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癌症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黄欧平

双月刊

1001-5930

syazzz@163.net

0791-88329442

330029

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

实用癌症杂志/Journal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凭着对杂志精品意识的执着追求,编辑出版了今天这样一本学术先进、编校规范、印刷装帧独具风格的精品杂志,使它能在广阔的医学期刊领域里,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特别是在肿瘤学期刊园地里,亨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胰腺癌中Fas、CCR4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

    韩万斌鲁旭
    912-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胰腺癌中Fas、趋化因子受体4(CCR4)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手术治疗的118例胰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及距离癌组织边缘4 cm以上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18例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Fas、CCR4表达情况,并分析Fas、CCR4表达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胰腺癌癌组织中Fas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CCR4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Fas表达与胰腺癌分化程度(P=0.005)、淋巴结转移(P=0.011)有关,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TNM分期、血管侵犯无关(P均>0.05);CCR4表达与TNM分期(P=0.006)、淋巴结转移(P=0.027)有关,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血管侵犯无关(P均>0.05).Fas阳性表达组总生存率显著高于Fas阴性表达组(P<0.05),CCR4阳性表达组总生存率显著低于CCR4阴性表达组(P<0.05).淋巴结转移(P=0.013)、Fas表达(P=0.018)、CCR4表达(P=0.022)是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Fas低表达及CCR4高表达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用作评估胰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胰腺癌Fas趋化因子受体4病理参数预后

    JMJD2B和HPIP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张星
    917-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JMJD2B与造血前B细胞白血病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蛋白(HPIP)在宫颈癌组织内的表达以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75例宫颈癌患者,术中采集其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组织边缘≥3 cm)分别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以免疫组化法测定两者的JMJD2B、HPIP表达差异.收集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分析JMJD2B、HPIP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随访1年,分析JMJD2B、HPIP表达与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 JMJD2B、HPIP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3.33%(40/75)、45.33%(34/75),高于对照组的 24.00%(18/75)、20.00%(15/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MJD2B、HPIP阳性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无关,与患者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有关(P<0.05);JMJD2B、HPIP阳性表达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65.00%(26/40)、55.88%(19/34),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的 85.71%(30/35)、90.24%(3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MJD2B、HPIP在宫颈癌患者的癌组织内呈高表达,且与患者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有关.两者表达阳性率越高,患者生存率越低.

    宫颈癌JMJD2B造血前B细胞白血病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蛋白预后

    宫颈癌组织中TPX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

    刘红玲张保萍吕素英
    92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宫颈癌组织中TPX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54例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活检标本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经病理诊断为正常宫颈组织标本3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TPX2蛋白在2组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宫颈癌组织中TPX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对54例宫颈癌患者进行盆腔适形调强放疗治疗,在治疗后按照放疗疗效进行分组,CR为高敏感组,PR和SD为低敏感组,分析宫颈癌组织中TPX2蛋白表达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TPX2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7.04%)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PX2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均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且TPX2蛋白在放疗低敏感组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高敏感组(P<0.05).结论 TPX2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相关性.TPX2水平会影响宫颈癌放射治疗的敏感性,其高表达可导致肿瘤放射抵抗.TPX2表达水平对预测宫颈癌患者放疗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宫颈癌TPX2放疗敏感性相关性

    CTLA-4、STAT3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吕晓佩
    925-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与宫颈癌(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将42例慢性宫颈炎患者、61例SIL患者与65例CC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SIL组、CC组,以专用人乳头瘤病毒(HPV)标本采样刷采集所有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患者的CTLA4、STAT3表达;同时,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CTLA-4、STAT3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C组CTLA-4、STAT3阳性表达率高于SIL组与对照组,且SIL组CTLA-4、STAT3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LA-4、STAT3表达与SIL患者的病理分级有关,与CC患者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有关(P<0.05);CTLA-4、STAT3表达与SIL患者年龄无关,CTLA-4、STAT3表达与CC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宫颈肌壁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 CTLA-4、STAT3在SIL、CC患者的机体内呈异常表达,随着疾病等级与分期的增加,两者阳性表达率不断提高.

    宫颈癌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与全腔镜下甲状腺根治术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效果比较

    王熠辰苏自杰丁超孙文聪...
    929-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与全腔镜下甲状腺根治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PTMC患者,随机分为消融组和腔镜组,各30例.其中腔镜组(全腔镜下甲状腺根治术),消融组(超声引导下RFA).比较2组手术的相关指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甲状腺激素水平[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消融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腔镜组(P<0.05);消融组手术前后血清FT3、FT4、TSH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腔镜组术后血清FT3、FT4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腔镜组明显低于消融组(P<0.05);腔镜组术后血清TSH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腔镜组明显高于消融组(P<0.05).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消融组明显低于腔镜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全腔镜下甲状腺根治术相比,超声引导下RFA治疗PTMC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炎症反应,促进恢复,减少术中出血量,保留甲状腺功能,创伤更小,安全有效.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全腔镜下甲状腺根治术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临床效果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与外科手术治疗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疗效比较

    付伟娟江艳丽胡举
    933-935,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与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外科组(n=91,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和射频消融组(n=114,采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手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甲状腺功能,对比两组预后,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射频消融组与外科组相比较,围术期各指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相较于术前,射频消融组TG、TGA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组TG、TGAb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组TG、TGAb低于外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组与外科组相互比较,术后24个月内肿瘤复发率、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疗效尚可,可加速患者康复进程,减少术中对甲状腺功能的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外科手术

    经腋完全腔镜下胸锁乳突肌间入路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有效性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宋鹏飞白宾赵永强王雷...
    936-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腋完全腔镜下胸锁乳突肌间入路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有效性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收治的106例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行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腋完全腔镜下胸锁乳突肌间入路术治疗.以手术指标、临床治疗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瘢痕评定量表(Vancouver)、超敏 C 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α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0.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47%(x2=4.282,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长方面,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2组患者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VSS评分以及术后24、48 h VAS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CRP、IL-6和TNF-α的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CRP、IL-6、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CRP、IL-6和TNF-α的水平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3,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清FT3、FT4、TSH水平波动较为明显,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T3、FT4水平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TS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FT3、FT4水平高于对照组,T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切口感染、伤口裂开、声音嘶哑、低钙血症、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总发生率(24.50%)高于研究组(9.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82,P=0.038).结论 经腋完全腔镜下胸锁乳突肌间入路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临床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开放手术,且该手术对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较小,整体疗效佳,且安全性较好.

    经腋完全腔镜胸锁乳突肌间入路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激素水平

    代谢综合征与甲状腺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研究

    张丰姣许玲玉毛雨宋利革...
    942-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etS)与甲状腺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645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8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MetS与甲状腺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结果 在校正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etS(OR=3.267,95%CI=1.636~6.524)及其组分代谢因素均会增加甲状腺癌发病风险(P<0.05);MetS与甲状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OR=5.680,95%CI=2.545~12.676)、病灶数目(OR=7.254,95%CI=2.234~23.552)、肿瘤分期(OR=8.148,95%CI=3.297~20.141)及淋巴结转移(OR=3.859,95%CI=1.321~11.273)相关(P<0.05).结论 MetS及其包含的各项代谢相关因素均会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还可能预示甲状腺癌患者的肿瘤直径较大、病灶多发、肿瘤分期Ⅲ~Ⅳ期和淋巴结转移.

    代谢综合征甲状腺癌发病风险临床病理特征

    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分析

    齐夏丽赵焕吴晓昀郭晴晴...
    947-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T2DM合并甲状腺癌患者共98例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术后均随访1年,统计其生存、死亡率;将生存的患者划入预后良好组,将死亡的患者划入预后不良组,并收集全部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统计影响T2DM合并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98例T2DM合并甲状腺癌患者中,生存75例,生存率为76.53%(75/98),死亡23例,死亡率为23.47%(23/9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与T2DM合并甲状腺癌患者预后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糖尿病病程>5年、有淋巴结转移、Ⅲ~Ⅳ期为T2DM合并甲状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60岁、糖尿病病程>5年、有淋巴结转移、Ⅲ~Ⅳ期是影响T2DM合并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对此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

    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癌预后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

    正元胶囊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造血及免疫重建的影响

    钟幸余娜莎宋相祥张伟明...
    950-952,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正元胶囊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造血及免疫重建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共4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成2组,每组20例.对照组20例,给予标准预处理方案(BEAM/BECA方案)、标准流程干细胞回输及常规支持治疗;试验组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干细胞回输后次日开始口服正元胶囊(4粒/次,3次/天,连续治疗8周).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WBC、HGB、PLT)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结果 治疗前,2组血常规(WBC、HGB、PLT)、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WBC、PLT恢复至正常值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元胶囊可促进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造血功能恢复及免疫重建,有助于减少该人群干细胞移植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正元胶囊化学疗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重建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