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丛丹江

半月刊

1671-7813

syzynk@126.com

024-86803478

110034

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60号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辽宁省卫生厅主管,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惟一以中医内科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学术刊物。本刊将以最高的标准为广大作者、读者服务,力争求新、求精,更具有实用价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医院校《预防医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效果调查研究

    王梅隋国媛陈峣于漫...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中医院校《预防医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方法 采用"《预防医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问卷"对我校19级中医学(5+3)专业在2022年春季《预防医学》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总体上,《预防医学》课程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很满意:77.87%;满意:19.76%),92.62%学生认为整门课程在树立正确价值观方面的内容比较充分,90.16%学生认为教师通过师生交流引导他们积极投入思考.结论 通过《预防医学》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的改革实践,教师和学生可很好地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不仅提供了优秀的教学资源,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为进一步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预防医学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改革

    "气络失和"病机观与"外泌体分泌异常"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相关性探讨

    薛枫邹吉宇庞立健吕晓东...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气络失和"中医病机观为理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的外泌体研究热点,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病理过程中出现的外泌体分泌异常进行探究,认为外泌体相当于"气络"微观水平的生物学基础,其与"气络"行气津(成分转输)、感信息(细胞间通讯)、温机体(器官内稳态调节)作用相似,进一步探究IPF"外泌体分泌异常"与"气络失和"中医病机观的相关性,预判运用中医药疗法流气畅络以调和外泌体表达有望成为IPF新的治疗方向.

    气络失和特发性肺纤维化外泌体气络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高糖环境下肾系膜细胞衰老的作用机制

    李森伊桐凝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肾病(DN)作为一种糖尿病患者最常见且严重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病机制是复杂且多因素的,涉及许多途径和介质,其主要特点是特定的肾脏形态和功能改变.研究DN机制是预防DN最重要的目标.肾脏衰老是DN的重要病因之一.影响肾脏衰老的因素有很多,其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失调与损伤与DN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对调控高糖环境下系膜细胞衰老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通过中医药调控糖尿病肾病研究已经取得一定进展和一定优势,但对于延缓肾系膜细胞衰老的具体细胞生物学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该文进一步从分子机制的角度综述细胞外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与高糖的关系、Wnt/β-catenin与肾系膜细胞衰老的关系,初步总结中医药在延缓系膜细胞衰老进程的作用机制,希望对DN的中医药临床疗效研究有一定帮助.

    肾系膜细胞衰老Wnt/β-catenin高糖环境综述

    不同阶段带状疱疹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吕琳吴景东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根据带状疱疹的发病阶段不同可将其分为:疹前期、出疹期、疹后期.综合相关文献可以看出西医通过口服药物、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脉冲射频等方式治疗;中医运用中药、针灸、刺络拔罐等方式治疗带状疱疹也取得较好疗效.该文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疹前期、出疹期、疹后期的发病特点、病因病机以及不同阶段的治疗方式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带状疱疹分期中西医皮肤疾病

    益气通络排浊颗粒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IL-8、IL-10的影响

    田杨王那钦王家辉
    119-123,后插22-后插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角叉菜胶诱导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大鼠前列腺组织中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0(IL-10)水平,进而探讨益气通络排浊颗粒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6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益气通络排浊颗粒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采用HE染色观察前列腺组织结构;ELISA法和PCR法测定各组前列腺组织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结果 前列腺HE染色切片显示前列腺治疗前空白组与治疗前模型组对比间质可见个别小灶性血管充血、水肿、少许炎细胞浸润.各治疗组前列腺腺体腺腔内未见炎细胞、腺体上皮炎细胞浸润及间质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有不同程度减轻.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IL-8水平增加(P<0.05),IL-10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大鼠前列腺组织IL-8水平降低(P<0.05),IL-10水平增加(P<0.05).结论 益气通络排浊颗粒能降低角叉菜胶诱导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组织IL-8水平,升高IL-10水平,可能通过调节IL-8和IL-10的水平缓解炎症.

    益气通络排浊颗粒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作用机制

    免疫介导肾小球肾炎的中医微观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王红军田帅张瑞华李俊...
    12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免疫介导肾小球肾炎是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也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现代医学的发展进步,为医生提供了更为微观的视角认识疾病,即在临床收集辨证素材的过程中,依靠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从微观角度认识人体结构、代谢及功能的特点,更为精准、细致地认识中医"证"的物质基础,与传统的宏观辨证相互补充,实验室的病理及检验检查结果,作为人体的"内景之象",可视为中医四诊的延伸,也是中医微观辨证论治肾脏病的重要依据.该文就免疫介导肾小球肾炎中医微观辨证的研究进展及在治疗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免疫介导肾小球肾炎中医微观辨证论治

    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的病因及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罗志合周波王建宏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索静脉曲张是导致男性不育的最主要的原因.随着本病发病率逐年增加,越来越多人关注自身的健康,许多医家致力于精索静脉曲张所致不育症发病机制的研究.现查阅相关文献,文章主要从中西医方面综述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男性不育的可能机制及治疗,是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治疗疾病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家庭幸福指数.

    不育瘀血肾虚精液睾丸

    高血压国家专利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分析

    王崇旭郭校汕姜红菊
    130-132,后插24-后插26,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挖掘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国家专利中药复方,分析其用药规律,为临床选药组方提供启发.方法 以高血压and中药为检索关键词检索后整理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属的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公示的授权专利,通过Microsoft Excel 2018创建数据库并对中药频次进行统计分析;使用SPSS Statistic 26.0和SPSS Modeler 18.0对高频中药(频次20)进行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构建复杂网络图;基于Cytoscape发掘核心处方.结果 筛选纳入专利复方178项,涉及中药427味,所用频次≥20的中药有26味,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丹参、葛根、夏枯草,药物四气以寒、温、平为主,五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中肝、脾、心、肾经居多.关联规则分析中支持度排名靠前的有丹参-葛根、丹参-杜仲、葛根-杜仲等药对;聚类分析得到6组中药组合;发掘的新处方药物组成为丹参、葛根、夏枯草、茯苓、川芎、钩藤、杜仲.结论 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多选用丹参、葛根、夏枯草等中药,并根据具体辩证配伍不同药物.

    高血压国家专利数据挖掘中药聚类分析关联分析

    医院中药风险管理对中药临床合理使用的效果分析

    郭连萍侯燕敏
    13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医院中药风险管理对中药临床合理使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8月—2019年12月医院采取中药风险管理前开具的1467张中药饮片处方为对照组;选择2020年1月—2020年4月医院采取中药风险管理后开具的1894张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药管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中药风险管理.比较两组中药饮片调剂正确率及煎煮差错率、不合理处方发生率、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中药饮片调剂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药饮片煎煮差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合理处方总发生率为6.60%,低于对照组的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电话回访患者中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71%,低于对照组的1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风险管理可以提高中药饮片调剂正确率,降低中药饮片煎煮差错率及不合理处方总发生率,有效防范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可进一步保证中药质控管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中药饮片风险管理不良反应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干预进展

    张玉洁刘兴山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且易复发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多认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UC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病情易反复,迁延难愈,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中医药干预主要包括中药口服、中药灌肠、针灸、耳针、埋线等.该文主要从肠道微生物群失衡、免疫反应异常、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感染、遗传等方面总结了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干预进展,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治疗中医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