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申宝忠

半月刊

1673-6273

biomed_54@126.com

0451-82583800;53658268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32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Journal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统一刊号: CN 23-1544/R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2285 月刊 邮发代号:14-12 定价:9元/期 本刊 . 本刊原刊名为《生物磁学》,(详见科技部信息所),据科技部信息所2005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影响因子0.734,在本学科(生物学)排名列第9位,在1608种统计源核心期刊总排名列第169位.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 本刊原刊名为《生物磁学》,(详见科技部信息所),据科技部信息所2005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影响因子0.734,在本学科(生物学)排名列第9位,在1608种统计源核心期刊总排名列第169位.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 本刊已经经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备案,已被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CSTDB)、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科技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等权威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联合血清SCCA、VEGF-C对HPV阳性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的评估价值

    王俊杨天卓李姗李好...
    3887-3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联合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对人乳头状瘤病毒(HPV)阳性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湖北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60例HPV阳性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2年随访,统计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对比两组临床病理资料和SII、SCCA、VEGF-C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PV阳性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SII、SCCA、VEGF-C水平明显高于非复发组(P<0。05);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SII、SCCA、VEGF-C是HPV阳性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SII及SCCA、VEGF-C在HPV阳性宫颈癌根治术复发患者中明显升高,是HPV阳性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价患者复发风险。

    人乳头状瘤病毒宫颈癌SIISCCAVEGF-C复发

    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内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效果及其远期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吴哲包丽娜律桃园邰玉玲...
    3890-3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内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效果及其远期预后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3-2022。3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内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对比疗效指标。随访2年后,将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38例患者归为预后不良组,其余162例为预后良好组,分析远期预后危险因素。结果:再通率为95。00%,其中81。00%完全再通;且治疗期间无严重脑部出血,轻度出血率6。00%;心衰发生率6。50%,无心源性死亡。2年后随访发现,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00%;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发病到溶栓治疗时间、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NYHA心功能分级、吸烟史、冠脉病变支数、梗死位置、缺血范围计分对比有差异(P<0。05);年龄、发病到溶栓治疗时间、NYHA心功能分级、冠脉病变支数、梗死位置、缺血范围计分为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内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但远期预后受多因素影响,需重点关注高风险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原冠脉内溶栓影响因素心血管不良事件远期预后

    益气通腑汤联合乌司他丁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胃肠激素、肠道菌群和肠屏障标记物的影响

    郭宇菁张洁梁静潘虹...
    3894-3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益气通腑汤联合乌司他丁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乌司他丁治疗)和治疗组(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腑汤),各为49例。对比两组胃肠激素[胃动素(MOT)、胃泌素(GAS)]、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和肠屏障标记物指标[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DAO、D乳酸、GAS水平、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菌落数下降,MOT水平、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落数升高(P<0。05)。结论:益气通腑汤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可改善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肠道菌群、胃肠激素和肠屏障标记物水平。

    益气通腑汤乌司他丁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胃肠激素肠道菌群肠道屏障

    甲状腺癌组织miR-338-3p、RAB2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曹守纪王昭昕王岩高希涛...
    3897-3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TC)组织微小核糖核酸-338-3p(miR-338-3p)、Ras癌基因家族成员23(RAB2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17例TC患者术中切除的TC组织、癌旁组织。检测T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338-3和RAB23 mRNA表达。分析miR-338-3p和RAB23 mRNA表达与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对高/低miR-338-3p、RAB23 mRNA表达组TC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TC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TC组织中miR-338-3p表达降低,RAB23 mRNA表达升高(P<0。05)。miR-338-3p、RAB23 mRNA表达与病理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随访3年,217例TC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83。41%(181/217)。miR-338-3p高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高于miR-338-3p低表达组,RAB23 mRNA高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低于RAB23 mRNA低表达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338-3p<0。62、RAB23 mRNA≥ 2。13、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甲状腺低/未分化癌为T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C组织中miR-338-3p呈低表达、RAB23 mRNA呈高表达,是T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二者与TC患者病理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

    甲状腺癌微小核糖核酸-338-3pRas癌基因家族成员23病理特征预后

    对比分析局部枸橼酸抗凝与全身低分子肝素抗凝在重症结核病患者CRRT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麦吾兰·托胡提阿不力米提·买买提张文涛蔺益红...
    3900-3902,39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局部枸橼酸抗凝与全身低分子肝素抗凝在重症结核病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0月到2023年9月60例采取CRRT治疗的重症结核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局部枸橼酸抗凝)与对照组(全身低分子肝素抗凝),各30例。对比两组的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预后水平,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LT水平均降低,INR、APTT水平均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cr、BUN水平、SOFA、APACHEⅡ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过滤器使用寿命高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重症结核病患者采取局部枸橼酸抗凝效果较好,同时采取局部枸橼酸抗凝可在提升抗凝效果的同时,改善肾功能,改善患者预后水平,提升过滤器使用寿命,降低出血发生率。

    局部枸橼酸抗凝全身低分子肝素抗凝重症结核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盐诱导激酶2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薛艳艳邵平刘惠杰孙占娟...
    3903-39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SOST)、盐诱导激酶2(SIK2)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1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生情况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SOST、SIK2水平及其他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结果:骨质疏松组年龄、类风湿关节炎病程、女性比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比例大于非骨质疏松组,血清SOST、SIK2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类风湿关节炎病程长、SOST、SIK2升高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SOST、SIK2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升高,且血清SOST、SIK2升高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骨硬化蛋白盐诱导激酶2

    血清ps-Tg、MMP-13及TgAb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变化及其与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辛毅娟朱琳程晓丽何睦...
    3906-39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ps-Tg、MMP-13及TgAb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变化及其与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8。1到2021。1收治的10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均采取根治性手术治疗,进行3年随访,记录血清水平变化。并记录术后复发转移发生率,分为复发转移组(n=25)及非复发转移组(n=75),对比血清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价值。结果:术后3年ps-Tg、MMP-13及TgAb水平水平低于手术前(P<0。05),但术后1年与术后3年相比无差异(P>0。05);复发转移组与非复发转移组患者血清ps-Tg、MMP-13及TgAb的手术前、术后1年表达水平及下降百分比对比有差异,复发转移组高于非复发转移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s-Tg、MMP-13及TgAb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转移呈正相关(P<0。05);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显示,ps-Tg、MMP-13及TgAb均为分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后1年期间血清ps-Tg、MMP-13及TgAb水平逐渐降低,术后1年到3年呈现平稳状态,且血清ps-Tg、MMP-13及TgAb与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密切相关。

    ps-TgMMP-13TgAb分化型甲状腺癌根治术

    感染性腹泻患儿外周血TLR2、CD64、STREM-1水平及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范三丽胡海燕原慧云金翠...
    3909-3911,3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感染性腹泻患儿外周血Toll样受体2(TLR2)、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64(CD64)、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及其对感染性腹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7月医院收治的64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体类型分别细菌性腹泻组(n=33)与病毒性腹泻组(n=31),另选取同期30名入组前1周无腹泻症状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三组均进行外周血TLR2、CD64、STREM-1水平测定,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三种指标对于感染性腹泻患儿的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性腹泻组、病毒性腹泻组TLR2水平高于对照组,细菌性腹泻组CD64、STREM-1水平高于病毒性腹泻组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TREM-1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最高,为0。777,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2。50%、93。33%;联合后AUC为0。839,敏感度显著升高,为84。37%,特异度为83。33%。结论:外周血TLR2、CD64、STREM-1水平诊断感染性腹泻患儿时,以STREM-1的诊断效能最高,三者联合诊断后可显著提升诊断敏感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感染性腹泻Toll样受体2中性粒细胞CD64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血清可溶性CD276、生长分化因子15联合胸苷激酶对高、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鉴别诊断及预后价值分析

    吴一凡孟思彤王月瑶董峻伊...
    3912-3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sCD276、CDF15联合TK1对高、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鉴别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1到2021。1收治的60例浆液性卵巢癌患者,分为高级别组(n=32)与低级别组(n=28),另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相关指标;随访3年,分为预后不良组(n=20)和预后良好组(n=40),对比两组相关指标,并探讨预后预测价值。结果:高级别组患者sCD276、CDF15、TK1高于其他两组(P<0。05);ROC曲线显示三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一诊断;预后分析中,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分化程度、sCD276、CDF15、TK1表达水平在两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IGO分期、远处转移及sCD276、CDF15、TK1为高、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sCD276、CDF15、TK1对浆液性卵巢癌的高、低级别鉴定具有重要意义,且三者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度较高,可进一步预测浆液性卵巢癌的预后水平。

    sCD276CDF15TK1浆液性卵巢癌

    胞磷胆碱联合奥拉西坦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神经递质水平及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

    周雪东谈锦科安玮邱晓红...
    3916-3918,3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ICH)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胞磷胆碱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后,其神经递质、认知功能及炎症应激反应等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老年HICH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奥拉西坦治疗,46例)和观察组(胞磷胆碱联合奥拉西坦治疗,46例)。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认知功能、神经递质水平、炎症应激反应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2周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血清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升高,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高迁移率簇蛋白B1(HMGB1)、丙二醛(MDA)水平下降(P<0。05)。结论:胞磷胆碱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老年HICH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可能与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减轻炎症应激反应有关。

    胞磷胆碱奥拉西坦老年高血压脑出血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神经递质炎症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