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数学教学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数学教学通讯
数学教学通讯

陈贵云

月刊

1001-8875

023-68252193

400715

西南师范大学校内

数学教学通讯/Journal SHUXUE JIAOXUE TONGXU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撰稿指南

    2页

    数学文化类主题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从世界名画到黄金螺线"为例

    徐友勇周炼
    3-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入手,以数学文化视角设计了艺术欣赏、工具开发、不同视角、绽放华彩、数字探秘、自然语言等活动,引导学生结合黄金分割等知识对该画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总结了关于数学文化类主题式教学的两点建议.

    数学文化主题式教学黄金分割蒙娜丽莎斐波那契数列

    借助"直观"启发几何问题解决

    赵文倩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再证明为抓手,梳理利用"几何直观"培养学生分析、探究能力的图形表象、实验、知识联想、数形结合等方法,揭示借助"几何直观"发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基本套路,并应用套路解决新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

    核心素养几何直观中位线定理

    抓住基准点,找准触发点,培植发散点——关于福建省2020年和2021年中考数学试题中"共线点""共点线"的思考

    陈纪韦华黄玉霞
    12-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针对福建省中考中的两道试题进行剖析,抓住素养培育的基准点,继而挖掘同类型试题的特征,找准思维的触发点,探索思路,形成方法体系,并基于逻辑推理,培植发散点,促进学生形成几何推理的思路、方法,发展核心素养.

    推理能力核心素养试题解法提出新问题

    基于"8"字模型的变式拓展——以"全等三角形的复习"为例

    何勇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教材上图形简单的习题切入,立足"8"字模型进行变式拓展、逐步探究、发散延伸、激发兴趣,挖掘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通过变式深挖教材习题的价值,跳出题海、寻找规律、减轻负担、触类旁通,能让学生对"8"字模型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并掌握基本模型、强化模型意识、丰富知识结构、提升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题变式全等三角形"8"字模型模型思想

    指向数据观念的单元起始课的教学设计——以"事件的可能性(第一课时)"为例

    徐亚红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突破初中数据观念的培育,通过来自互联网的实际背景分析,以大数据为兴奋点、改编实际背景为着力点、培养数据观念为落地点,尝试单元教学设计路径,为学生理解随机事件的概率搭建思考路径.

    整体教学单元起始课数据观念

    问题引领 提升效能——以"尺规作图的复习"教学设计为例

    金瑜
    23-2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问题解决"是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有效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梳理、经验的积累和认知结构的完善,以此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问题解决教学实效数学素养

    基于建模能力发展的"综合与实践"教学研究——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为例

    遽伟华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课标要求的演变、教材分析、教学特征、活动特征、评价特征等方面着手进行教学分析,并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为例,认为基于建模能力发展的"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可从如下四方面实施:创设生活情境,驱动探究动机;遵循思维规律,激发模型意识;设置串联问题,感悟模型价值;设计拓展问题,应用数学模型.

    综合与实践课标教学

    情境启发探究,合作促进创新——以"锐角三角函数"的教学为例

    刘培杰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借助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呢?文章以"锐角三角函数"的教学为例,从"创设情境,激趣启思""理性归纳,建构新知""问题设置,促进迁移""适当启发,拓展延伸"等方面展开教学,并谈几点思考:生活化的情境可激发探究欲,关联问题可发展数学思维,互动交流是促进创新的动力,"问题化"总结新颖且有意义.

    情境探究合作创新

    初中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因式分解"的教学为例

    陆晓松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最近发展区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建构主义理论是"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研究者以"因式分解"的教学为例,从"做数学"的角度出发,分别从"设计组块支架,揭露概念的发生与还原过程""设计补偿支架,体验概念的同化与顺应过程""设计共变支架,领悟概念的冲突与统一关系"三方面展开教学与思考.

    "支架式"教学最近发展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