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旬刊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疗效分析

    郑兆会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自然分娩产后出血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缩宫素,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研究组给予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出血量、凝血功能。结果 研究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指标短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自然分娩产后出血产妇,不仅可以加强止血效果,还可以改善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卡前列甲酯栓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产后出血防治效果

    MRI与多层螺旋CT检查在巨大浆膜下子宫肌瘤中的诊断价值

    曹迎娣张凌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在巨大浆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5例疑似巨大浆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均采用MRI、多层螺旋CT诊断,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多层螺旋CT的诊断结果以及比较MRI、多层螺旋CT的阳性检出情况、诊断效能。结果 经手术病理诊断,55例疑似巨大浆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中,确诊巨大子宫肌瘤35例(63。64%);MRI诊断巨大浆膜下子宫肌瘤30例,检出率为85。71%;多层螺旋CT诊断巨浆膜下大子宫肌瘤27例,检出率为77。14%。MRI与多层螺旋CT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多层螺旋CT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巨大浆膜下子宫肌瘤疾病诊断中,MRI、多层螺旋CT均可达到预期的诊断效果,临床诊断中可将两种诊断方法联合应用,能够达到更高的诊断效能,值得临床推广。

    巨大浆膜下子宫肌瘤磁共振成像多层螺旋CT

    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卵巢囊肿蒂扭转的效果观察

    柴菁闫鹏飞徐后莹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卵巢囊肿蒂扭转(TOE)诊疗中螺旋CT(SCT)与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联合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70例疑似TOE患者,均实施SCT+MPR检查,以金标准为病理诊断,比较SCT+MPR囊肿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分析SCT+MPR的诊断效果。结果 SCT+MPR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准确率为90。00%。病理诊断和SCT+MPR测量囊肿直径分别为(5。32±1。49)cm、(5。23±1。56)cm,囊壁增厚分别为(8。07±2。14)cm、(7。91±2。06)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诊断卵巢囊肿蒂扭转中,SCT+MPR诊断可比较准确地测量囊肿直径、囊壁增厚情况,准确率较高,应用价值较高。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多平面重建准确率

    子宫肌瘤行CT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

    张翔翔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子宫肌瘤患者应用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0例疑似子宫肌瘤患者,入院后首先采用B超实施检查,然后采用CT检查,以术后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手术后证实结果阳性率,对比B超和CT检查阳性率及对子宫肌瘤进行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 手术治疗后结果证实,阳性74例(92。50%),阴性6例(7。50%)。常规B超检查阳性54例(67。50%),CT检查阳性70例(87。50%),CT检查子宫肌瘤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B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子宫肌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均高于B超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在病情诊断期间,应用CT技术可以明显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以便及时制订治疗方案,为患者争取更多有效治疗时间。

    子宫肌瘤CT检查诊断价值

    磁共振成像诊断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分析

    闫鹏飞徐后莹柴菁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采取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患者采用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磁共振成像检查的优势。结果 采取磁共振成像检测后,检测结果显示,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2。00%,敏感度为91。67%,特异度为100%。同时,经过检测后,患者Ⅰ a期诊断符合率为92。59%,Ⅰ b期符合率为85。71%,Ⅱ期符合率为80。00%,Ⅲ期、Ⅳ期符合率分别为100%、50。00%。结论 针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工作,通过按照临床规范操作,对患者实施磁共振成像检测处理,检测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且在术前分期诊断中应用优势显著。

    磁共振成像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

    HPV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分析

    倪胜南陈一鸣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9例实施宫颈病变筛查的女性,对受检者应用HPV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观察其检测结果。结果 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与阴道镜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不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中依然存在一定假阴性率,本次检测为13。33%(4/30),细胞学检测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符合率为68。00%(17/25),细胞学检测的LSIL的符合率为78。57%(11/14),随着级别增高,其与组织病理学的符合率增加。但在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中也依然存在HPV感染阴性,需通过与阴道镜检查相结合以最大程度提升诊断诊断率。结论 HPV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更有利于提升宫颈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液基细胞学宫颈病变临床意义

    多排CT及后处理技术用于节育器异位的临床价值分析

    李春峰于海燕葛桂霞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节育器异位患者采取多排CT及后处理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40例节育器异位患者,以手术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为患者采用多排CT及后处理技术进行诊断,观察该技术在异位位置、异位类型中的诊断效果。结果 多排CT及后处理技术膀胱检出率为95。00%(19/20),直肠检出率100%(6/6),回盲区检出率100%(2/2),子宫直肠间隙90。00%(9/10),子宫左侧旁100%(2/2),与手术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排CT及后处理技术部分异位检出率为95。00%(19/20),完全异位100%(12/12),子宫外异位100%(8/8),与手术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多排CT及后处理技术对节育器异位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效果显著,能够准确判断节育器异位的位置及异位类型。

    多排CT后处理技术节育器异位

    经阴道彩超诊断未破裂宫外孕患者的价值分析

    葛桂霞李春峰于海燕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超诊断未破裂宫外孕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40例疑似未破裂宫外孕患者,均接受经腹部彩超、经阴道彩超诊断,比较诊断效果。结果 经阴道彩超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均高于经腹部彩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彩超诊断胚芽、假孕囊、盆腔积液、附件包块检出率均高于经腹部彩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彩超诊断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诊断效能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宫外孕经阴道彩超经腹部彩超未破裂诊断价值

    贫血指标在妊娠期贫血孕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高原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贫血指标在妊娠期贫血孕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0例妊娠期贫血孕妇(缺铁组)与30例地中海贫血孕妇(地中海组),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孕妇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进行血常规检验,比较三组受检者的贫血指标、缺铁组与地中海组的诊断效能。结果 缺铁组、地中海组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分布宽度高于对照组(P<0。05)。缺铁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高于地中海组,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低于地中海组(P<0。05)。缺铁组与地中海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与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贫血指标对妊娠期贫血患者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且可以鉴别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值得临床推广。

    血常规红细胞参数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

    林绮乐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73例PCO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评估(HOMA-IR)结果分为IR组24例(HOMA-IR≥2。69)和非IR组(HOMA-IR<2。69)49例。检测空腹血糖(FPG)、胰岛素(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比较两组糖脂代谢指标,并分析TyG与其他指标预测IR的诊断效能。结果 PCOS患者血脂异常率为52。05%。IR组的BMI、FPG、INS、HOMA-IR、TC、TG、LDL-C、TyG、LDL-C/HDL-C、TG/HDL-C和血脂异常率均显著高于非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yG预测I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的面积(AUC)为0。825,截断值为8。62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8%和81。6%。结论 TyG是一种预测PCOS合并IR较好的生物标志物。

    多囊卵巢综合征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