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癌症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黄欧平

双月刊

1001-5930

syazzz@163.net

0791-88329442

330029

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

实用癌症杂志/Journal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凭着对杂志精品意识的执着追求,编辑出版了今天这样一本学术先进、编校规范、印刷装帧独具风格的精品杂志,使它能在广阔的医学期刊领域里,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特别是在肿瘤学期刊园地里,亨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组技术对卵巢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的评估

    曹晗白贺威
    1171-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对卵巢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为卵巢癌的术前准确分期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前瞻性纳入拟行手术治疗的78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SCT增强扫描、MPR技术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MSCT增强扫描、MPR技术单独及联合检查对卵巢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经病理检查诊断,78例卵巢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40例,未转移38例.MSCT增强扫描联合MPR技术诊断卵巢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高于MSCT增强扫描与MPR技术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增强扫描与MPR技术联合诊断卵巢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特异度与MSCT增强扫描与MPR技术单独诊断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增强扫描联合MPR技术诊断卵巢癌分期与病理分期的一致性较高(Kappa=0.797,P<0.001).结论 MSCT增强扫描联合MPR技术诊断卵巢癌术前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且二者联合诊断卵巢癌分期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卵巢癌多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组技术卵巢癌淋巴结转移

    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术后血清CA125、D-D水平及残留病灶大小对无瘤生存期的影响

    孙慧霞许静郭哲梁殿迅...
    1175-1178,1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术后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D-二聚体(D-D)水平及残留病灶大小对无瘤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并记录无瘤生存期.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后血清CA125、D-D水平,分析无瘤生存期影响因素;以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术后CA125、D-D水平及残留病灶大小与无瘤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化疗疗程、CA125、D-D水平及残留病灶大小的患者无瘤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临床分期、术后CA125水平、术后D-D水平及术后残留病灶大小是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CA125、D-D水平及残留病灶大小与无瘤生存期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术后CA125、D-D水平及残留病灶大小是影响其无瘤生存期的重要因素.

    复发性卵巢癌无瘤生存期糖链抗原125D-二聚体残留病灶大小

    胸腔镜微创手术对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冯帅兵师智勇刘守知彭要要...
    1179-1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胸腔镜微创手术对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肺癌患者按不同手术治疗方案分成2组,每组5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予以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比2组手术相关指标和血清肿瘤标志物、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并开展安全性评估.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淋巴结清扫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2组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均较术前低(P<0.05),但2组间血清CEA、CA125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 7,2组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均较本组术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安全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肺癌优势明显,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减轻手术治疗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且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患者易接受.

    肺癌胸腔镜微创手术血清肿瘤标志物T淋巴细胞亚群

    不同年龄组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刘文静王甘露
    1183-1185,1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组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SCLC患者的病历有关资料,按患者年龄分为低龄组(<60岁)与高龄组(≥60岁),统计分析2组的临床特征差异.随访1年,按2组的临床结局(生存或死亡)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2组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2组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有无保险、临床分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的鳞癌、中心型肺癌占比高于低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有无保险、临床分期与低龄SCLC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无配偶、家庭收入<5000元、无保险、Ⅲ~Ⅳ期为低龄SCLC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与高龄SCLC患者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Ⅲ~Ⅳ期为高龄SCLC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不同年龄组的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具有一定差异,对于高龄患者其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肿瘤生长部位以中心型肺癌较为多见,且不同年龄组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亦不尽相同,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

    年龄小细胞肺癌临床特征预后影响因素

    肺癌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DC细胞和血清sIL-2R、HMGB-1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杨艳萍高岭赵明弋振营...
    1186-1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DC细胞和血清sIL-2R、HMGB-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肺癌患者124例,采用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治疗,于放疗前、放疗后抽取空腹状态下静脉血4 ml,采用免疫磁珠法检测外周血DC细胞(DC1、DC2)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sIL-2R、HMGB-1水平.统计不同性别、年龄、是否吸烟、病理类型、是否手术、KPS评分、临床分期的肺癌患者外周血DC细胞和血清sIL-2R、HMGB-1水平,并分析患者预后与血清sIL-2R、HMGB-1水平的关系,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肺癌患者预后因素.结果 肺癌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DC细胞水平比较,P>0.05.肺癌患者治疗后血清sIL-2R、HMGB-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前,血清sIL-2R水平在不同性别、年龄、是否吸烟、病理类型方面比较,P>0.05,在是否手术、不同KPS评分、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P<0.05;血清HMGB-1水平在不同病理类型方面比较,P>0.05,在不同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是否手术、不同KPS评分、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P<0.05;治疗后,血清sIL-2R水平在不同性别、年龄、是否吸烟、病理类型方面比较,P>0.05,在是否手术、不同KPS评分、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P<0.05;血清HMGB-1水平在不同性别、年龄、是否吸烟、病理类型、是否手术、KPS评分、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sIL-2R、HMGB-1水平均高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DC2低于生存组(P<0.05).经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sIL-2R、HMGB-1水平异常上升、DC2比例下降均是导致肺癌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肺癌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DC细胞无明显变化,但血清sIL-2R、HMGB-1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其sIL-2R、HMGB-1水平异常上升及DC2比例下降均为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可预测预后.

    肺癌放疗DC细胞sIL-2RHMGB-1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在肺癌检验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宋俐君周真珍陈曦
    1192-1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肿瘤标志物在肺癌检验与诊断中的应用效能.方法 研究以88例疑似肺癌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一时期体检健康人员88例作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均实施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分析2组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根据穿刺结果,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良性组(肺部肿瘤)、恶性组(肺癌),比较肿瘤标志物指标,同时分析单独指标以及联合检测检出结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各个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肺部恶性肿瘤患者46例,良性肿瘤患者42例,恶性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良性患者.联合检测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检测,分别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单一指标之间无差异(P>0.05).血清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SE9)、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均为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布在0.859~0.926,为高度相关.结论 在肺癌诊断和检测过程中,实施肿瘤标志物检验可以有效提高肺癌检出率,同时还能区分良恶性,为临床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肿瘤标志物肺癌诊断价值

    囊腔型肺癌多排螺旋CT特征与病理特征对照分析

    凌盈盈张百顺王金周张恒...
    1196-1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照分析囊腔型肺癌多排螺旋CT(MSCT)特征与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囊腔型肺癌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分析其MSCT特征及病理特征.结果 MSCT结果:90例囊腔型肺癌病灶大小范围为 8.89~29.97 mm,平均(18.54±4.16)mm;囊腔大小范围为 5.32~18.67 mm,平均(10.21±2.08)mm;其中占比超50%的MSCT特征分别为:病灶位于右肺、囊腔边界呈现分叶、囊腔外软组织见实变影、有血管集束征、有胸膜凹陷、囊腔内分隔、囊腔形态呈现不规则形、囊腔为单囊及病灶伴有结节.病理结果:90例囊腔型肺癌患者中,共有67例腺癌,23例鳞癌;19例囊腔表面被覆肿瘤细胞,6例肿瘤中央坏死,19例瘤内含有大疱,32例瘤内支气管扩张,51例间质纤维化或纤维增生,71例肿瘤内含滋养血管,6例侵犯胸膜.结论 囊腔型肺癌多为腺癌,在MSCT检查结果中具有一定特征表现,其病理特征可能与在囊腔基础上继发或破坏肺泡结构、支气管内肿瘤或肺癌有关.

    囊腔型肺癌多排螺旋CT病理对照

    超声造影对肝癌消融术疗效的评估价值分析

    郝云门永忠
    1200-1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癌热消融术后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肝癌患者200例,共256枚病灶,所有患者均行肝癌热消融术,分别采用超声造影与增强CT或MRI检查肿瘤情况.统计术后完全消融率,以增强CT或MRI检查为标准,分析超声造影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CT或MRI评估热消融疗效的差异.结果 消融治疗后1个月,经增强CT或MRI检查256枚肝癌病灶中有234枚病灶完全消融,22枚病灶残留,完全消融率为91.41%(234/256);超声造影显示230枚病灶完全消融,26枚病灶残留,两种方法检查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对256枚病灶进行术后疗效评估,增强CT或MRI显示的234枚消融病灶超声造影显示其中227枚病灶完全消融,7枚病灶残留;增强CT或MRI显示的22枚残留病灶超声造影显示其中3枚病灶完全消融,19枚病灶残留,两种方法检查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以增强CT或MRI检查为标准,超声造影评估肝癌患者热消融术后的疗效准确率为96.09%,灵敏度为86.36%,特异度为97.01%.结论 超声造影能够准确评估肝癌患者消融术后的消融疗效,评估效果与增强CT或MRI 一致,可作为肝癌患者随访中的一种有效检查方法.

    超声造影肝癌热消融术疗效评估

    骨肿瘤患者丙泊酚麻醉术后血清IL-1、Lac的表达与肺部感染的关系

    王彬林源梁超
    1204-1206,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骨肿瘤患者丙泊酚麻醉术后血清白介素1(IL-1)、乳酸(Lac)的表达与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并行丙泊酚麻醉的80例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感染组(26例)和未感染组(54例).术后对2组患者血清IL-1、Lac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IL-1、Lac表达水平与肺部感染的关系.结果 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组血清IL-1、Lac表达水平明显更高(P<0.05).与轻度、中度感染组比较,重度感染组血清IL-1、Lac表达水平明显更高;与轻度感染组比较,中度感染组血清IL-1、Lac表达水平明显更高(P<0.05).血清IL-1、Lac表达水平与轻度、中度、重度肺部感染呈正相关性(P<0.05).血清IL-1联合Lac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明显高于血清IL-1与血清Lac单独检测(P<0.05).结论 血清IL-1、Lac表达水平与骨肿瘤丙泊酚麻醉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可根据其表达水平变化情况判断患者的肺部感染严重程度.

    骨肿瘤丙泊酚麻醉IL-1Lac肺部感染

    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对表浅层膀胱癌患者血清相关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申长发牛凌卫白冰
    1207-1209,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治疗表浅层膀胱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70例表浅层膀胱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观察组行HoLRBT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血清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膀胱冲洗、尿管留置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9.58±2.14)min、(20.34±3.35)d、(8.96±1.15)d,均短于对照组的(32.54±3.49)min、(35.41±4.12)d、(13.75±2.14)d;术中出血量为(26.58±2.35)ml,少于对照组的(40.18±4.2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分别为(65.36±6.15)U/ml、(2.21±0.32)µmol/L,低于对照组的(80.41±8.36)U/ml、(3.42±0.45)µmol/L,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 C 反应蛋白(CRP)水平分别为(57.25±5.19)pg/ml、(39.39±4.28)pg/ml、(12.25±2.19)mg/L,低于对照组的(64.31±6.28)pg/ml、(45.41±4.38)pg/ml、(15.41±2.23)mg/L,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较对照组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oLRBT治疗表浅层膀胱癌效果更佳,可缩短膀胱冲洗、尿管留置时间,减轻手术创伤,降低TSGF、HGF水平,且并发症少.

    膀胱癌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经尿道电切术炎症因子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