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用菌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用菌学报
食用菌学报

曹晖

季刊

1005-9873

xx8@saas.sh.cn;shiyongjunxuebao@126.com

021-62209894

201403

上海市金齐路1000号

食用菌学报/Journal Acta Edulis Fung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食用菌学报》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国内外食用菌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生理生化、活性成分、栽培技术和环境控制、病虫防治、保鲜加工、安全生产和质量控制、产品研发等与食用菌产业相关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文献综述、研究简报。主要读者对象是食用菌专业教学和科研人员,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组织生产、供销的相关领导和管理人员。欢迎广大食用菌专业的科研人员,教学人员,科技管理人员和读者积极投稿、订阅。2008年《食用菌学报》为A4版,90页,每期定价15元,全年订价82元(含挂号邮寄费)。自办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球香菇产业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

    曹斌张月吟高博
    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文献查阅和电话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详细分析全球香菇(Lentinula edodes)产业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并对推进中国香菇产业强国建设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香菇自然分布区域主要集中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随着全球人口迁移,香菇栽培区域已扩大到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2022年,中国香菇产量为1.296×107t,占全球香菇总产量的98.3%;人均年消费香菇8.9 kg,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香菇生产国和消费国.全球香菇产业在消费端呈现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鲜香菇比重逐渐增加、加工品市场规模扩大的趋势,在生产端呈现劳动力老龄化、产业集中度提升、生产模式持续优化和生产科技创新水平提高的趋势.建议通过建立中央财政扶持体系、强化行业组织服务功能、加大工厂化生产技术研发力度和推动香菇全产业链发展,稳步推进中国香菇产业强国建设.

    全球食用菌香菇科技创新

    皱木耳'中菌皱木耳1号'选育

    冯云利华蓉刘绍雄马明...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采自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大雪山乡大平掌村壳斗科(Fagaceae)倒腐木上的野生子实体鉴定为皱木耳(Auricularia delicata),经过组织分离、初筛,以菌株YD-1为对照,通过复筛获得最优菌株,通过拮抗实验、构建系统发育树比较菌株间的差异,通过中试和示范栽培比较菌株间的生物学效率.结果表明:初筛选出菌丝生长旺盛、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和生物学效率较高的分离物ZJZME001、ZJZME002和ZJZME005,复筛时对照菌株YD-1的子实体颜色为黄褐色,分离物ZJZME001、ZJZME002和ZJZME005的子实体颜色为浅黄色,获得最优菌株ZJZME001,与菌株YD-1形成明显的拮抗线;通过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菌株ZJZME001为皱木耳,其中试和示范栽培的生物学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菌株YD-1,达120%以上;与对照菌株YD-1相比,菌株ZJZME001的子实体的锌、铁、钙、硒、蛋白质和维生素B1含量较高,氨基酸总量也较高,但粗纤维含量较低.2023年9月25日,菌株ZJZME001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定名为'中菌皱木耳1号'.

    皱木耳品种选育中菌皱木耳1号

    培养料容重对黑木耳菌丝特性及出耳的影响

    包旭翔马银鹏卢方张介驰...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机械压料装置,通过湿热塑形制备0.72、0.80(对照)、0.88、0.96、1.04 g·cm-3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菌包,比较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屑为主料的不同培养料容重对菌丝生长速度、CO2释放和水分挥发强度、干物质分解利用、pH、电导率、胞外酶活性、木质纤维素含量和第一潮产量和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与对照相比,容重最小(0.72 g·cm-3)时,侧面和垂直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干物质分解利用较多,体积消耗较少,pH较高,电导率较高,木质素、纤维素含量较高,出耳时间(8.00±1.00)d较短、耳片较长(8.93±1.29)cm、耳片较厚(0.39±0.09)mm、硬度(1.62±0.08)N和泡发率7.31±0.59较低;研究结果可为黑木耳培养料容重的选择提供参考.

    袋栽黑木耳培养料容重菌丝生长干物质消耗木质纤维素降解

    不同秸秆配方对双孢蘑菇'申K6'性状的影响

    肖婷婷张津京张宇辰陈辉...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不同秸秆配方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申K6'农艺性状和商品性状的影响,配制培养料A(54%麦秸秆、41.5%鸡粪、4.5%石膏)和B(52%麦秸秆、22%鸡粪、20%稻秸秆、6%石膏),分别测定一次、二次和三次发酵料的pH、含水量、氮含量、灰分含量、碳氮比、纤维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和木质素含量,以及子实体的单菇重、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柄直径、菌柄长度、产量、表面亮度、褐变指数、总颜色变化和硬度等指标.结果表明:在同一发酵阶段,培养料B的含水量和灰分含量均低于A,且B的一次发酵料和三次发酵料与A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在同一发酵阶段,培养料B的纤维素含量高于A,其中B的三次发酵料与A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培养料B的一次发酵料半纤维素含量与A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利用培养料B栽培的子实体菌盖直径、菌盖直径与菌柄长度比值和表面亮度均高于A,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利用培养料B栽培的菌柄长度和总颜色变化均低于A,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利用培养料B栽培的子实体总产量为33.62 kg·m-2,高于A的28.10 kg·m-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利用稻、麦秸秆栽培的双孢蘑菇子实体形态、色泽和抗褐变能力均优于仅用麦秸秆栽培的子实体.

    双孢蘑菇三次发酵料稻秸秆麦秸秆

    生长期对金耳多糖结构特征及抗炎活性的影响

    刘利平刘艳芳孙浩雯冯杰...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生长期为25、35、45 d的金耳子实体(Naematelia aurantialba)多糖(分别编号为NAP-1、NAP-2、NAP-3)的得率、多糖含量、糖醛酸含量、分子量分布特征、单糖组成及体外抗炎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NAP-3的得率(34.50%)最高,多糖与糖醛酸含量显著高于NAP-1.随着生长期的延长,子实体多糖的重均分子量(weight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Mw)由1.859×106g·mol-1降低至1.347×106g·mol-1.单糖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子实体多糖是一种由木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以及少量葡萄糖组成的酸性杂多糖.不同生长期的金耳子实体多糖均能抑制脂多糖诱导引起的RAW264.7巨噬细胞NO释放与炎症因子分泌,与NAP-2、NAP-3相比,NAP-1抑制效果最强.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金耳子实体多糖的体外抗炎活性与其Mw和甘露糖的摩尔百分比呈正相关,与木糖的摩尔百分比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采收获得高抗炎活性的金耳子实体提供技术参数,对金耳健康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金耳不同生长期多糖分子量单糖组成抗炎活性

    广叶绣球菌多糖磷酸化修饰及体外抗氧化和降糖活性

    崔芳铭毕书瑜侯江燕曹谨玲...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多糖(SLPs)进行磷酸化修饰,表征磷酸化SLPs(P-SLPs)结构,分析其体外抗氧化、降糖活性.结果表明:与SLPs比较,P-SLPs的磷酸根质量分数较高,为(8.02±0.48)%;在相同质量浓度时,P-SLPs对DPPH、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和H2O2的清除率均较高,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均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广叶绣球菌多糖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广叶绣球菌多糖磷酸化修饰抗氧化降糖活性

    四种食用菌糖蛋白粗提物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比较

    朱碧芬张若妍尹浩钟宇...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超声波辅助水提醇沉法获得美味红菇(Russula delica)、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和翘鳞肉齿菌(Sarcodon imbricatus)糖蛋白粗提物,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多糖和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测定其化学组成;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多糖含量、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分别测定粗提物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力以及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4种食用菌粗提物中均存在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5~6)×104;糖蛋白粗提物中具备典型蛋白和多糖红外吸收特征;在实验范围内,2.5 mg·mL-1翘鳞肉齿菌糖蛋白粗提物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大,分别为(89.09±4.31)%和(54.95±0.56)%,3 mg·mL-1翘鳞肉齿菌糖蛋白粗提物总还原力0.99±0.051最强;美味牛肝菌、翘鳞肉齿菌分别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强.

    糖蛋白粗提物结构分析抗氧化作用抑菌作用

    蒙古白丽蘑液体发酵条件优化及营养成分分析

    王晓岩戴乐鲁铁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最陡爬坡和Box-Behnken实验优化蒙古白丽蘑(Leucocalocybe mongolica)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及无机盐等成分,然后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培养基初始pH、装液量、接种量、摇床转速及发酵温度.优化得到最佳发酵条件:培养基组成为蔗糖35.13 g·L-1、黄豆粉16.55 g·L-1、玉米浆粉33.00 g·L-1,培养基初始pH6.5,250 mL三角瓶装液量75 mL,接种量12.5%,25 ℃、120 r·min-1培养13 d.在最优条件下得到的菌丝生物量达13.37 g·L-1.菌丝体的粗脂肪、粗纤维、粗蛋白、多糖含量分别为11.64%、1.32%、27.20%、34.95%.

    蒙古白丽蘑液体发酵生物量营养成分

    灵芝孢子粉和孢子油脂溶性成分分析

    严培兰杨志空唐庆九张劲松...
    7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不同破壁时间、不同来源灵芝(Ganoderma lucidum)孢子粉,灵芝孢子油加工原料(破壁孢子粉)、中间体(制粒后孢子粉、一级萃取孢子油、二级萃取孢子油)和孢子油成品,不同来源灵芝孢子油,不同植物油的脂溶性成分含量和指纹图谱.结果表明:破壁处理能显著增加灵芝孢子粉中脂溶性成分溶出;不同来源灵芝孢子粉中脂溶性成分含量有差异,但不同来源孢子粉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0,有1 8个共有峰;灵芝孢子油加工原料(破壁孢子粉)、制粒后孢子粉、一级萃取孢子油、二级萃取孢子油及孢子油成品脂溶性成分指纹图谱有22个共有峰,不考虑孢子油成品中维生素E峰,孢子油加工原料、中间体和孢子油成品间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9;不同来源灵芝孢子油指纹图谱峰组成和峰面积有差异,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490~0.925,有23个共有峰;植物油的色谱峰与孢子油相比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果为灵芝孢子粉和孢子油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灵芝孢子粉灵芝孢子油脂溶性成分指纹图谱

    珍稀药用真菌雷丸学名考证

    张伟欣王超群邓旺秋常长青...
    9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方法,对野外采集的雷丸菌核及组织分离菌株栽培后形成的子实体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雷丸为老伞属(Gerronema)成员;基于菌核形态特征,将其学名修订为Gerronema lapidescens(Horan.)Ming Zhang & W.X.Zhang(为一新组合),为今后我国雷丸产品应用及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正确名称.

    蘑菇目药用菌系统发育分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