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癌症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黄欧平

双月刊

1001-5930

syazzz@163.net

0791-88329442

330029

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

实用癌症杂志/Journal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凭着对杂志精品意识的执着追求,编辑出版了今天这样一本学术先进、编校规范、印刷装帧独具风格的精品杂志,使它能在广阔的医学期刊领域里,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特别是在肿瘤学期刊园地里,亨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与比卡鲁胺片联合前列腺癌根治术对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疗效分析

    秦悦寇一平杨超张海芳...
    296-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与比卡鲁胺片联合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高危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高危前列腺癌患者94 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7 例,对照组 47 例,两组患者均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同时对照组加用比卡鲁胺片治疗,观察组加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联合比卡鲁胺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清睾酮水平(T)、血清双氢睾酮水平(DH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血管内皮一氧化氮水平(NO)、尿道恢复情况(膀胱容积、尿流速率、残余尿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疗效较对照组好(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SA、T、DHT、VEGF、NO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A、T、DHT、VEGF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NO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膀胱容积较对照组更小(P<0.05),观察组患者尿流速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残余尿量较对照组更少(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P>0.05).结论 采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比卡鲁胺片联合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可提高其疗效,同时降低血清PSA、VEGF水平,并改善患者尿控功能,安全性较高.

    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比卡鲁胺片高危前列腺癌认知功能

    miR-92a、sICAM-1、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超声血流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常正江陈小龙
    300-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92a(miR-92a)、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患者超声血流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102 例作为乳腺癌组,同期收集乳腺良性肿瘤患者 100 例作为对照组.比较miR-92a、sICAM-1、VEGF在两组间的表达,分析其诊断价值.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病变部位的血流参数,主要包括动脉血流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分析miR-92a、sICAM-1、VEGF与乳腺超声血流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组患者miR-92a、sICAM-1、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灵敏度为89.3%,特异度为9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iR-92a、sICAM-1、VEGF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乳腺癌组患者的PSV、EDV明显高于对照组,PI、R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iR-92a、sICAM-1、VEGF水平与PSV、EDV呈正相关,与PI、RI呈负相关(P<0.05).结论 miR-92a、sICAM-1、VEGF在乳腺癌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患者超声血流参数密切相关,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三项联合检测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

    乳腺癌微小核糖核酸-92a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流超声

    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杨志敏张丽郑蔚
    304-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86 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将术中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的43 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术中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43 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 组手术情况、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76.52±6.29)ml]少于对照组[(89.74±7.35)ml],手术时间[(62.35±6.25)min]、拔管时间[(4.35±0.49)d]及住院时间[(8.63±1.12)d]短于对照组[(69.74±6.48)min、(5.24±0.67)d、(10.39±1.35)d],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外旋[(76.24±5.73)°]、内旋[(74.14±5.82)°]、屈曲[(150.32±9.82)°]、外展[(137.52±9.43)°]及肩关节Neer评分[(86.32±6.15)分]高于对照组[(68.78±5.42)°、(67.06±5.49)°、(138.97±9.37)°、(122.37±9.26)°、(80.54±6.07)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d1、d3、d7 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5.21±1.17)分、(3.15±0.46)分、(1.42±0.29)分]低于对照组[(6.87±1.22)分、(3.87±0.52)分、(2.04±0.32)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CD3+[(65.28±6.19)%]、CD4+[(43.76±4.28)%]、CD4+/CD8+[(1.90±0.29)]高于对照组[(60.14±6.05)%、(40.15±4.19)%、(1.49±0.28)],CD8+[(23.04±2.25)%]低于对照组[(26.81±2.34)%],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中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可减轻对乳腺癌患者的机体创伤,降低手术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且对免疫功能影响更小,并发症更少.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腋窝淋巴结清扫肩关节功能

    核磁共振联合多模态超声检查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临床价值

    林洁陈辉褚爱鹏陈红梅...
    308-310,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MRI)联合多模态超声在乳腺肿瘤良恶性中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92 例女性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施行MRI与多模态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探究MRI +多模态超声联合检查对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应用价值.结果 92 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有31 例(33.70%),良性有61 例(66.30%);MRI联合多模态超声共检查出30 例为恶性,MRI共检查出25 例为恶性,而多模态超声共检查出23 例为恶性;MRI联合多模态超声检查在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灵敏度[93.55%(29/31)]、准确度[96.74%(89/92)]、阴性预测值[96.77%(60/62)]高于MRI、多模态超声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多模态超声单独及联合检查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显示:MRI联合多模态超声检查结果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极好(kappa值=0.926,P =0.000);MRI与多模态超声单独检查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值=0.636、0.642,P =0.000、0.000).结论 MRI联合多模态超声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恶性肿瘤诊断灵敏度与准确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大力推行.

    乳腺肿瘤核磁共振多模态超声诊断效能

    MRI弥散加权成像与CT增强扫描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李燕刘祥龙房凌宇
    31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与CT增强扫描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 例疑似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T增强扫描和DWI-MRI检查,以病理组织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WI-MRI、CT增强扫描诊断结果、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准确度)、诊断预测值(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统计DWI-MRI确诊的符合病理结果的恶性、良性患者相关参数[流入速率(WIR)、流出速率(WOR)、最大相对增强率(MRE)、达峰时间(TTP)、扩散系数(ADC)]变化.结果 103 例疑似宫颈癌患者,经病理组织活检诊断出恶性87例,良性16 例;DWI-MRI诊断恶性84 例,良性13 例;CT增强诊断恶性71 例,良性10 例.DWI-MRI检查灵敏度、准确度较CT增强扫描高,漏诊率较CT增强扫描低(P<0.05);DWI-MRI阴性预测值(81.25%)较CT增强扫描高(P<0.05);恶性宫颈癌患者WIR、WOR、MRE、ADC参数较良性患者高,TTP参数较良性患者低(P<0.05).结论 与CT增强扫描相比,DWI-MRI诊断宫颈癌灵敏度和准确度高,可降低漏诊率,且恶性和良性患者DWI-MRI参数存在较大差异,具有良好预测值,可为临床科学诊断提供依据.

    宫颈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CT增强扫描诊断效能

    液基细胞学、弹性超声及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癌前病变的预测效能

    王利想石静静李秋敏
    315-318,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弹性超声及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癌前病变的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234 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TCT、弹性超声及阴道镜检查,以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预测价值.结果 234 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包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207 例(88.46%),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27 例(11.54%).不同方法宫颈病变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TCT、弹性超声、阴道镜三者联合检查阳性检出率最高,TCT单独检测阳性检出率最低.不同方法预测宫颈癌癌前病变风险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以三者联合检查敏感度最高,而阴道镜检查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最高,弹性超声联合阴道镜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均最高,TCT检测敏感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检测值均最低,TCT联合阴道镜检查特异度最低.结论 TCT、弹性超声及阴道镜三者联合检查可提高CIN 2 及以上宫颈癌癌前病变风险预测效能,但较弹性超声联合阴道镜检测无显著优势,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综合选择.

    液基细胞学弹性超声阴道镜宫颈癌癌前病变

    脂肪层螺旋形缝合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对妇科肿瘤患者腹部切口愈合的影响

    李明梅李玲罗密娥李隆玉...
    319-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脂肪层螺旋形缝合联合封闭式持续负压引流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腹部切口愈合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肥胖妇科肿瘤手术患者154 例.观察组66 例患者采用脂肪层螺旋形缝合联合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法治疗,对照组88 采用单纯传统间断全层缝合或间断脂肪层缝合法;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切口长度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的年龄、体重指数(BMI)、合并症等一般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切口脂肪液化率及切口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缝合法相比,螺旋形缝合联合封闭式持续负压引流法有助于减少肥胖患者妇科手术患者切口脂肪液化,减少腹部切口感染、能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住院天数.

    螺旋形缝合封闭式负压引流妇科肿瘤切口感染脂肪液化

    3D打印辅助技术对短瘤颈复杂腹主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吴延庆史洪涛吴海涛孙灿龙...
    323-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3D打印辅助技术对短瘤颈复杂腹主动脉瘤(AA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短瘤颈复杂AAA患者60 例,根据是否采用3D辅助打印技术将上述研究对象划分为常规干预组(n =32)、3D打印组(n = 28);常规干预组患者接受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3D打印干预组在常规干预组的基础之上联合 3D打印技术辅助检查.比较两组术前预测、术中测量得到的瘤颈最大直径、瘤腔最大直径、瘤体最大直径、瘤颈与正常腹主动脉夹角(a角)、瘤颈与腹主动脉中轴夹角(b角)之间的差异;记录并比较术前、术后 3 个月患者真腔最大直径、假腔最大直径、瘤体最大直径.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瘤颈最大直径、瘤腔最大直径、瘤体最大直径的术前评估结果与术中测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常规干预组a角、b角术前评估与术中测量结果有一定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3 个月与术前相比,真腔直径扩大、假腔直径以及瘤体直径缩小,且3D打印组变化更加显著(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腹主动脉CTA可精准还原重建图像,对短瘤颈AAA患者术前评估、手术方案的抉择以及手术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3D打印辅助技术短瘤颈复杂腹主动脉瘤应用价值

    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屈冰张楠化召辉李震...
    327-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D-二聚体(D-D)与C反应蛋白(CRP)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患者术后远期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76 例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心脏超声或主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将 45例Stanford A型ADA患者纳入观察组,均行手术治疗;非Stanford A型ADA的 31 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 2 组发生胸痛72h内的D-D与CRP水平.术后对观察组随访3 年,按临床结局分成死亡组(n =10)与存活组(n =35),对比2 组D-D与CRP水平;另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D-D、CRP单独与联合预测Stanford A型ADA患者的远期预后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的D-D[(1.31±0.35)mg/L]与CRP[(16.59±2.34)mg/L]水平高于对照组[(0.68±0.13)mg/L、(7.53±1.2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A患者中死亡组的D-D[(1.78±0.49)mg/L]与CRP[(30.46±4.77)mg/L]水平高于存活组[(1.03±0.26)mg/L、(13.59±2.3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D-D与CRP联合检测预测Stanford A型ADA患者远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0.909(95%CI:0.823~0.994)]高于D-D与CRP单独预测[0.806(95%CI:0.680~0.931)、0.840(95%CI:0.727~0.953)].结论 Stanford A型ADA患者血清内的D-D与CRP水平呈高表达,且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两项指标联合可有效预测患者的远期预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二聚体C反应蛋白远期预后预测价值

    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王红林李叶刘敏
    331-33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84 例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 组临床资料,同时设计患者基线资料表,纳入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84 例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中预后不良 32 例,占比 38.10%;预后良好52 例,占比61.90%.预后不良组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低血压、机械通气治疗、多功能器官衰竭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BUN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低血压、机械通气治疗、多功能器官衰竭以及BUN水平是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不良风险相对较高,低血压、机械通气治疗、多功能器官衰竭以及BUN水平是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肿瘤急性肾损伤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