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癌症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黄欧平

双月刊

1001-5930

syazzz@163.net

0791-88329442

330029

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

实用癌症杂志/Journal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凭着对杂志精品意识的执着追求,编辑出版了今天这样一本学术先进、编校规范、印刷装帧独具风格的精品杂志,使它能在广阔的医学期刊领域里,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特别是在肿瘤学期刊园地里,亨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SLN、ERBB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刘星辰蔡俊刘忠强
    738-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上皮性卵巢癌组织间皮素(MSLN)、络氨酸激酶受体-2(ERBB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1年随访结果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n=37)和预后良好组(n=55),对比两组患者肿瘤组织MSLN mRNA、ERBB2 mRNA水平差异,并评估预测效能,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上皮性卵巢癌组织MSLN mRNA、ERBB2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再通过COX回归模型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预后良好组相较于预后不良组,MSLN mRNA、ERBB2 mRNA表达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LN mRNA、ERBB2 mRNA表达水平可用于预测预后,对应的cut-off值分别为1.42、2.47,MSLN mRNA、ERBB2 mRNA低表达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更长(P<0.05),MSLN mRNA、ERBB2 mRNA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情况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SLN、ERBB2表达与患者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均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治策略制定的参考依据.

    上皮性卵巢癌MSLNERBB2

    miR-19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翟红强何巧艳杨会玲
    742-744,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R-191在宫颈癌组织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75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案.术中采集肿瘤组织标本,并采集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91在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iR-19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间的关系.结果 肿瘤组织内miR-191表达为(1.98±0.15),高于正常组织的(0.89±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4 cm、高危HPV感染、病理分级G3、肿瘤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及肌层浸润≥1/2的宫颈癌患者miR-191表达水平高于肿瘤大小<4 cm、无高危HPV感染、病理分级G1~G2、肿瘤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1/2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75例宫颈癌患者,存活61例,存活率为81.33%(61/75);存活患者miR-191表达为(1.82± 0.14),低于死亡患者的(2.49±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91在宫颈癌组织内呈较高表达,且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关系密切,能够作为早期辅助治疗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宫颈癌微小RNA临床表达病理特征预后

    血清SCC-Ag、HE4、SMAD4水平与宫颈癌放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分析

    薛慧莹孟芳易利霞
    745-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SMAD4水平与宫颈癌放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接受放化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放化疗敏感性分为抵抗组和敏感组,分别有48例和26例.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CC-Ag、HE4及SMAD4 mRNA水平,分析治疗前血清SCC-Ag、HE4、SMAD4水平与超声参数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描述治疗前SCC-Ag、HE4及SMAD4 mRNA水平对放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SCC-Ag、HE4水平较治疗前降低,SMAD4 mRN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敏感组患者治疗前、后SCC-Ag、HE4水平均低于抵抗组,SMAD4 mRNA水平均高于抵抗组(P<0.05).治疗前血清 SCC-Ag、HE4 与 Ⅵ 呈正相关(y=0.518、0.544,P<0.05),SMAD4 mRNA 与 Ⅵ 呈负相关(y=-0.581,P<0.05).ROC曲线显示,治疗前SCC-Ag、HE4及SMAD4 mRNA联合对放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较高,AUC为0.863(95%CI:0.764~0.962).结论 血清SCC-Ag、HE4及SMAD4 mRNA水平与宫颈癌放化疗敏感性密切相关,且三者联合对放化疗敏感性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宫颈癌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人附睾分泌蛋白4SMAD4放化疗敏感性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miR-145、miR-200a及miR-181c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潘淑敏王艳虹姚志芹郭子楠...
    749-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miR-145、miR-200a、miR-181c表达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8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组,同期收治的51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miR-145、miR-200a、miR-181c表达,分析miR-145、miR-200a、miR-181c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145、miR-200a、miR-181c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研究组血清miR-145、miR-181c水平低于对照组,miR-200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iR-145、miR-200a、miR-181c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145、miR-200a、miR-181c诊断子宫内膜癌的AUC分别为0.954、0.987、0.908.结论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miR-145、miR-181c表达下调,miR-200a表达上调,且三者均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可能作为子宫内膜癌诊断的辅助指标.

    子宫内膜癌miR-145miR-200amiR-181c诊断

    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中IMP3、PTEN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李颖马媛李凯丽
    753-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Ⅱ型子宫内膜癌(EC)患者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信使RNA结合蛋白3(IMP3)和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60例Ⅱ型EC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20例对应癌旁组织的存档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标本中IMP3、PTEN蛋白表达情况;分析IMP3、PTEN蛋白表达与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EC患者癌组织中IMP3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TEN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患者癌组织IMP3阳性表达率与肌层浸润深度、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即肌层浸润深度越深、FIGO分期越晚、合并淋巴结转移者IMP3阳性表达率越高.PTEN阳性表达率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即FIGO分期越晚、合并淋巴结转移者PTEN阳性表达率越低.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C患者癌组织中IMP3和PTEN蛋白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IMP3阳性组整体生存情况差于IMP3阴性组,PTEN阳性组整体生存情况优于PTEN阴性组(P<0.05).结论 Ⅱ型EC患者癌组织中IMP3表达上调,而PTEN表达下调,二者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 Ⅱ型EC的发生与发展,且IMP3阳性表达、PTEN阴性表达与Ⅱ型EC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Ⅱ型子宫内膜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信使RNA结合蛋白3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预后

    血清TPSA、FPSA水平及其比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与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高靖詹永豪
    757-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及其比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与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前列腺癌患者(均行前列腺癌根治术)113例作为癌症组,前列腺增生患者100例作为增生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7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癌症组术前、增生组、对照组的血清TPSA、FPSA水平,并计算FPSA/TPSA值,分析TPSA、FPSA、FPSA/T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对113例前列腺癌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生化复发分为生化复发组(31例)和非生化复发组(82例),收集并比较两组临床病理因素资料,采用Logstic回归分析其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癌症组血清TPSA、FPSA水平显著高于增生组和对照组,增生组高于对照组,以及FPSA/TPSA值显著低于增生组和对照组,增生组低于对照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表明,TP-SA、TPSA、FPSA/TPSA对前列腺癌诊断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生化复发组精囊侵犯阳性率、切缘阳性率、T2/T3分期阳性率、Gleason评分、血清TPSA和FPSA水平以及FPSA/TPSA值显著高于非生化复发组(P<0.05);Logstic回归分析得出,精囊侵犯、切缘阳性、病理分期加重、高Gleason评分、高水平TPSA和FPSA、低FPSA/TPSA比值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高风险因素.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TP-SA、FPSA水平显著升高,FPSA/TPSA比值显著降低,血清TPSA、FPSA水平检测联合FPSA/TPSA比值对前列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前列腺癌筛查方式,同时血清TPSA、FPSA水平升高及FPSA/TPSA比值降低也是前列腺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高风险因素.

    前列腺癌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FPSA/FPSA生化复发

    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Th1/Th2细胞因子、VEGFR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万品文万春闪海霞
    761-764,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Th1/Th2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接受TACE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2例,根据治疗效果将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者纳入有效组(n=50),将疾病进展、疾病稳定者纳入无效组(n=42).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术前、术后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18(IL-18)]、VEGFR水平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上述指标与疗效的相关性,并通过ROC曲线预测分析上述指标术后水平对疗效的预测效能,比较各指标术后不同水平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差异.结果 术后2组患者的IL-2、IL-4和VEGFR均较术前下降,且有效组显著低于无效组(P<0.05);术后2组患者的IL-18均较术前显著上升,且有效组显著高于无效组(P<0.05).IL-2、IL-4、IL-18和VEGFR均与临床疗效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ROC曲线显示,IL-2、IL-18、VEGFR的AUC值均有评估价值(P<0.05),而IL-4的ROC曲线AUC值评估价值不高(P>0.05).IL-2、VEGFR高水平患者平均无进展生存期显著短于IL-2、VEGFR低水平患者(P<0.05),IL-18低水平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显著短于IL-18高水平患者(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在TACE术后Th1/Th2细胞因子免疫平衡得以纠正,VEGFR水平表现出下降,其中血清IL-2与VEGFR水平均与疗效及生存期密切相关,可在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估中提供参考.

    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h1/Th2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US-FNA联合血清CCL11、HMGB1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张鑫赵静
    765-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US-FNA)联合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PTC患者80例(80枚淋巴结具有可疑转移性淋巴结超声征象),分别对患者进行US-FNA检查,并检测患者血清CCL11、HMGB1水平,统计所有患者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以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US-FNA诊断PTC淋巴结转移检出情况;比较PTC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患者血清CCL11、HMGB1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US-FNA联合血清CCL11、HMGB1对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80枚淋巴结经手术病理学检查淋巴结转移检出率为88.75%(71/80);以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US-FNA检出59例,漏诊12例,淋巴结转移诊断敏感度为83.10%(59/71)、特异度为100%(9/9);PTC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清CCL11、HMGB1水平均高于未转移患者(P<0.05);ROC结果显示,CCL11、HMGB1对PCI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3.04 pg/ml、16.36 ng/m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1、0.814,US-FNA联合血清CCL11、HMGB1对PTC淋巴结转移诊断的AUC为0.901.结论 US-FNA联合血清CCL11、HMGB1诊断PTC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较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诊断

    血清α-HBDH、CYFRA211水平变化与结直肠癌临床分期及其预后的关系分析

    温莎王帅聂彩云
    770-773,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水平变化与其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152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152例健康者体检资料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α-HBDH、CYFRA211水平,分析TNM肿瘤Ⅰ~Ⅳ期患者α-HBDH、CY-FRA211水平,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两指标水平,分析预后影响因素并评估α-HBDH、CYFRA211两血清指标与其预后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血清α-HBDH、CYFRA21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肿瘤分期增加,α-HBDH水平上升越明显,不同分期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Ⅰ~Ⅱ期患者CYFRA211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Ⅳ期患者CYFRA211水平明显上升且Ⅳ期明显高于Ⅲ期(P<0.05).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血清α-HBDH、CYFRA211水平、TNM分期为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清α-HBDH、CYFRA211水平预测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919、0.797,特异性为98.15%、97.22%,灵敏度依次为为81.82%、65.91%,具有一定预测价值(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α-HBDH、CYFRA211水平较高,且与临床分期短期预后相关,对短期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结直肠癌患者α-HBDHCYFRA211临床分期预后

    VEGF、P53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其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陈小霞丁子睿贺垒杨蕾...
    774-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20例食管癌患者,采集其癌组织(观察组)与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两组VEGF、P53表达差异;并收集患者资料,分析VEGF、P53阳性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另外随访3年,分析VEGF、P53阳性表达与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VEGF阳性率为69.17%(83/120)、P53阳性率为75.00%(90/120),均高于对照组的33.33%(40/120)、31.67%(38/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P53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相关(P<0.05);VEGF、P53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P53在食管癌组织内呈高表达,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且阳性表达患者预后更差.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