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蛇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蛇志
蛇志

李其斌

季刊

1001-5639

shezhi0771@163.com

0771-5330221

530222

广西南宁市长福路6号

蛇志/Journal Journal of Snake
查看更多>>本刊重点刊登国内外有关蛇类科学与生物毒素的开发与利用,医学基础、临床的研究与实践,微循环研究,亚健康防治,健康养生等生命科学最新科技信息,并用一定版面介绍蛇类养殖与利用,供求信息等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蜂蛰伤致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何奂王建春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蜂蛰伤致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肝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人民医院外科2017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收治的蜂蛰伤患者182 例,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80 U/L和(或)总胆红素(TBIL)≥34.2 μmol/L的患者分为肝损伤组(n =26),其余患者分为非肝损伤组(n =156).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结果[红细胞(RBC)、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中性粒细胞占比(NEUT%)、淋巴细胞(LYM)、淋巴细胞占比(LYM%)、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RL)、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胱抑素C(CYSC)、尿素(UREA)、肌酐(CREA)、尿酸(UA)]等差异性,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肝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1)女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为13.16%(10/76),男性肝损伤率为15.09%(16/10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的ALT、TB、AST、UA、PT、APTT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T(OR =1.011,95%CI:1.006~1.017,P =0.000)、PT(OR =1.688,95%CI:1.261~2.260,P =0.000)是蜂蛰伤发生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蜂蛰伤后需要及时监测患者的AST、PT指标水平,尽早干预以预防肝损伤的发生.

    蜂蛰伤肝损伤危险因素

    24h动态心电图参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MVA的预测价值

    陈丽芳郑清丽杨玲芳
    47-49,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24h动态心电图参数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MVA)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 年3 月至2023 年5 月收治的94 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MVA发生情况,对比发生、未发生MVA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参数[24 h QT间期变异性(24 h QTV)、连续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均值(SDNN-Index)、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24h动态心电图参数预测AMI患者MVA发生的价值.结果 94 例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VA 27 例,发生率为28.72%.发生MVA的AMI患者24 h QTV、SDNN、SDNN-Index及SDANN均较未发生MVA患者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24 h QTV、SDNN、SDNN-Index、SDANN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AMI患者MVA发生的AUC均>0.7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其中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最高.结论 24h动态心电图参数对AMI患者发生MVA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多参数联合预测有利于早期采取防治措施,预防MVA发生.

    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24h动态心电图诊断价值

    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与脓毒症患者临床转归的相关性研究

    曾德福沈世龙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与脓毒症患者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 年10 月1 日至2023年9 月30 日在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ICU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120 例,收集患者28d的临床转归数据,并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 =92)和死亡组(n =28).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并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脓毒症转归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对脓毒症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等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存活组的CRP、PCT、IL-6、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LR及PLR水平均低于死亡组,单核细胞绝对值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IL-6、NLR及PLR水平是脓毒症患者临床转归的危险因素(OR =2.340、1.024、1.155、1.016,均P<0.05);ROC曲线显示,PCT、IL-6、NLR及PLR单独预测和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临床转归的AUC分别为0.685、0.765、0.737、0.674、0.851,均有一定预测价值,其中联合预测价值最高(P<0.05).结论 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转归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脓毒症临床转归炎症因子

    中医辨证论治结合俯卧位通气治疗ARDS的疗效观察

    陈丽丽刘小路刘晓涵秦超...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辨证论治结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22 年 7月至2023 年9 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与两个监护病区收治的第一诊断为ARDS患者126 例,其中监护一病区的42 例患者分为俯卧位通气组,监护二病区的42 例分为中药治疗组,呼吸内科病区42 例分为联合治疗组.俯卧位通气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俯卧位通气治疗,中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论治后口服中药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俯卧位通气联合中医辨证论治后口服中药治疗,观察比较3 组患者治疗7d后的炎症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肺损伤生物学标志物.结果 俯卧位通气组与中药治疗组的炎症指标、动脉血气指标、肺损伤生物学标志物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的炎症指标、动脉血气指标、肺损伤生物学标志物指标改善均优于中药治疗组和俯卧位通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医辨证论治结合俯卧位通气治疗ARDS能显著降低相关炎症指标与肺损伤生物学标志物,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越婢加半夏汤三子养亲汤苏子降气汤)俯卧位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在痰真菌涂片阳性的频繁急性加重慢阻肺患者的疗效观察

    廖庆峰章志俊简佳庆夏贤斌...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伊曲康唑在痰真菌涂片阳性的频繁急性加重慢阻肺(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0 年6 月至2023 年6 月我院收治的频繁急性加重COPD患者90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 例.对照组使用氟康唑治疗,观察组予以伊曲康唑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肺功能、症状改善时间、再住院次数以及药物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的药物安全性相当(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各项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再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痰真菌涂片阳性的频繁急性COPD患者口服伊曲康唑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肺功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再住院次数,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频繁急性加重慢阻肺伊曲康唑痰真菌涂片阳性

    危机管理在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陈海荣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危机管理在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12 月在广西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拟诊为AMI的20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 =100)和观察组(n =100).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危机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急救操作时间、抢救成功率、抢救配合满意度、病人投诉率、岗位胜任能力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操作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配合满意度、岗位胜任能力比较,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投诉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危机管理模式可有效缩短AMI患者的急救操作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抢救配合满意度,降低了患者的投诉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急诊人员岗位胜任能力,改善了患者预后.

    急性心肌梗塞危机管理抢救效果

    全人护理视角下多感官刺激干预方案在AE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屈敬婷钟娟莫美玲李嘉嘉...
    67-7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人护理视角下多感官刺激干预方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 年3 月1 日至2023 年9 月30 日广西南宁市某三甲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0 例AECOPD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试验组接受基于全人护理理论构建的多感官刺激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谵妄发生率、日常生活活动评分(ADL)、动脉血气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动脉血气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人护理视角下多感觉刺激干预方案有助于减少AE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谵妄发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感官刺激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干预

    早期集束化护理结合饲管定位经鼻空肠营养干预ICU重症患者的效果分析

    杨菲菲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集束化护理结合饲管定位经鼻空肠营养干预ICU重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6 月至2023 年6 月在我院ICU重症病房收治的12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 例.对照组采取ICU重症病房标准护理方案并给予常规肠内营养干预,观察组采取早期集束化护理和饲管定位经鼻空肠营养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血红蛋白(Hb)水平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患者的ALB、PA和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3d热卡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7d热卡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ICU重症患者的营养干预中,采取早期集束化护理结合饲管定位经鼻空肠营养干预可保证患者热能和营养摄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集束化护理饲管定位经鼻空肠营养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溶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童锡宝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血栓形成、冠状动脉闭塞、狭窄等造成心肌坏死、缺血等,是临床多发的一种危重病症.临床上主要实施再灌注治疗,静脉溶栓、介入是目前治疗STEMI的有效手段和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法.本文就STEMI冠状动脉溶栓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溶栓心肌坏死再灌注

    智能移动办公平台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林秀梅严美华刘晓燕莫雄霞...
    80-82,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智能移动办公平台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 年7 月至2021 年4 月在我院急诊科实习的246 名护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n =121)和实验组(B组)(n =125).A组给予常规临床教学模式,B组在常规临床教学模式上加用智能移动办公平台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实习护生出科时的理论及技术操作成绩、综合能力和护理教学满意度.结果 B组实习护生的理论及技术操作成绩、综合能力各项得分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实习护生的教学满意度比较,B组的教学满意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智能移动办公平台进行教学培训,可提高实习护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满意度,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智能移动办公平台护理教学应用价值护理教学满意度