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癌症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黄欧平

双月刊

1001-5930

syazzz@163.net

0791-88329442

330029

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

实用癌症杂志/Journal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凭着对杂志精品意识的执着追求,编辑出版了今天这样一本学术先进、编校规范、印刷装帧独具风格的精品杂志,使它能在广阔的医学期刊领域里,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特别是在肿瘤学期刊园地里,亨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能谱CT多参数定量分析对肺癌病理类型的鉴别诊断价值

    张劭辉
    602-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能谱CT对肺癌病理类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82 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将患者分为腺癌组(44 例)和鳞癌组(38 例),统计2 组影像学特征,比较2 组能谱CT多参数、动脉期、静脉期不同keV下CT值、K值,采用ROC曲线分析能谱CT多参数对肺癌病理类型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鳞癌组胸膜凹陷征、磨玻璃密度患者占比(36.84%、31.58%)低于腺癌组(65.91%、54.55%),P<0.05.鳞癌组标准化碘浓度、能谱曲线斜率、碘-水含量低于腺癌组,动脉期70、100 keV下K值高于腺癌组(P<0.05).能谱CT多参数鉴别肺癌病理类型的敏感度比较,标准化碘浓度低于能谱曲线斜率、动脉期碘-水含量、动脉期70 keV下K值(P<0.05),能谱曲线斜率、动脉期碘-水含量、动脉期100 keV下K值低于动脉期70 keV下K值(P<0.05);特异度比较,标准化碘浓度高于能谱曲线斜率、动脉期碘-水含量、动脉期70 keV下K值、动脉期100 keV下K值(P<0.05),能谱曲线斜率高于动脉期70 keV下K值,动脉期70 keV下K值低于动脉期100 keV下K值(P<0.05);曲线下面积(AUC)比较,标准化碘浓度、动脉期70 keV下K值高于动脉期碘-水含量(P<0.05).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能谱CT检查胸膜凹陷征及定量参数标准化碘浓度、能谱曲线斜率、碘-水含量、动脉期、静脉期 70、100 keV下K值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标准化碘浓度、能谱曲线斜率、碘-水含量、动脉期、静脉期70、100 keV下K值可有助于肺癌病理类型的鉴别诊断.

    肺癌病理类型能谱计算机断层扫描参数定量分析鉴别诊断

    CD+T细胞及Treg细胞表面PD-1水平与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

    李军伟王瑞程再轩
    607-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D+ T细胞及调节性T(Treg)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水平与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126 例,统计术后2 年内预后不良发生率,并根据其预后情况将其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单因素分析肺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D+ T细胞及Treg PD-1 水平对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CD3+、CD3+ CD4+、CD3+ CD8+及Treg PD-1 水平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3+、CD3+ CD4+是肺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CD3+CD8+、Treg PD-1 是肺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CD3+、CD3+ CD4+、CD3+ CD8+及Treg PD-1 对肺癌患者预后预测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53.52%、27.94%、27.96%、21.36%,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1、0.810、0.691、0.969.结论 肺癌患者中CD3+和CD3+ CD4+呈低表达、CD3+ CD8+呈高表达及Treg PD-1 呈高表达与近期预后不良有关.

    肺癌调节性T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预后

    老年肺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平方芳付新鸽李艺博
    612-614,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DVT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78 例老年肺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DVT发生情况分为DVT组与非DVT组.收集2 组基础资料,先行单因素分析,待获得有统计学差异的数据后再行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老年肺癌住院患者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78 例老年肺癌患者共18 例发生DVT,发生率为23.08%(18/78).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肿瘤分期、糖尿病、手术方式、辅助化疗与老年肺癌住院患者DVT形成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腺癌、肿瘤Ⅲ期、糖尿病、开胸手术、辅助化疗为老年肺癌住院患者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老年肺癌住院患者DVT发生率较高,腺癌、肿瘤Ⅲ期、糖尿病、开胸手术、辅助化疗为老年肺癌住院患者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以此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减少DVT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肺癌老年群体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因素糖尿病

    血清LAIR2联合CYFRA21-1、NSE、CEA对肺癌的辅助诊断价值

    马明瑛贾莹莹郭双双张治业...
    615-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白细胞关联免疫球蛋白样受体2(LAIR2)联合细胞角蛋白19 片段(CYFRA2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对肺癌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 86 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时期进行相关检查的健康体检人群 57 例作为对照组.比较 2 组一般资料、LAIR2、CYFRA21-1、NSE、CEA水平,评价LAIR2、CYFRA21-1、NSE、CEA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2 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AIR2、CYFRA21-1、NSE、CE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将观察组=1,对照组=0 作为因变量,LAIR2、CYFRA21-1、NSE、CEA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IR2、CYFRA21-1、NSE、CEA均是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LAIR2 的预测阈值为 5.770 ng/ml,灵敏度 76.7%,特异度 89.5%;CYFRA21-1 的预测阈值为3.765 ng/ml,灵敏度80.2%,特异度96.5%;NSE的预测阈值为 7.975 ng/ml,灵敏度 79.1%,特异度 87.7%;CEA的预测阈值为3.120 ng/ml,灵敏度90.7%,特异度100.0%.LAIR2、CYFRA21-1、NSE、CEA以及四者联合的AUC面积分别为0.867、0.925、0.889、0.939 以及0.997,四者联合的AUC面积最大,灵敏度为96.5%,特异度为100.0%,预测效能较好.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LAIR2、CYFRA21-1、NSE、CEA水平均异常增加.血清LAIR2 联合CYFRA21-1、NSE、CEA对肺癌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积极意义.

    LAIR2CYFRA21-1NSECEA肺癌

    大体积脑转移瘤大分割后程缩野放疗的剂量学及临床疗效分析

    张凯燕谢琛张怀文李俊玉...
    620-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大分割后程缩野放疗对大体积脑转移瘤患者的剂量学及其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收集 20 例病灶体积6~20 cm3、病灶数目1~4 个且行大分割后程缩野放疗的脑转移瘤患者资料.脑部病灶处方剂量为 52.5 Gy/3.5 Gy/15 f.治疗10 次后复查颅脑增强MRI评估疗效、若肿瘤退缩明显重新勾画靶区完成后程放疗.评估不缩野放疗计划(Plan1)和后程缩野放疗计划下(Plan2)脑组织及其他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变化、后程计划缩瘤率、近期疗效(疗后2~3 个月评估近期疗效).结果 后程缩野放疗中脑组织及危及器官的辐射剂量都有下降.且后程缩野时平均缩瘤率为41.76%,3 个月ORR为90.5%,6 个月LCR为100%.结论 大分割后程缩野放疗缩瘤率高,能有效减少正常组织剂量学参数值,对大体积病灶局部控制率好,近期疗效佳.

    大体积脑转移瘤大分割放疗后程缩野放疗

    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再手术治疗的预后因素分析

    田月玲张辉张文进魏旭洋...
    624-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再手术治疗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80 例行再手术治疗的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1 年左右的随访,记录其生存情况.结果 80 例脑胶质瘤患者再手术后1 年生存率为71.25%(57/80),中位生存时间为15 个月.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再手术前KPS评分、病理Ⅰ~Ⅱ级和全切手术者占比均较高(P<0.05),经Cox回归分析发现再手术前KPS评分、病理分级和手术切除范围是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再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发现,再手术前KPS评分、病理分级和手术切除范围对预测患者再手术预后均具有一定价值,3 项联合时预测效能最高.结论 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再手术治疗后的 1 年生存率受再手术切除范围、术前KPS评分和病理分级的影响,可将其作为预测患者再手术后预后的因子.

    复发脑胶质瘤再手术预后生存率预测因子影响因素

    脑胶质瘤患者脑脊液中VEGF、HGF及PDGF水平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

    马世杰
    628-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胶质瘤患者脑脊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的表达及其与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70 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脑脊液中VEGF、HGF及PDGF的水平,术后随访6 个月患者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分析脑脊液中细胞因子水平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低级别胶质瘤患者脑脊液中VEGF、HGF及PDGF水平分别为(22.13±2.87)pg/ml、(515.30±209.10)pg/ml及(79.23±6.79)pg/ml,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脑脊液中VEGF为(30.22±2.82)pg/ml、HGF为(1194.00±354.50)pg/ml及PDGF为(97.89±7.40)pg/ml,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患者(P<0.001).胶质瘤患者脑脊液中VEGF、HGF及PDGF水平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01).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患者脑脊液中VEGF及HGF水平为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VEGF与HGF联合对胶质瘤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0.856;P<0.001).结论 胶质瘤患者脑脊液中VEGF、HGF及PDGF水平显著升高,脑脊液VEGF及HGF水平为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且两者联合预测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价值.

    胶质瘤脑脊液VEGFHGFPDGF术后复发

    肿瘤间质比在胃癌术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董希娜姚梦聪郝文芳杨曼...
    63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间质比(TSR)在胃癌术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0 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胃切除及D2 淋巴结清扫术.行TSR检查,以TSR低者为最终取值.以 80 例患者TSR的中位值为界分为高间质比组和低间质比组,并进行长期随访,统计所有患者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并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结果 80 例胃癌患者,其中高间质比 37 例,低间质比 43 例.2 组T分期、N分期、TNM分期、淋巴血管侵犯及神经周围浸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 27 个月(6~46)个月,80 例患者中25 例死亡(31.25%),55 例存活(68.75%);80 例患者3 年总生存率为73.75%(59/80),3 年无病生存率为42.50%(34/80).高间质比组3 年总生存率为89.19%(33/37),高于低间质比组的60.47%(26/43);高间质比组3 年无病生存率为56.76%(21/37),高于低间质比组的 30.23%(1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476、5.725,P =0.004、0.016).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神经周围浸润、TSR为影响胃癌术后患者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SR在评估胃癌术后患者预后中具有较高价值,低肿瘤间质比患者预后不良发生风险较高,可纳入常规病理检查.

    胃癌肿瘤间质比临床预后生存率

    表柔比星、紫杉醇化疗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清HSP90α、CYFR211水平变化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刘要先王海增刘刚邓飞...
    636-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化疗的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清HSP90α、CYFR211 水平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胃癌根治术的患者96 例,均采用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经动脉介入化疗.比较治疗前、治疗6 周后、治疗12 周后患者血清HSP90α、CYFR211 水平.对患者随访2 年,统计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根据实体肿瘤WHO客观评价标准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治疗6 周后,2 组患者血清HSP90α、CYFR211 水平较治疗前低(P<0.05),治疗12 周后,2 组患者血清HSP90α、CYFR211 水平较治疗前及治疗6 周后低(P<0.05).患者6 个月、1 年、2 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8.3%、30.2%、20.2%,6 个月、1 年、2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2%、63.5%、32.6%,中位PFS和OS分别为10 个月、16 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与性别、体质指数、手术出血量、手术方式、术后是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胃癌发生部位无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直径、手术时间、胃切除范围、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直径、胃切除范围、手术时间、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经动脉介入化疗治疗胃癌根治术患者,可以降低血清HSP90α、CYFR211 水平,疗效尚可.年龄、肿瘤直径、胃切除范围、手术时间、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是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胃癌根治术表柔比星紫杉醇经动脉介入化疗预后

    老年原发性胃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后肠瘘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

    陈航马沛黄鑫文博...
    641-643,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原发性胃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发生肠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择取150 例老年原发性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依据术后是否发生肠瘘进行分组,将发生肠瘘的40 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未发生肠瘘的110 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2 组患者的资料数据展开比对分析,针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开展多元回归分析,以明确导致患者术后发生肠瘘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年龄≥75 岁、糖尿病、肝硬化、术前营养不良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其消化道重建方式为BillroNh Ⅰ患者占比亦高于对照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中,糖尿病、肝硬化、术前营养状态以及消化道重建方式为术后发生肠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原发性胃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并发肠瘘与糖尿病、肝硬化、手术前营养状态以及消化道重建方式等因素有关.

    老年原发性胃癌肠瘘腹腔镜手术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