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数学教育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数学教育学报
天津师范大学 中国教育学会
数学教育学报

天津师范大学 中国教育学会

王梓坤

双月刊

1004-9894

sxjyxbbjb@163.com

022-23766679

300387

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天津师大129信箱

数学教育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的宗旨:服务于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及高等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确立现代数学教育观,倡导数学教育科学学术争鸣,推动我国数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反映数学教育实践与改革的新成果,发挥对我国数学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指导作用。倾力将用得上的先进理论,可借鉴的素质教育改革实验措施,带有启迪性的学术争鸣,中学数学教改的丰硕成果,前瞻性的中学及高等数学教育改革理念与设想及实证性研究结论奉献给有志于数学教育事业及数学教育科研的大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及数学教育科研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立足当下 展望未来:初中数学课程新趋向——基于OECD"学习框架2030"的义务教育新旧数学课程标准比较

    郑舒畅郭衎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 年4 月,中国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研究基于OECD"学习框架 2030"课程图谱分析的工具,采用质性文本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对两版数学课程标准的初中部分进行了课程图谱分析,对比课程图谱绘制结果,发现:(1)与《标准 2011》相比,《标准 2022》不同内容主题下的能力素养培养要求普遍有所提高,与 OECD"学习框架 2030"的内容主题框架更加吻合;(2)《标准 2022》较《标准 2011》而言,大部分面向 2030 的能力素养在多个内容主题下要求有所提高;(3)《标准 2022》对应学习框架2030 中的"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变革能力和能力发展"和"复合能力"能力素养部分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基于上述变化研究结果,同时也为初中数学教师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提出建议.

    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初中学习框架2030课程图谱

    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研究

    刘喆
    11-1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凸显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设计,它立足数学学科,以适切的主题作为整合其它学科知识的设计出发点,生成跨学科的、由真实性任务和问题组成的系列课程单元,允许学生采用多样性的学习方式和工具,独立或者合作开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发展起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担当等综合素养.遵循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规律,从目标、内容、过程以及评价 4 方面厘清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思路:在课程目标上,应体现素养立意,兼顾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素养;在课程内容上,以数学核心概念为抓手,整体设计主题以及与其匹配的任务、材料、问题和工具,形成一系列结构化课程单元;在活动过程上,以设计思维的五环节作为主线推进项目式学习或主题式学习;在评价体系上,回应课程目标,统整学习评价的三大功能,全面检核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质量.

    跨学科主题学习综合与实践主题学习课程内容设计

    中法初中数学教科书插图的比较研究

    刘倩雯陈雨晴吴越汪晓勤...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教科书的插图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比较国内外数学教科书插图,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教科书插图设计的现状并为中国数学教科书的编写提供借鉴.研究聚焦于插图的类型和功能,对中法 3 版初中数学教科书的插图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插图类型与功能两方面,国内两版教科书在整体分布上均较为一致,而中法两国教科书的差异明显;国内两版的插图类型以技术绘图为主,法国 Belin 版以卡通漫画为主;国内两版的插图功能侧重于呈现、补充文本,Belin 版的插图功能分布较为均衡,相较于国内两版,其创设情境、解释概念功能的插图更为丰富.建议未来在设计中国数学教科书时,可以优化插图类型,丰富章首图设计,挖掘插图功能.

    法国数学教科书插图功能比较研究

    基于一致性分析的中考数学试题研究——以2023年上海中考数学试卷为例

    盛昊灿张景斌马淑杰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考数学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程度是影响与评价考试命题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Achieve、SEC两种工具同时分析,发现 2023 年上海卷与2011 版课标整体一致性程度较好,内容向心性显著、认知水平上一致性程度较好,并得到命题建议:均衡非主线内容,偏重主线内容比例;重视"四基"要求,挖掘知识内容探究成分;协调不同维度一致性,兼具课标与区域文化评价要求.同时,在结合应用Achieve、SEC工具时,发现两种工具有互为补充的分析作用,结合运用具备更好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中考数学试题一致性分析Achieve工具SEC工具

    新高考背景下高考数学试题情境的研究与启示

    刘再平罗新兵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考的考查载体是情境,分析中国新高考启动以来数学情境类试题命制特征、探索情境类试题育人功能、明确情境类试题的命制方向有重要的意义.以 2015-2023 年54 套全国卷中的 174 道数学情境试题为研究对象,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数学试题情境的含义、分类与价值;其次,分析了情境试题的题量与分值、变化趋势、难易程度、题型和考查内容等特征;再次,研究了试题情境的主要类型和育人功能;然后,提出了情境类试题的命制建议:关注情境熟悉性与陌生性的辩证关系、注重情境多样性和恰当均衡性的兼顾、立足试题情境与考查内容的有机融合、重视试题考查内容的适度均衡性与综合性、控制整卷情境试题的总体数量和合理难度;最后,提出教学启示.

    高考数学试题情境育人功能命制建议教学启示

    高考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测评工具的实证研究

    陈伟安柯跃海
    4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教育实证为研究范式,以质性与量化混合运用为研究方法,探索高考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测评工具.首先,采用定性文本分析,构建了由 3 项一级指标和 9 项二级指标构成的高考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的测评指标体系;其次,基于测评指标体系,编制了测试卷,检验、修正了测评指标体系;最后,借助德尔菲法、问卷信效度检测与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基于测评指标体系,构建了高考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的测评模型:L=0.32L1+0.33L2+0.35L3.实践表明,所构建的测评指标体系与测评模型科学、合理、可操作,能够作为高考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测评工具.

    高考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测评工具实证研究

    民族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探索——以云南德宏少数民族文化为例

    申玉红穆勒滚郭彩莲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德宏是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德宏少数民族文化中蕴含丰富的数学文化.民族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有重要意义,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建立了一种模式带动一线教师开展教学实践,将学生熟悉的少数民族文化开发为数学课程资源,融入小学数学中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教学中,使小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文化背景中学习数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民族数学文化课程资源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生成式AI赋能数学课堂教学内容选配的探索与研究——以高中数学例习题选配为例

    曹一鸣吴景峰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浩瀚的教学资源,教师如何进行恰当的选择,以最大程度上支持学生的学习,是信息化时代面临的新挑战.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快速筛选、精准匹配等特点,可成为教师选配最佳教学内容的有力工具.问题是数学课堂的心脏,从问题出发,精心选配例习题是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的重要且繁重的工作.运用生成式AI对两位优秀高中数学教师的例习题设计进行分析与比较,探索行之有效的操作指令,赋能数学教师日常课堂的例习题选配,旨在如何运用AI技术助力教师教学提供借鉴参考.

    生成式AI数学课堂例习题教学内容

    数智时代下国际数学教育研究的前沿热点与未来展望——基于ICME-15邀请平行报告的述评

    康玥媛张俊宏宋春立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 15 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5)于2024 年7 月7-14 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大会邀请平行报告由国际程序委员会(IPC)提名选出,每个邀请平行报告 60 分钟.基于ICME-15 的大会邀请平行报告,对数智时代背景下国际数学教育研究的前沿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概括出6 方面前沿热点问题:数学教学与学习方式的革新、数学教育评估、数学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学生数学素养与能力、数学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跨学科交流以及数学教育研究方法的改进.数智时代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循证化、智慧化、泛在化和伦理化 4 个方面:循证化着重于基于证据的数学教育研究,智慧化关注于教学生态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泛在化展现了数智技术在数学教育中的广泛运用,而伦理化则强调在应用数智技术时必须重视的伦理原则.

    数智时代数学教育研究15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邀请平行报告

    学生主观感知对非标准答案考核课程目标达成度的影响研究——以《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课程为例

    李艳琴宋乃庆郑洁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学生为中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关注点.以《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课程为例,结合课程目标达成教师评价和非标准答案考核学生主观感知结果,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稳健OLS回归模型分析和TOPSIS法分析,探讨学生主观感知对非标准答案考核课程目标达成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标准答案考核有利于课程目标及其分目标的达成;学生对非标准答案考核提升课程目标达成度的重要性主观感知对其最终的考核达成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生的主观感知下,非标准答案考核形式对课程分目标达成的提升优度不同.

    学生主观感知非标准答案考核课程目标达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