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癌症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黄欧平

双月刊

1001-5930

syazzz@163.net

0791-88329442

330029

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

实用癌症杂志/Journal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凭着对杂志精品意识的执着追求,编辑出版了今天这样一本学术先进、编校规范、印刷装帧独具风格的精品杂志,使它能在广阔的医学期刊领域里,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特别是在肿瘤学期刊园地里,亨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iR-9、miR-194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预后的关系

    陈璀璀李永磊芦二永
    438-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R-9、miR-194 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鼻咽癌患者 76例,随访3~36 个月,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 =21 例),存活组(n =55 例).统计比较miR-9、miR-194 不同表达水平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不同预后的鼻咽癌患者miR-9、miR-194 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鼻咽癌患者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76 例鼻咽癌患者miR-9 高表达29 例,低表达47 例,miR-194 高表达35 例,低表达 41 例;miR-9、miR-194 低表达患者的临床分期为Ⅲ~Ⅳ期、肿瘤分期为T3~T4 期、组织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比例高于miR-9、miR-194 高表达患者(P<0.05);两组临床分期、肿瘤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miR-9 表达水平、miR-194 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临床分期、肿瘤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miR-9 表达水平、miR-194 表达水平为鼻咽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 miR-9、miR-194 低表达与鼻咽癌患者恶性生物学行为进程及预后有关,该研究提示miR-9、miR-194 可能是鼻咽癌预后评估的有效分子靶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探究.

    鼻咽癌微RNAs预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

    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EGFR T790M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张丹丹杨翠翠刘彩虹李桂芳...
    443-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EGFRT 790M突变晚期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82 例EGFR T790M突变晚期NSCLC患者,按单双号分2 组.对照组41 例采用奥希替尼治疗,研究组41 例采用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经过4 个周期的治疗,对2 组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癌胚抗原(CEA)、人细胞角蛋白 21-1(cyfra21-1)、糖类抗原CA125(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 组贫血、皮疹、肝功能损伤、胃肠道反应、蛋白尿和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分级为 1~2 级,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EGFR T790M突变晚期NSCLC,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临床疗效高,安全性佳.

    奥希替尼贝伐珠单抗EGFRT790M突变非小细胞肺癌

    乳腺癌患者保乳术中放疗与术后全乳放疗的疗效、安全性及美容效果比较

    赵阳杨红杰孔舒欣韩倩...
    447-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乳腺癌患者保乳术中放疗与术后全乳放疗的疗效、安全性及美容效果.方法 选择98 例乳腺癌患者,均行保乳术.依照入院顺序分成A组(n =49)、B组(n =49),分别实施术后全乳放疗、术中放疗.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美容效果、肿瘤标志物水平、远期预后.结果 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8.16%,显著较A组的 24.49%低(P<0.05);B组美容优良率为89.80%,明显较A组的65.31%高(P<0.05);术后8 周,两组血清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局部复发、转移、生存率分别为6.12%、0.00%与100.00%,与A组的2.04%、2.04%、97.9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保乳术中放疗的远期效果和术后全乳放疗相当,但术中放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乳房美容效果.

    乳腺癌保乳术放疗安全性美容效果

    骨肉瘤软组织肿块骨化程度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王艳君郑艳刘新霞肖晶晶...
    451-453,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骨肉瘤软组织肿块(STM)骨化程度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 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X线对STM骨化程度进行评估,并分析骨化程度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36 例骨肉瘤患者中,经X线检查显示无成骨型31 例,占比22.79%(31/136);部分成骨型82 例,占比60.29%(82/136);成骨型23 例,占比16.91%(23/136).病理形态分级为Ⅰ级29 例(21.32%),Ⅱ级 84 例(61.76%),Ⅲ级 23 例(16.91%);Enneking分期为ⅢB期患者的无成骨型占比 32.26%(10/31),明显高于部分成骨型 9.76%(8/82)和成骨型 8.70%(2/23)(P<0.05);无成骨型和部分成骨型化疗敏感度[58.06%(18/31)、59.76%(49/82)]明显高于成骨型[30.43%(7/23)](P<0.05).结论 骨肉瘤的STM骨化程度与Enneking分期及化疗敏感度存在明显关联性,临床可将患者病理特征作为手术和化疗治疗的参考依据.

    骨肉瘤软组织骨化程度肿块病理特征

    超声弹性评分联合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对老年甲状腺癌患者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

    程亚南杨金雨郭晓磊刘婷...
    454-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弹性评分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联合预测老年甲状腺癌(TC)患者治疗预后的效用.方法 选取76 例老年TC患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并行超声弹性评分.于术后1 年测定患者血清的Tg水平,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超声弹性评分与血清Tg水平;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超声弹性评分、血清Tg水平单独与联合预测老年TC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效能;另对比不同超声弹性评分与血清Tg水平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结果 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前超声弹性评分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1 年的血清Tg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ROC结果显示:超声弹性评分、血清Tg水平联合检测预测老年TC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两种方法单独检测.超声弹性评分<3.5 分与血清Tg水平<24.995 μg老年T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高于超声弹性评分≥3.5 分与血清Tg水平≥24.995 μg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超声弹性评分联合血清Tg水平可预测老年TC患者治疗预后.

    老年甲状腺癌超声弹性评分甲状腺球蛋白预后

    DEB-TACE中应用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徐明洲何明范小斌
    458-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在巨块型肝癌的介入治疗-载药微球栓塞(DEB-TACE)中应用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78 例肝细胞癌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n =38)和常规组(n =40),其中研究组采用DEB-TACE中应用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治疗,常规组采用传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进行治疗,比较 2组患者治疗3 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生化[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变化,比较2 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肿瘤标志物[血清甲胎(AFP)、异常凝血酶原(APT)]水平变化,比较治疗后2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2 组患者的ALB、TBIL和ALT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ALB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2 组患者的TBIL和AL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行为毒性、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分数均显著小于常规组(P<0.05),2 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植物神经系统、其他的分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DEB-TACE中应用CalliSpheres载药微球可有效提高肝细胞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在改善肝功能的同时,能有效抑制肿瘤标志物表达,且安全性良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DEB-TACECalliSpheres载药微球肝细胞癌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中远期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王松刘建刘彦立
    462-465,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中远期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112 例小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开腹肝切除术,观察组进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监测2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手术指标(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生活质量评分、术后3 年和5 年生存率、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观察并统计2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ORR、DCR、生活质量评分、3 年和5 年生存率、CD3+细胞、CD4+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ALT、AST、TBIL、DBIL、CD8+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中远期生存率,同时还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和免疫功能.

    腹腔镜肝切除术小肝癌生活质量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

    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残留复发的的高危因素分析

    张阳聂红梅喻春霞
    46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UM)切除术后残留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UM切除术的9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残留复发情况,经多因素及单因素分析影响UM术后残留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92 例患者术后经超声检查发现18 例患者出现残留复发,残留复发率为 19.57%(18/9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肌瘤数目、体质量指数、术后药物治疗、肌壁间肌瘤、月经初潮年龄与UM切除术后患者残留复发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最大肌瘤直径、手术方式、UM家族史、术后妊娠、术前孕产史与UM切除术后患者残留复发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 岁(β =1.816,OR =6.145,95%CI =1.955~19.322)、肌瘤数目≥4 个(β =2.622,OR =13.767,95%CI =3.955~47.925)、体质量指数≥24 kg/m2(β =1.628,OR =5.096,95%CI =1.632~15.908)、术后无药物治疗(β =2.895,OR =18.083,95%CI =5.071~64.492)、肌壁间肌瘤(β =1.981,OR =7.250,95%CI =2.353~22.342)、月经初潮年龄<13 岁(β =1.378,OR =3.966,95%CI =1.355~11.608)是UM切除术后患者残留复发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UM切除术后患者会出现残留复发情况,患者年龄、肌瘤数目、体质量指数、术后药物治疗、肌壁间肌瘤、月经初潮年龄是影响UM切除术后残留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此临床需注重识别高危残留复发患者,并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相对应防控措施,降低残留复发风险.

    子宫肌瘤切除术残留复发危险因素肌瘤数目

    剖宫产并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母婴结局影响因素

    陈艳鸿王勤黄亮
    470-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并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母婴结局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64 例为研究组,予以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另选同期行单纯剖宫产术产妇 42 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新生儿情况、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并分析观察组不良母婴结局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月经恢复时间、恶露干净时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94%)与对照组(9.52%)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母婴结局产妇产前BMI、孕周、肌瘤部位、肌瘤直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产前BMI、孕周、肌瘤部位、肌瘤直径为母婴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剖宫产并子宫肌瘤切除术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中具有切实可行性,产前BMI、孕周、肌瘤部位、肌瘤直径为母婴结局的影响因素.

    妊娠子宫肌瘤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切除术母婴结局影响因素

    白蛋白/碱性磷酸酶与宫颈癌化疗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王粉杜凯刘钰
    474-47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与宫颈癌化疗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 120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4 个周期的顺铂联合紫杉醇化疗.根据化疗周期完成后第30 天时疗效评定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 =101)与预后不良组(n =19).对比2 组患者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疾病分期等基线资料;对比化疗前1 周内所测的ALB、ALP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并计算ALB/ALP值.通过点二列相关性分析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ALB/ALP与宫颈癌化疗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预后不良组肿瘤直径、AL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Ⅲ期与ⅣA期患者占比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ALB、ALB/ALP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ALB、ALP、ALB/ALP与宫颈癌化疗患者不良预后发生有关(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显示,ALB、ALP、ALB/ALP预测宫颈癌化疗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 0.804、0.215、0.862,ALB/ALP预测价值最高.结论 ALB/ALP与宫颈癌化疗患者不良预后间呈负相关,其值越低,不良预后发生可能性越高.

    宫颈癌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比值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