分别占各自氨基酸总量的33.5%、40.4%和40.2%,远高于必需氨基酸含量.3种块菌都含有丰富的精氨酸、胱氨酸和酪氨酸以及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攀枝花白块菌中钾、钠、钙、镁、锌、铜、锰、锶含量较高,中华夏块菌中硒含量较高,3种块菌稀土元素适量、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较低.证实3种块菌是富含呈味氨基酸和精氨酸的优质调味食品.

    块菌营养成分氨基酸矿质元素维生素

    可降解咖啡碱的酵母菌菌种筛选及其培养条件的优化

    余佳熹张佳琪何贵平邓莎...
    146-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茶叶种植基地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可降解咖啡碱的真菌,经表型特征、内转录间隔区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为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同源菌,命名为Y-1.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设计,以咖啡碱降解率为指标,得到响应面回归模型预测方程,根据预测方程,确定菌株Y-1最优的培养条件为:温度31.00℃,发酵时间46.60 h,咖啡碱添加量0.50 mg/mL、菌种添加量6.90%.在此条件下,利用菌株Y-1在培养基中降解咖啡碱,咖啡碱降解率最高可达(59.39±0.28)%

    咖啡碱生物降解酵母菌筛选鉴定

    啤酒酵母高级醇的代谢与调控研究进展

    冯鹏鹏孙丽静肖冬光谢鑫...
    153-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级醇是啤酒酵母在啤酒酿造过程中代谢产生的,是啤酒风味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适量的高级醇能赋予啤酒独特的香味,但其含量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啤酒的质量.该文重点综述啤酒酵母中高级醇的生成途径、关键基因、代谢调控机理及选育低产高级醇优良菌株的主要方法,为适当降低啤酒中高级醇含量,进而推动啤酒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高级醇风味物质代谢调控啤酒酵母健康

    食品中雌激素的生物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徐诗荧孙嘉笛张银志纪剑...
    160-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雌激素是一种类固醇物质,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摄入过量的雌激素会增加乳腺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率,加剧哮喘等炎症症状.研究表明,牛奶、大豆、肉制品以及食品包装中均存在雌激素.由于雌激素具有高度的稳定性,能够在食品原料中积蓄并通过食物链传递进入人体,从而干扰人体固有的内分泌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发展针对食品中雌激素的检测方法愈发重要.目前,传统的雌激素仪器检测方法具有局限性,无法满足特异性、快速的检测需求.该文就食品中基于雌激素效应通路的生物学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并对雌激素检测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在未来发展中,可利用雌激素对细胞的毒性效应,结合分子检测以及数字化的检测设备,对食品中的雌激素进行评估.

    雌激素检测方法仪器分析免疫分析生物学检测雌激素效应

    土茯苓的功能性分析及其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进展

    于坚夏邦恩王廷玮石文钦...
    166-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茯苓是一种广泛生长于中国两广、江浙沪、长江中游、云贵高原等地的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土茯苓由于其具有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以及调节免疫的良好作用,引起药理学与功能性食品领域的研究者的兴趣.近年来,研究者从土茯苓中较容易地分离出的物质主要有3种类别:有机酸、植物甾醇、黄酮.根据《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生部2002年第51号文件)做出的规定,土茯苓现已加入到保健食品原料中.因此,土茯苓具有良好的开发食品的前景.该文分析土茯苓所具有的功能性,并调研其在现有功能食品中应用状况,对新型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土茯苓功能性研究药理作用功能性食品功能性食品开发

    茯苓多糖的提取、结构、活性和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刘星汶徐晓飞刘玮赵云鹏...
    172-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真菌多糖具有悠久的研究历史,且生物活性广泛.茯苓多糖来源于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的菌核,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多种功能活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该文主要综述茯苓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构、功能活性、作用机理以及安全性研究进展,最后对茯苓多糖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茯苓多糖提取工艺功能活性构效关系安全性研究

    离子迁移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芳陈潘席斌王宏博...
    179-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离子迁移谱(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IMS)是一种利用样品分子电离后离子迁移率的差异进行分离检测的仪器.它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灵活、携带方便、实时监测能力强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危险品检测、化工分析、食品检测、医学诊断、生物制药研究及环境监测等领域.该文简要介绍离子迁移谱技术的工作原理、分类及联用技术,综述IMS技术在食品真伪鉴别、加工储藏过程监测、非法添加物识别和有害物质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并对IMS在食品检测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进行展望.

    离子迁移谱食品鉴伪食品风味分析药物残留食品安全

    口腔加工对于食品风味感知及其释放影响的研究进展

    田星穆馨怡邓慧琳曾超群...
    186-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食品风味研究以材料学的方法与技术为基础,定量、定性地描述及分析食品风味物质多少以及变化,其忽略了 口腔加工过程中食物风味释放及感知中"人"的因素.而食品口腔加工学的产生打破传统研究壁垒,以食品与人体相互作用为基础进行研究,探索食品在口腔加工过程中的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变化,揭示口腔的生理响应机制和感官心理结果.该文以食品口腔加工为切入点,详细介绍口腔加工对食品风味感知及释放影响的研究进展.

    口腔加工风味风味释放风味感知唾液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