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数学教学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数学教学通讯
数学教学通讯

陈贵云

月刊

1001-8875

023-68252193

400715

西南师范大学校内

数学教学通讯/Journal SHUXUE JIAOXUE TONGXU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数学章节复习课新模式——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为例

    王东进
    63-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者发现,同学们在章节复习时可以更好地践行"以学为中心",进而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中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文章以"一元二次方程"的章节复习课为例,通过精心备课、问题驱动和充分让学驱动教学,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数学章节复习课新模式.

    章节复习课以学为中心一元二次方程

    "分析—访谈—重构—互学"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李爱民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课标提出要发挥教学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教学过程中借助形成性评价,经历"分析-访谈-重构-互学"的纠错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学习问题,调整教学手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素养水平.

    教学评价分析访谈重构互学

    数学核心素养视域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数轴"的概念教学为例

    沈丽
    6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者以"数轴"的概念教学为素材,提出教师需在反复研读和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现实情况着手,从关注学生需求出发,让学生的思维在拉长的问题链下"浅入深出",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教材创造性核心素养

    智慧课堂视域下的初中数学实效性作业设计策略

    郭冒强李锋
    7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智慧课堂的视域之下对初中数学作业进行重新设计,其实效性可以体现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等方面.智慧课堂视域能够给数学作业设计带来有益的启发.初中数学实效性作业设计,立足于让学生认识到作业的功能,体会到完成作业的兴趣;追求在智慧课堂的视域之下,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整合数学内容,激活数学思想方法运用意识,让学生能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智慧课堂实效性作业设计策略初中数学

    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研究——以"图形的轴对称"作业设计为例

    吴静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业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从指向深度学习的作业设计理念出发,以"图形的轴对称"作业设计为例,分别基于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发展素养、整理复盘四个层次设计对应的作业内容,并谈一些思考.

    深度学习作业设计轴对称

    从教材到学材:初中数学教学再出发——以"图形的轴对称"的教学为例

    卓奇
    7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材到学材的转变,体现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水平,以及对教学资源的改造水平;教材到学材的转变,体现了以生为本视角下的学习观与核心素养培育观.教材向学材转变应当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新方向.

    教材学材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微型探究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的研究

    刘颖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型探究活动的开展,可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重点、难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实践中,数学微型探究存在如下几类问题:学情掌握不准、要素配置错位、难易程度失控、活动设计失当、探究方法失调.为此,研究者借助几个教学实例分别针对每一种情况,谈一些应对措施与思考.

    微型探究活动学情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几何作图价值与方法的探索

    于泉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图形与几何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实际教学中,仍有些教师只关注学生逻辑推理的培养,却忽略作图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束手束脚.文章从数学几何作图的价值与方法等方面展开实践与探索,与同行交流.

    作图几何图形

    强化分类思想 发展数学素养

    许秋萍
    83-8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类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其对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加强分类讨论思维模型训练,指导学生合理应用分类思想解决问题,以此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概括性,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分类思想分类意识数学素养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

    陈良珠
    85-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减"的直接追求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本质追求指向学科教学的高效益.面对数学应用题教学,教师可以在"双减"的背景下研究其高效教学途径,从而在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让"双减"真正落地.具体的努力可以是:创新应用题形式,让学生感知"双减";优化应用题体验,让学生体验"双减";提炼应用题解法,让学生领悟"双减".进一步的实践表明,初中数学中的应用题教学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要让学生在兴趣驱动的情形之下,形成关于应用题解答的良好体验,形成关于应用题解题方法的科学认知,这样可让学生带着更多的动机与期待去完成应用题,这也是"双减"落实的生根基础.

    "双减"背景应用题教学初中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